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當代大學生通過自主創業來謀求出路。然而多樣化的問題也影響著大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和成功率。本文以當前就業現狀為背景,淺談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可行性對策。
近年,我國大學生畢業人數逐年增加,就業難問題愈發突顯,許多大學生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這也是推進新時代、新青年、新作為的創新人才發展舉措之一。政府及社會各界已推出一系列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以此來激勵大學生自主創業。
1 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現狀
2017年12月,教育部公布201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820萬人,繼2016年756萬人、2017年795萬人后,再創歷年新高,大學生的就業面臨復雜而嚴峻的形勢。因此,近年來掀起了一陣陣自主創業熱潮。許多大學生想通過創業來謀求新出路,并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這一舉措一方面能夠緩解我國就業壓力,另一方面能夠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新意識與能力,充分發揮自身才干,從而帶動更多大學生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國家、政府、學校等都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并出臺了銀行貸款、稅費減免、創業培訓、獎勵扶持等政策,積極推動著大學生自主創業。
2 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存在的問題
有想法創業的大學生不在少數,但其缺乏實戰經驗、資金短缺、創業市場不完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單一等問題也較嚴峻,導致一大批大學生創業后以失敗告終。
2.1大學生創業者缺乏實戰經驗
當代大學生富有創業激情與拼搏精神。正處于人生發展時期,對新生事物感知力強,思維活躍,活力十足,敢于冒險。但其缺乏實戰經驗,創業成功率低。盡管對創業課程與創業訊息有一定的了解度,但創業心理和創業準備不足,大多都是“紙上談兵”,不能將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另外,大學生人生閱歷不足,對危機防范及判斷能力缺乏正確的認識,不能及時找到合理的應對策略。
個別大學生受到創業成功案例的影響,將創業想的過于簡單,未曾看到創業成功者在背后默默付出的艱辛。更有甚者存在盲目跟風心理,對自我認識以及創業認知度不夠,創業心理準備不足。抗壓能力低,一遇到困難就退縮放棄。
2.2創業市場不完善
創業需要資金,大學生剛跨出校門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自主創業時如果缺乏資金,再好的創業想法也會化為泡沫。我國現處于轉型期,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者提供的服務體系還不是很完善,自主創業的門檻偏高。政府、學校、企業間缺乏多方聯動,真正契合學生創業實際的軟、硬件建設還有待提升。大學生在面對這樣的市場條件和創業環境下,對自身的創業熱情無疑是一種打擊。
2.3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單一
當前,大多數高校創業教育處于萌芽階段,創業教育課程形式單一。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課堂參與度低。專業研究創業教育和創業理論的專任教師缺乏。在我校的一項調研中,80%的學生表示對創業很有興趣,65%的學生表示希望開設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課程。還有部分學生表示希望能夠將所學專業作為創業的方向。可見,大學生們對自主創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對創業指導的需求很大。
另外,學生們普遍沒有創業經驗及專業指導。因此對創業大賽、入駐創業基地等活動的參與度較低,阻礙了創業理論和實踐的有效連接。
3 當代大學生自主創業對策的提出
大學生自主創業是一項需要國家、政府、社會、學校、個人協同合作的一項長期工程。以下就形成良好的創業市場及創業環境提出幾點對策。
3.1提升大學生創業素質與能力
大學生應當樹立正確的創業觀,自主創業不是一時跟風或逃避就業的途徑。應當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并建立良好的人脈,增強自身抗壓能力以及風險抵御能力。
3.2完善高校教育課程體系
高校應當開設專門的創業教育課程,并提供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讓學生在理論學習后進行實踐課程的學習。同時,加強對創業教師的培訓,通過新課程的學習,將新方法新技術傳遞給學生。學校應呼吁更多的學生加入校園創業基地、創業園,可以將此列為學生選修課程,讓更多對自主創業有興趣的同學加入其中。
3.3開展多樣化創業活動
在學校中營造出自主創業氛圍是極其重要的。利用學生原有專業和企業通力合作,形成創業實踐基地。開設大學生創業體驗及模擬經營管理基地。使教學、實習、創業三者有機結合。
同時,加強輿論導向作用,通過多媒體等宣傳媒介進行創業宣傳。每學期定期開展創業教育論壇,請創業成功者及大學生創業典型講授自身創業經驗,答疑解惑。從身邊的榜樣中激發大學生創業信心,了解更多創業知識。
3.4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應當加大對大學生自主創業者的政策扶持,提供更優惠的稅收政策、便捷的營業執照申辦流程等,以此激勵其創業決心,搭建更好、更完善的創業平臺。建立全國大學生創業專項基金,形成創業長效機制。
4 結語
現今,國家大力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上自主創業的道路。在這個不斷優勝略汰的市場經濟下,大學生要增強自身抵御風險的能力,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才能做到新時代新青年的要求。
(作者單位:常州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