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孫曉丹 周慧敏 韓少陽
【摘要】傳統文化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根源和基礎,是一個民族在生活發展過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文化傳統,每一種文化傳統都有其獨特性和潛在價值。在信息化、全球化發展的今天,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受到當前信息社會的制約,從表面上看信息化二者之間存在沖突,實際上傳統音樂與信息化社會是能夠共存發展的。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決定商品的價值和價格,也影響著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產業的生存和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從政府支持、品牌營銷、培養人才等方面探討傳統音樂文化的產業化發展。
【關鍵詞】傳統文化;傳統音樂文化;產業化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速度逐漸加快,人們對于精神文明的需求逐漸增大,這也促進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寄托著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的精神需求,不同時期、不同區域的音樂代表著人們不同的精神需求和思想價值。音樂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一部分,是將音樂作為產品并進行流水化的商業化活動,音樂文化產業的興起逐漸帶動當地的文化產業發展,有助于提高城市品牌形象和影響力。
一、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產業化的開發思路
(一)生活化
音樂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來源于生活,也是從生活中獲取生命活力。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也需要以日常生活為基礎,拉近人們與音樂的距離,讓音樂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因此音樂產業的開發不僅需要有高雅古典的大型音樂,還應該有生活化的日常音樂產品。例如當前的手機鈴聲就是生活化音樂的一種應用,將音樂產品與音樂服務同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促進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二)資本化
實際上,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是息息相關的,一方面文化產業能夠促進文化事業的實現,另一方面文化事業也能夠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因此在開發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音樂資源的產業價值和市場價值,并且結合社會轉型發展以及經濟發展趨勢,把握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明確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市場價值。在開發過程中還需要堅持市場引導的方針,促進文化資源向文化產業的發展轉變,充分發揮市場的監控機制,挖掘文化資源的潛在價值。
(三)綜合化
綜合化是指在開發傳統音樂文化資源時,要發揮文化資源的帶動作用,帶動當地其他產業的發展。以音樂產業為例,向內可以帶動演藝產業的發展,向外能夠帶動旅游、休閑等產業的發展。以成都市為例,在開發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過程中,以成都市當前的餐飲、休閑等產業為依托,充分挖掘音樂文化產業的潛在價值。
需要注意的是,音樂文化產業的開發應該走一條法定授權的道路,即如果該傳統文化資源有明確的權益人,在開發該資源時需要經過產權人的授權許可,不能夠侵害權益人的正當權益。還需要走一條遵守習俗和歷史的道路,在部分傳統音樂尤其是少數民族音樂的開發過程中,需要重視宗教習俗和文化習俗,保護當地民眾的宗教情感。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有利于推進音樂產業的發展,但是也不能因為產業化發展而過度開發。
二、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產業化發展的建議
(一)政府推動與引導
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產業化開發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視有密切的關系,根據實踐證明,有政府主導的文化資源產業化開發難度會降低。尤其對于比較重視傳統音樂文化資源保護和傳承的我國而言,如何能夠開發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資源,建立良性市場競爭態勢,格外需要政府的參與。因此政府要依據各地實際情況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在確保傳統音樂文化資源本來面目的基礎上實現文化產業的可持續化發展。而政府的這種引導能夠有效保護傳統音樂文化,并且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的保護與市場開發齊頭并進,并形成良好的發展格局。
(二)打造傳統音樂品牌
隨著當前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品牌”意識逐漸提高,而文化資源也只有變成音樂產品和品牌,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競爭力,實現音樂產品的價值。以成都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為例,要想打造成都傳統音樂品牌,首先需要明確成都音樂文化資源的特色、優勢和定位,在品牌塑造過程中凸顯其特性。例如在第三屆道教文化節中設計的《太極神韻之道韻青城》的節目,就是用音樂的方式闡釋道教文化的特色和內涵,并且成為成都道教文化的經典劇目,參與過多次巡演;其次,為了進一步開發成都文化資源還需要加強對于道教音樂資料的收集和整理,提升編曲人員的專業素養,加快產業化運作,將道教音樂打造成為成都的城市品牌。
根據傳播學的相關理論,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外界輿論的影響,愿意相信權威度高、公信度高的產品,因此在選擇產品時消費者容易受到名人效應的影響。這就要求在創編音樂時邀請我國音樂藝術領域的名人,并且在前期打造傳統音樂文化品牌時借助名人效應,努力建設音樂精品,從而帶動當地傳統音樂文化的產業化發展。最后,在開發音樂文化品牌時還可以借助當地的人文特色和旅游景點,實現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綜合開發。以洛陽市為例,在開發傳統音樂節目時利用牡丹花節的旅游效應,在洛陽市的旅游勝地開展音樂節,吸引受眾的注意力。對于洛陽市傳統音樂開發過程中一些品牌效力比較低的品牌如河洛大鼓,可以聯合其他品牌實現聯合發展,以建立具有洛陽市當地文化特色的音樂品牌。
傳統音樂文化資源并不應該局限在音樂資源本身,本身需要將音樂資源融入到文化產業中,開發傳統音樂文化衍生品。其一,可以建立傳統音樂文化博物館。以洛陽地區為例,就有非物質文化異常162項,這些傳統文化是一個城市精神和內涵的象征。收集傳統音樂資料,建立傳統音樂文化博物館,展示與當地傳統文化相關的文獻資料、樂器、曲譜等,既能夠增加當地文化歷史的厚重程度,又能夠使得當地旅游的游客了解當地的傳統音樂文化歷史;其二,策劃傳統音樂旅游節目。以洛陽市開展的“佛樂音樂會”為例,采用傳統音樂與歷史故事相結合的方式,既使得游客感受佛法奧妙,又能夠滌蕩心靈。
(三)培養人才促進傳統音樂文化產業化發展
實現傳統音樂文化產業化的關鍵在于培養新型人才,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傳統音樂文化資源的開發人才嚴重缺乏,尤其在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傳統音樂產業的發展更離不開音樂創新人才和國際化發展人才。因此一方面要培養具有優秀文化素養以及具有優秀傳統音樂技能的專業人才,負責音樂文化產業的內容生產和服務,從而提高音樂產業的質量和水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當前正處于文化多樣化和一體化發展的時代,如何解決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傳承問題是當前的音樂人和教育者都需要不斷探討的問題。而隨著音樂文化產業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傳統音樂文化產業背后巨大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也認識到音樂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因此對于各個地區而言,就需要充分挖掘當地的傳統音樂文化資源,打造傳統音樂文化品牌,提高文化競爭力,形成具有當地文化特色的音樂文化項目,迎合市場的發展需要,實現傳統文化資源的產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朋朋.影視媒介視域下瑤族音樂文化創新途徑探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8(6).
[2]王鑫.深化張家口文化產業改革、提升地方傳統音樂品牌競爭力研究[J].戲劇之家,2014(11).
[3]王鑫.借力媒體產業化提升地方傳統音樂品牌競爭力的思考[J].魅力中國,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