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馨瑩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互聯網+”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這就直接促使信息化人才已經新的人才缺口。中職教育是為社會各行各業培養基礎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機構,應該根據中職生的認知水平與職業特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實踐水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順利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為此,教師便應以分層教學法組織中職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為學生制定針對性的學習計劃。本文將從將中職生分層、將學習任務分層、將操作練習分層三個角度分析以分層教學法組織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具體策略。
談到中職教育,許多人都存在偏見,認為只有考不上高中的學生才會進入中職學校教育機構之中。但是,職業教育與社會需求接軌,同時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職業能力結合起來,能夠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是我國教育機構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組成部分。為了中職生的長遠發展,教師便應以分層教學法組織中職生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符合自己認知水平與操作能力的學習任務,穩步提升每一個中職生的信息素養與職業能力,為讓學生及時進入社會工作打好基礎。
1 將中職生分層
將中職生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法的基本依據。分層教學法本來就是針對學生智能結構的優勢與學習能力的不足組織層次化教學活動的教學方法,分層的準確性與合理性直接影響著分層教學法的實施效果。針對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這個學科特點,教師應重點考查的是學生們操作各個信息技術軟件的應用能力與學習興趣,而不是學生的紙筆考試成績。
在分析本班學生的信息素養時,我用調查問卷的形式了解了本班學生未來的職業規劃與現在的操作水平,初步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已經具備了豐富的計算機應用經驗,且能借助這些經驗學習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知識,掌握了office 2013各個軟件基本操作規范的學生分為第一層學生;雖然有互聯網應用經驗,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是用來滿足自己的娛樂需求,如玩游戲、看影視劇等,此類學生為第二層學生;第三層學生則是幾乎除了在過往受教經歷中接觸計算機,其余時間并不常玩電腦的學生分為第三層學生。在展示分層結果的時候,我會講明分層依據。由于此類分層依據并不是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進行,而是以學生的真實經歷為基礎,所以并不會引起學生排斥或自卑等負面心理。
2 將學習任務分層
將學習任務分層是為了讓各個層次的中職生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使其主動操作計算機各個軟件,穩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信息素養的。多數中職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挫敗經歷較多,雖然他們的學習興趣被消磨掉,但是內心深處對成功與求勝有著強烈的渴望,希望自己能夠多積累成功的學習經歷。合理的任務分層便于學生自主選擇相應的學習目標,既不會讓學生們承擔過重的學習壓力,也不會讓學生松懈懶散,便于學生以最佳狀態學習計算機基礎課程知識。
就如在“Excel 2013的其他功能”一課中,本班學生便需學習Excel軟件在處理數據時的常見功能與操作方式。針對本課知識難度,我設計了兩個學習任務:用單元格展開有效數據審核、使用數據透視表處理數據。中職生可自主選擇相應的學習任務,確定短期的學習計劃。另外,為了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本課探究操作活動中,我還細化了學習任務。比如,在“單元格有效數據審核”任務中,我以通過“審核”工具欄進行數據審核、確定審核數據對象與追蹤數據錯誤、將數據分為有效數據與無效數據三個小目標。在學習中,學生需逐步攻克學習難題,享受“通關”的快感,并由此產生積極的學習情感。
3 將操作練習分層
操作練習是提升中職生信息素養的基本活動,是每一個學生都必須接受的學習任務。但是,基于分層教學法理念下的作業練習并不提倡“一刀切”,而是要求教師根據各層學生的學習表現布置層次化的練習題目,消除“吃不了”與“不夠吃”的問題,保證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面向每一個學生,讓所有的學生都可循序漸進地提升實踐水平。
就如在“Excel中的常用函數”一課中,我便以單元格的引用與函數使用方法為主題收集了相關練習資料,希望學生們可以根據各個題目要求選擇相應的函數公式計算題目。由于學生們的學習水平不一致,所以我以易、中、難羅列了各個練習題目,便于學生靈活選擇。就如本班有一名學生的學習態度認真、刻苦,但是他的性格內向、膽小,很容易受到打擊。然后,我觀察了這個學生的課堂學習表現,發現這個學生雖然不能應對一些開放性題目,但是卻能解決常規的office應用問題。于是,我便鼓勵這個學生選擇難度為“中”的練習題,保護學生自信,提高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以讓學生具備以計算機解決現實問題為基本目的的,教師應尊重中職生的客觀差異,結合中職生的層次化學習表現實現差異性教學,使得計算機基礎應用課程教學面向所有中職生,促使中職生的個性化成長與學習進步。
(作者單位:四川省貿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