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勝
【摘? 要】 作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核心內容,直接檢驗著小學生對知識的積累與文字表達的運用,在課堂上老師必須要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充分激發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在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充分挖掘小學生的寫作技巧和意識。
【關鍵詞】 新課改背景? 小學語文? 作文
一、引言
新課改理念中明確表示課堂上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當做課堂的主人,在語文課堂上必須要加強小學生對語文作文的重視,正確指導小學生的作文寫作,使其能夠正確合理的運用寫作技巧,明確寫作的內涵,并且要重視對學生作為的評價指導。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思維較為活躍,靈活性較強,因此老師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必須要正確的指導,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寫作的內容空洞
由于小學生年紀較小且沒有過多的生活經驗,其思想與思維能力可能較為單純,缺乏生活的閱歷與大量詞匯、語句的積累,因此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小學生不知道如何下手,并且無法將自己真實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這就使得寫出來的作文變得十分的空洞,內容沒有過多的內涵。小學生對作文題目的理解可能不夠透徹,很難將自己的實際情況與情感通過文字表述出來,并且保持整篇文章的邏輯順序,這就使得文章更加的空洞。
2. 缺乏語文知識的積累
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一般都會鼓勵小學生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才會使整篇文章更加的有情感、有內涵,但是在實際的作文寫作中,由于小學生缺乏足夠的知識積累,并且詞語和語句的表達也不夠完善,只能利用一些簡單的詞語和語句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例如對于開心的表達,小學生可能只會用“我很高興、我十分開心”,這樣簡單的表達方式,因此寫出來的作文在深度與內涵上存在不足。長此以往,就會給學生造成很大的寫作壓力,甚至會使小學生對語文作文教學有著嚴重的恐懼心理,排斥老師的作文教學。
三、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1. 重視作文教學的課堂討論,啟發學生的寫作靈感
對于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課堂上老師要向學生闡述作文題目的寫作重點、要求以及寫作方向,需要老師對題目進行簡單的概述與分析,才能指引學生進行作文框架的構思。由于學生對題目的理解不夠,使其腦海中的框架構思不夠明確,因此寫出來的內容較為空洞,缺乏靈魂。所以在新課改背景下,老師要認識到這種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由的參加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表達自己的理解與觀點,讓學生對作文題目進行討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寫作的靈感,促進其理解的更加全面,同時還能使得課堂的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例如對于《我最愛的節日》這篇作文,老師可以讓學生針對“節日”這個話題進行課堂討論,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表達自己最喜歡的節日、為什么喜歡這個節日,以及該節日給自己留下的一些深刻、有趣的印象,學生可以圍繞著這個話題開展話題的擴展。通過這樣的課堂討論,學生能夠積極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理解,從而寫作的靈感就會被全面激發,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才會更加的有情感、有內涵、有深度。
2. 正確指引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提高寫作興趣
在作文寫作中,老師要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作文題目,能夠巧妙的運用和結合學生平時積累的寫作素材,以此寫成一篇具有情感、有內涵和深度的作文。但由于小學生缺乏生活素材以及詞語、語句的積累,使得作文的寫作變得十分空洞與形式。基于此種現象,老師則要能夠正確的指引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督促學生多觀察生活、體驗生活,能夠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鼓勵學生空閑的時候多進行課外書本的閱讀,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獲得寫作的靈感與啟發,同時將書本中一些表達完美、情感流露真摯的詞語和語句合理巧妙地運用到實際的作文寫作中去。例如在進行人物描寫文章教學時,老師應該讓學生多閱讀一些人物傳記方面的書籍,通過作者的描寫手法和寫作方式,教會學生如何正確地進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從而使人物的描寫更加生動和飽滿。此外在素材積累的過程中,也會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從而使作文更具有內涵。因此通過老師正確的引導學生進行素材的積累,能夠提升學生對寫作的興趣。
3. 引入優秀范文,提高構思能力
在作文寫作過程中,需要學生認真地進行框架的構思,但小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薄弱,這就無法實現作文框架的縝密構思,基于此,老師就必須要重視小學生寫作框架能力的提升,在作文教學中則利用優秀的范文,對小學生進行正確的指導,讓其能夠掌握范文中優秀的寫作技巧和方法,以此促進自身寫作框架能力的構思。在進行“寫景”作文教學中,老師則可以引入優秀的范文,如《春天的色彩》,首先要讓學生認真閱讀該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對描寫生動形象的語句進行分析,同時對學生的分析進行點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也需要對優秀范文的整體框架進行解剖,讓學生明白作者是如何進行文章的構思,以此來提高學生寫作的構思能力。
4. 作文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化,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需要將學生作為主體,使得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老師在作文教學中需要利用和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從而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同時充分發揮小學生寫作的創造性。傳統語文教學中,老師對學生的成績較為關注,會讓學生按照固定的模板進行作文的寫作,這就使得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內容的創新,對學生寫作能力的發揮有著嚴重的制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老師需要指導學生大膽的進行作文的寫作,給學生足夠的寫作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并且對學生寫好的作文進行正確的指導,以此來培養和鍛煉學生扎實的寫作能力和寫作技巧。此外,老師要定期的進行班級征文活動,將一些情感真摯、寫作手法和技巧嫻熟、形象塑造豐富飽滿的優秀的作文在班級或者宣傳欄進行展示,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積極性。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在語文作文教學中,老師需要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正確的指導,提高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寫作素材的積累,這樣才能確保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更具有內涵,情感更加豐富。
參考文獻
[1] 陸春梅.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淺析[J].學周刊,2016,3(25):90-91.
[2] 曹玉榮.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作文的有效指導方法[J].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017(02):56.
[3] 魯會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生本教育分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