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希軍
【摘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已成為廣大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但在歷史學科與信息技術的整合運用過程中,出現部分不和諧的教學現象。本文,以初中歷史學科為范例,進而展開研究及探索,力爭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實現初中歷史的實效性的教學效果,從而達到教之有效、學之高效的課堂愿景。
【關鍵詞】 信息技術 初中歷史 教學反思
初中歷史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注重現代信息技術與歷史教學的整合,努力創造條件,利用多媒體、網絡組織教學。在當代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教師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但是,在大力推進與廣泛應用的過程中,出現部分教師形式主義化的應用,造成顧此失彼的教學現象。筆者,基于執教的經驗與應用的心得,針對初中歷史課堂上,應用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中出現普遍化教學問題,展開探究與分析,并以舉例論述的方式,提出建設性教學意見,期許能夠為相關教育從業者帶來參考性價值。
一、重視教師信息素養,提高信息技術靈活運用
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教育教學有更加多樣性的表現,這也要對當代教師提出更高的教學要求,促使教師必須有效掌握信息技術的教具運用,進而,有效性改變傳統課堂單一性教學表現,從而,在歷史課堂上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趣味的教學內容,達到符合學生的學習喜好與認知邏輯,以此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因此,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前提條件是:教師要重視自身的信息意識培養與運用操作技巧的提高。進而,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的支持,進一步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性和豐富自我教學手段,從而,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表現,促進教與學方式的改變。
例如,在初中歷史《絲綢之路的追憶》的探究課堂上,教師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能夠優質高效地達到教學目標。其一,教師要收集絲綢之路相關圖片,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形象地展現,讓學生有身臨其境、耳目一新的學習體驗,以此更好地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其中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PPT設計技術的掌握,才能更好地完成課件制作。其二,在絲綢之路的沿途風景中,教師要提取相關視頻源,促使歷史內容轉變為具象化、動態性畫面呈現,更好地達到提高學習積極性的目的。這也要求教師要對視頻源,具備選取、截取、加工的基本技術操作,以此能夠更好地凸顯教材知識重點的講解。其三,絲綢之路的地圖線路,教師雖然能夠從網上資源下載相關的歷史地圖,但是,其中地圖標注的關鍵節點、節點的發展歷程,是需要教師進一步深化加工,以此更加切合實際的教學內容。
上述的教學實例,不同步驟中想要實現最大化的教學效果呈現,都需要具備不同的計算機操作技術,才能契合實際的學情,才能充分做到教學內容的擴充與延伸,以此提高傳統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學習。而歷史教師信息意識與操作技術的增長,是保證學科知識與信息教具的完美契合的基本前提條件。
二、確立教材支撐作用,提高信息技術針對程度
在當代教育廣泛提倡,運用現代化教育設備來提高教學質量時,一部分教師在信息技術的運用中,過度重視信息技術的創新創造性,一定程度忽視歷史教材的本位述求,非常容易造成一堂歷史課堂,學生感官受到多重刺激與接受海量知識的交互學習。教學知識的及時教化性與知識的內涵性,被進一步弱化。
例如,在初中歷史《唐詩中的社會風尚》探究活動課上,教學目標之一為:提高學生通過唐代詩詞歌賦,加強學生感受盛唐氣象與唐朝時代的社會生活。多數教師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呈現詩歌、詩人、歷史故事等信息,學生雖然能夠感知詩歌的魅力,但是,實質的教學針對性薄弱。學生只能對唐代的詩詞歌賦具備初步了解,但是,對盛唐社會風尚沒有足夠深入化的了解。因此,教師在歷史課堂中,首要對教材要有深度掌握,然后從教材本身出發,從而分為三個教學節點,如:唐初、盛唐、唐末。有意識地把唐朝詩詞歌賦進行分類,在通過唐代自然風光、社會景象、人文情懷的專題中,系統性、有節奏地學習了解,同時,讓學生通過直觀形象、具體動態的畫面,進一步達到深刻認知與全面性掌握。
三、加強師生互動交流,提高信息技術實用品質
信息技術教具最鮮明的特征是把教材的靜態化知識,轉變為可視化內容表現,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但這也容易形成教師過度依賴多媒體信息技術,造成師生之間缺乏足夠的互動,思維缺乏碰撞性,教學成效無法深入化、牢固性。
例如,在初中歷史《科技成就與書法藝術》一課時,教學目標:提高學生對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具備一個整體化認識。在學生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的直觀展示,讓學生欣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科技成就,學生只有觀察性理解,卻沒有思考性獲取。因此,教與學的方式要重新調整。如,在展示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時,通過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科技與藝術成就的畫面時,通過小組劃分,組內討論、組外分享、老師點評的方式,在彼此共享、開放的學習情境中,表達對科技與藝術的感悟。然后,教師通過統籌學生的表達觀點,再一次進行加工講解和與學生交流,不僅,促使學生對書法作品有更加直觀形象的認知,也在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學習中,加深思想層面的深入與認識,真正實現學識累積與啟發的教學功效。
參考文獻
[1] 王金瑩.現代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6(14):46-48.
[2] 徐建香.信息技術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學周刊,2015(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