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允
基于高職學生學情分析,結合個人理財課程突出特點,嘗試運用網絡計算器破解教學難點,顯著提升了教學效果。
1 學情分析與課程特點
1.1 學情分析。“因材施教”、“以學定教”是教學應有之義,在全面、客觀認知學生在學習方面共同點的基礎上,開展與學情相匹配的教學活動,才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提升授課效果。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高職學生有自身的特點,也存在一些學習上的短板。
在學習上的特點主要是對于學習內容有較大的選擇性或傾向性:相比復雜知識更喜歡簡單知識;相比抽象知識更喜歡具體知識;相比理論性強的內容更喜歡解決具體問題的內容;相比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掌握的知識更喜歡較短時間即可學完的知識。學習上的短板主要表現在:一是學習耐力相對不足。學習不夠刻苦,鉆研能力較弱,淺嘗輒止,遇到困難容易放棄。二是數據計算是薄弱環節。客觀上高職學生的計算能力確實相對偏弱;主觀上又對較繁雜的計算存在較大畏難情緒,一旦遇到計算問題,教學進度就難以保證。三是不善于思考與總結。愛因斯坦說,未經思考的知識不是知識。通過思考完成總結與歸納,能最大限度固化住所學知識,事半而功倍。但高職學生不能很好地運用這一學習方法,課后不去主動思考學了什么,學會了什么,就如農作物只種不收一樣,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1.2 《個人理財》課程突出特點。《個人理財》是高職院校金融管理專業及投資理財專業普遍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擔負著培養基本理財知識和技能的功能。課程主要內容是依據客戶家庭財務狀況及其他各方面情況,統籌兼顧,為客戶編制住房貸款、子女教育、養老及投資等若干方面的理財規劃。因為理財規劃最終要落實到具體數據上才有實際意義,所以該課程需要進行大量理財計算,因此,計算量大、計算性強是課程突出特點,涉及單利、復利、終值、現值、年金等多種類型計算。
2 網絡計算器在突破教學難點中的應用
2.1 基于學習短板和課程特點的教學難點分析。計算性強的課程特點遭遇學生計算上的短板,計算量大且難度系數較高的內容自然成為教學中不易突破的難點,進而直接影響教學重點的學習。以住房貸款規劃中還款方式的學習為例說明:
住房貸款有等額本金和等額本息兩種基本還款方式,教學內容是在計算兩種還款方式月還款額的基礎上,總結兩種還款方式各自的特點,并結合客戶家庭財務狀況,為其選擇合適的還款方式。其中,計算月還款額是教學難點,如何為客戶選擇還款方式是教學重點。可見,對教學重點的學習依靠教學難點來支撐。
未使用網絡計算器前,月還款額計算借助財務計算器、系數表等工具完成,但因計算量大且較繁瑣,有些同學雖然能堅持下來,但會感覺比較吃力,有些同學會半途而廢,甚至直接放棄。而網絡計算器的使用可幫助學生輕松跨越這一難關。
2.2 網絡計算器在突破教學難點中的應用。目前,諸多網絡平臺提供了多類型網絡計算器,幾乎涵蓋個人理財用到的所有計算類型,只需登陸相應的網絡計算器,輸入數據輕點鼠標就可快速得出計算結果,從而巧妙規避學生學習中的短板,突破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實現教學目標。
仍以住房貸款兩種基本還款方式的教學內容為例,說明網絡計算器在其中的具體應用:第一步,登陸住房貸款還款網絡計算器,據案例輸入數值并選擇還款方式,點擊計算;第二步,得到基礎數據。點擊計算后,觀察網絡計算器顯示的計算結果,并抄錄關鍵節點數據(突破教學重點);第三步,觀察數據總結規律。觀察抄錄的多組基礎數據,總結數據變化規律,理解兩種還款方式涵義與特點;第四步,將數據繪制成圖形。將抄錄的多組基礎數據置于坐標系中,描出每月還款額、每月支付利息、每月償還本金的示意圖,觀察圖形走勢規律并與第三步結論相印證;第五步,實際應用。根據兩種還款方式的特點,結合家庭財務狀況,分析該客戶更適合哪種還款方式(突出教學重點)。
3 提升教學效果的幾點注意事項
為更好提升教學效果,使用網絡計算器輔助教學的同時,結合學情,需做好以下幾點:
(1)以貼近現實生活的案例導入。針對學生更傾向于解決具體問題的特點,設計簡短且源于生活的案例,提出一個現實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深入學習的興趣。
(2)依托循序漸進的問題展開教學。將系統知識化整為零,化繁為簡,分解成多個具體而細小的知識點,以小問題形式,層層遞進推進教學,由于每個小問題解決起來都相對容易,可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學生耐力不足的弱點。
(3)以要求學生盤點收獲的方式結尾。在章節學習結束時,要求學生書面回答如下問題:通過這部分內容學習,理論方面收獲是什么?技能方面收獲有哪些?所學知識有助于解決哪些現實問題?并據此評定其平時成績,以此來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總結,提升教學效果。
本文系《個人理財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研究(2017008)階段成果。
(作者單位:北京農業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