【摘要】初中音樂是提升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課程,通過開展音樂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文對初中音樂教學價值進行深入分析,指出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究學生音樂樂感培養策略,提高我國音樂教學整體水平。
【關鍵詞】初中音樂;樂感培養;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音樂是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在音樂學科中將人們對音樂的認知能力和感知能力統稱為樂感,優秀的音樂感知能力,能夠進一步加強人們度音樂作品的理解能力,激發人們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因此在初中音樂課程教學中需要主動學生樂感培養,通過創新音樂課程教學形式,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音樂學習基礎,實現全面發展。
一、初中音樂課程學生樂感培養內涵
隨著我國對素質教育的普及和推廣,音樂課程得到大力發展,音樂課程的素質教育價值已經受到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當前大部分初中學校已經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動開設音樂課程,構建良好的音樂教育環境。樂感是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培養學生樂感是學生學好音樂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加強學生樂感培養是初中音樂教育改革的重點內容。一方面初中音樂樂感教學是我國教育部新課程改革中提出的教學要求和教學目標,傳統的音樂課程教育目標旨在培養學生音樂演唱能力,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演唱技巧,新課程標準下,則需要初中音樂教育進一步培養學生音樂素養,提高學生音樂情感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實現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初中音樂樂感教育還能夠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激發和調動學生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音樂學習的藝術魅力,學生只有具備優秀的音樂感知呢管理,才能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主題和情感,從而發揮音樂在學生審美中的塑造作用;初中音樂樂感教育對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提升學生想象力的重要課程。
二、我國初中音樂學生樂感培養現狀
結合當前我國初中音樂教學現狀,可以發現我國大部分初中學校都已經開設了音樂教育課程,但是整體上音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盡管教師意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卻缺乏科學的教學方法指導,導致音樂教學效率低。
初中音樂課程設置不合理。由于初中學生面臨著重要的升學考試,教師和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考試科目學習,甚至占用其他活動課的時間,這就造成初中音樂課基本形同虛設,初中管理者在音樂課程設置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如音樂課程教學目標不明確、音樂課程教學內容模糊化等,都是音樂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設置。
初中音樂課程教學方法單一。受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我國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過度依賴音樂教材內容,很多教師在音樂課堂中側重于對音樂演唱方式和演唱技巧教學,即只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作品演唱方法,沒有對音樂作品或音樂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導致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停留在表面,難以培養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初中音樂課程教學內容乏味。初中學生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身體上都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音樂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素材,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需求,但是在當前音樂教學中,教師并沒有完全按照教育計劃和教學方案,挖掘豐富的音樂教育素材,造成音樂教學內容單調乏味,無法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
三、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策略
樂感是學生學好音樂的關鍵,如何提高學生音樂感知能力,是初中音樂教學的重點內容,結合當前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發現大部分教師并沒有充分意識到學生樂感培養的重要性,本文主要從以下幾方面提出學生樂感培養教學策略,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教學參考。
(一)構建學生樂感學習環境
環境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想要培養學生音樂樂感,首先需要為學生構建和諧的音樂學習環境,只有在良好的音樂學習環境中,學生才能更好的感受和體悟音樂傳遞的思想和情感,并通過對音樂的反復練習,加強學生對音樂樂感的感知能力,塑造學生音樂基本素養。初中音樂教師作為音樂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需要主動為學生構建生動的音樂課堂學習環境,向學生傳遞音樂理論知識和演唱技巧,如教師需要主動和學生建立和諧的互動關系,充分意識到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從學生角度制定和實施各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和諧輕松的氛圍中提高對音樂的感知。此外初中學校還可以利用課間時間播放優美動聽的音樂,讓學生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時,對學生樂感產生潛移默化地影響。
(二)拓展樂感教學素材來源
當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材的依賴性較大,在課堂教學中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積極拓展音樂教學素材來源,豐富學生音樂學習內容,需要初中音樂教師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能力,為學生組織和構建充滿趣味性的音樂教學活動,如何挖掘更多的音樂教學素材,要求教師能夠合理的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設施,借助網絡資源的共享性和開放性,結合學生音樂學習水平和能力,制定科學的課堂教學方案,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音樂作品,在音樂作品分析和鑒賞中,形成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如在進行《思鄉曲》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搜索和播放相關的音樂內容,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創作背景,并對作者的其他音樂作品《西藏音詩》、《山林之歌》等進行簡要的分析,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所學音樂作品傳遞的情感,對學生樂感培養進行延伸教學。
(三)創新音樂課程教學內容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想要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首要要調動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正確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為此初中音樂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進行音樂學習,由于音樂具有的靈活性和創造性,需要教師采取豐富的音樂教學活動,不斷打破傳統單一的教學形式。如初中音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施,運用多媒體的視頻和圖片功能,進行音樂視頻播放,讓學生通過觀看相應的音樂短片,進一步感受音樂塑造的意境,從聽覺和視覺角度加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又比如運用情境教學法,當前情境教學法可以分為問題和活動情境兩種教學方法,問題情境法主要通過設置各種趣味性的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鼓勵學生對問題進行大膽探究,說出自己的想法,活動情景法主要在于組織和開展各種豐富的音樂小游戲和音樂互動行為,提高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參與度。
(四)組織音樂實踐教育活動
音樂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音樂理論知識培養,還需要加強學生音樂實踐能力教育,讓學生能夠在現實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學生音樂綜合能力。一方面初中音樂教師要打破課堂教育的限制,積極為學生組織和開展豐富的音樂實踐活動,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提高學生音樂表演自信息,如在重要傳統節日里組織班級音樂演唱比賽,通過主題音樂演唱比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作品內容,提升學生情感表達能力;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參加各種音樂演唱會,讓學生感受優秀的音樂演唱水平,在專業的音樂表演中培養學生樂感。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音樂作為培養中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在當前教育改革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如何提高初中音樂教學整體水平,需要從基礎教育做起,樂感作為學生學好音樂的關鍵因素,優秀的樂感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音樂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幫助學生奠定良好的音樂學習基礎,為此初中音樂教育工作者要主動對學生樂感培養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樂感知能力,提高學生音樂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顏子文.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策略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12).
[2]李嬋娟.初中音樂教學中學生樂感培養策略[J].新課程(下),2017(08).
作者簡介:劉江濤(1978—),男,漢族,河北省唐山市新區,唐山市第三十八中學,音樂學,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美聲聲樂表演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