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甜甜
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到,大學是立德樹人、培養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學習知識、增長才干、放飛夢想的地方。在高校師生關系中,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最為密切。因為輔導員既負責解決學生的生活上的難題,又要給出學習上的建議。輔導員既扮演著良師的角色,又可為學生的益友。盡管現在的高校輔導員呈現著年輕化,但是在處理師生關系時,依舊面臨著挑戰和困難。高校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緊張或融洽,對學生管理工作有莫大的影響,也對學生的成長成才起著一定的作用。因此,我們需正視兩者之間的關系問題,并不斷研究出相應的應對方案。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分析出影響師生關系的五大因素,并總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1 影響因素分析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融洽與否,主要有以下五方面影響因素:1.輔導員因素;2.學生因素;3.學校因素;4.家庭因素;5.社會因素。這五個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下影響制約著師生關系。
1.1 輔導員因素
輔導員因素,可從輔導員的職業道德、職業能力等各方面展開分析。職業道德,即為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輔導員任務重且繁雜,這就對輔導員的職業道德提出了高要求、高標準。輔導員應牢記師德為上,立德樹人的宗旨。輔導員的職業能力,是輔導員從事學生管理工作的多種能力的綜合能力,包括輔導員的溝通交流能力、調查研究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等。在高校,師生間的溝通極為重要,良好的溝通是師生關系和諧的重要保障。在學生的求學生涯中,輔導員會經常與學生溝通交流,開展談心活動,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生活、學習動態,并及時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道德品質。調查研究能力,是輔導員成功應對相關事件的前提和基礎,尤其是在處理學生宿舍矛盾問題、勤工助學、評獎評優或其它突發事件時,調查研究能力是輔導員應具備的專業能力之一。它是正確判斷事態發展、做出正確選擇的前提。輔導員既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織者,又是引導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因此,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始終貫穿在整個教育的全過程中。
1.2 學生因素
顧名思義,師生關系是否良好,既有輔導員的因素,也摻雜著學生的影響因素。學生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學生主觀意識增強、強烈追求個性化、信任感降低?,F代大學生主觀意識都較強,極易以自我為中心?;蚨嗷蛏贉p少了與輔導員之間的溝通交流,甚至會出現對輔導員產生抵觸情緒的現象,主要表現為見面不打招呼、拒絕與輔導員交流、不配合輔導員工作等等。其次,學生追求個性化也是造成師生關系不和諧的原因之一。現代網絡媒體發達,信息傳送速度較快,學生接觸新事物、獲取新信息的渠道多,但是他們的辨別能力較弱,堅持追求個性,對于輔導員中規中矩的管理方式及原則問題比較抗拒,所以會出現他們與輔導員之間的矛盾沖突。再者,學生對輔導員的信任不似中小學,輔導員在學生心中威望不夠。有的學生認為輔導員不過是學生生活的管理者,不是其課任老師,所以認為輔導員的話語沒有權威性。輔導員所負責的學生評先評優、班干部團隊組建、獎助學金的名額分配等工作,但凡與學生利益密切聯系的,學生的關注度就非常高,所以一旦有什么問題,學生就非常在意。及時、高效地解決這些困境,即可有效緩解師生關系,反之,就會導致學生越來越不愿意與輔導員交流,師生關系逐步淡化。
1.3 學校因素
在國家統計局官網上查詢可得, 1997-2016年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人數逐年增加:
學生人數的逐年增加,使得實際上很多專職輔導員所帶學生人數超過200人,這就導致了在管理上可能會出現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況。而且,在一般高校,輔導員的待遇都會比專職任課老師差很多,再加上輔導員工作的繁雜性及長期不定時性,輔導員容易出現職業倦怠,就會影響輔導員的工作熱情、工作效率等。
1.4 家庭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所有言行舉止,都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當代大學生中不少是獨生子女,被父母視為掌上明珠的不在少數,有的家長甚至是不惜一切,不管合理正確與否,盡全力滿足學生的所有要求。家人的極盡寵愛,造就了學生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并可能會引發學生在挫折面前不堪一擊。學生的無拘無束感,讓他們覺得輔導員的教育反而是一種約束,這樣就很難處理好師生關系。尤其是當這些學生違反校規校紀的時候,輔導員會與其進行溝通,但凡老師的態度與語氣稍不友善,就會引起學生的強烈不滿,導致師生之間的嫌隙與日俱增。對于家教良好的學生,他們就會尊敬輔導員,與之相處融洽,至少是相安無事。因此,家庭教育對學生在學校的為人處世,與輔導員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1.5 社會因素
在日新月異的當代,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的滿足,生活質量逐漸增高,越來越多的人會有城市化的傾向。鑒于城市人口數量多,居住密度大,大學生身在其中,很容易被城市化,主要表現為個性張揚,以自我為中心。較于精神需要,人們更傾向于追求物質需要。因此,帶來一系列的不良影響,學生的合作意識在淡化,奉獻精神在弱化,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師生關系的長期和諧發展。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趨勢下,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再單純是面對面,而是通過微信、QQ、微博等多種交流方式。這樣既有利也有弊,交流方式的增加,使得輔導員能夠通過彼此之間的互動,清晰地了解到學生興趣愛好,亦是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話題,都可及時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并提供相應的解決辦法和良好的建議。這些隔空對話的方式,會給學生帶來一種輕松感,也會給輔導員帶來不少方便。但是,互聯網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師生的良性發展,尤其是一些關于某某教師師德的負面新聞的快速、廣泛傳播,使得部分學生會將自己的輔導員進行對號入座,對老師的印象大打折扣。
2 解決策略
2.1 尋求有效的溝通
良好的溝通,是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溝通方式有多種多樣,師生之間可以通過走訪宿舍進行面對面交流、微信或扣扣聯系以及互發郵件等方式。但是不論用何種方式,輔導員應該保持一種親近感,讓學生愿意對其真心相待,雙方彼此才能達到相互理解與認可的情況。輔導員必須不斷完善自己,尋求與學生溝通的最佳適宜方式,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思想覺悟、職業道德等,極力避免各式各樣的相處及教育障礙等的出現。
2.2 提升輔導員自身的師德
當然,良好的師德是輔導員必備的素質之一。現當代,師德建設是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永恒主題,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保障。各高校應將師德建設擺在學校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將師德建設和師能建設并重齊抓。為了杜絕輔導員違反師德的不良現象,以及做好預防工作,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教師方面,輔導員要堅持以人為本,以德立教,學為人師,行為示范,增強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及人格魅力感染學生。
(2)學校方面,各高校應該將師德在考核體系中的擺在首要位置,建全、完善師德的各項考核評價機制。另外,學校可以開展一系列師德活動,大力宣傳,鼓勵輔導員積極參加,以期達到加強師德建設的目的。
2.3 提高輔導員的工作能力
(1)輔導員應增強網絡新媒體的運用能力
發展迅速的現代網絡新媒體,為輔導員及時掌握學生的最新動態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輔導員可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教育陣地,在學生中大力傳播正能量。再者,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再局限于面對面交流。熟練掌握網絡新媒體技術的輔導員,可為彼此間的交流創造輕松愉快的環境,這樣也大大有助于師生之間的和諧關系的構建。
(2)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輔導員的思想政治教育極其重要,應該學會尊重與理解學生,多聽聽學生的心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他們一視同仁。當然,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理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充分把握好學生的心理動態。善用表揚鼓勵,避免批評抱怨。
3 結語
高校輔導員與學生關系的影響因素眾多,輔導員應該努力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綜合素質等,以尋求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對學生對一點耐心,少一點抱怨,努力加強個人修養,提高師德,努力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作者單位:中山大學新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