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波 袁徐慶
摘要:為解決用戶在使用移動端增強現實產品的過程中,因為長時間加載等待產生焦慮,導致體驗中斷的問題,探討基于現有的硬件條件以及網絡狀態下,緩解負面情緒、讓用戶愉悅的加載頁面設計的策略和方法。從移動端增強現實產品應用現狀出發,剖析加載體驗問題產生的原因,通過歸納梳理,提取影響和決定加載的關鍵特征,根據時間知覺理論,結合具體案例說明,推導出提升等待體驗的設計策略。移動端增強現實產品加載可以通過對目標內容信息優化節省計算成本、針對整體性要求進行分步加載、設計符合三維體驗的加載頁面視覺呈現、讓用戶提前進入增強現實交互等方式進行設計,從而產出符合用戶體驗的產品,促進用戶留存。
關鍵詞:增強現實;加載設計;時間知覺;用戶體驗;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19)01-0129-03
隨著移動端技術的發展,以及市場的關注和政策的重視,移動端增強現實產品(以下簡稱AR app)日益增多。現有的ARapp多注重功能實現,缺少對用戶體驗的重視,加之硬件性能不一以及網絡差異等原因,在加載頁面因長時間等待導致用戶退出的情況時有發生。AR app產品形態新穎,沿用常規移動端產品(以下簡稱App)加載設計策略無法滿足用戶需要,因此,根據AR app的特征,提煉設計策略來指導實踐,成為提高用戶滿意度、提升AR app產品體驗的關鍵環節。
1 AR app加載頁面設計現狀分析
目前市場上AR app的加載頁面設計以直接沿用移動端產品通用的加載策略為主,在實際的應用暴露著清晰可見的體驗問題。常規的app加載頁面主要根據用戶的主觀認知心理特征,從提供加載概念模型、進行非模態加載、加載頁面情趣化、滿足和超越用戶預期、隱藏加載等待等方面進行設計[4]。通過調研分析發現,AR app以概念加載模型、非模態加載的設計方式使用頻率最高,范圍最廣。這兩種設計方式直接用于AR app,前者(圖1a)存在將實際等待時長赤裸裸的暴露在用戶的時間感知中的問題,后者(圖1b)適合系列案例,不具備通用性;其次,加載頁面情趣化、滿足和超越用戶預期兩種設計方式在實踐中也較為常見,前者(圖1c)趣味化方式跟增強現實目標內容的結合程度較低,后者(圖1d)雖然通過控制節奏后的前慢后快、提前完成的方式讓用戶收獲驚喜,但是感知到的時間沒有減少,在前期的等待中用戶退出的風險也會提升。從顯現的體驗缺陷中可以了解到,當前的AR app加載頁面直接借鑒常規App設計方式,缺乏對整體的關注。忽視從整個流程角度去優化,因此導致加載頁面同目標內容信息的延續性差,產生體驗問題,從而影響人們對增強現實內容的體驗預期。
2 加載頁面的等待設計影響用戶體驗
因為特殊的呈現機制以及環境識別,AR app需要消耗比常規App更長的加載時間。互聯網信息時代,大量內容的出現,使用戶選擇更多樣化。在產品設計中,存在“八秒鐘定律”,即當用戶如果等待目標內容信息打開時間超過8s時,70%的用戶會選擇關閉程序不再繼續等待[1]。因此,長時間的等待體驗會導致用戶流失,轉化率低,造成公司損失,關乎商業成敗。在界面交互中反饋必不可少,反饋是對已經發生的操作行為進行指示、回應[2],加載頁面是重要的反饋之一。合理的加載頁面能夠清楚的讓用戶在體驗過程中知道自己的狀態和所處的位置[3],從而緩解用戶的迷失感和焦慮情緒。因此,對于加載頁面進行設計也成為了解決用戶因為長時間等待產生的負面情緒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在需要用戶花費更多等待時間的AR app中,加載頁面的設計對于整體用戶體驗的作用更加重要。
3 關聯等待體驗的AR app特征分析
通過與整體體驗相關的因素進行分析,從“計算成本、技術限制、內容呈現、交互方式”四個維度,總結歸納關聯等待時間的AR app的特征。
3.1 更加消耗計算成本的增強現實技術
增強現實體驗注重虛實結合,AR app的呈現畫面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為實體影像收集元件生成的現實環境畫面;另一部分則是由設計者設計、計算機生成的作為增強疊加信息的虛擬物。這兩類數據創造著增強現實的知覺感應。這要求硬件設備不但提供即時、真切、高解像度的三維場景,并且還要進行跟蹤定位與互動感應,以實現用戶與虛擬情境的無縫交融[5]。因此,用戶在進行體驗的過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計算成本,這種特性也會隨著體驗的豐富更加明顯,這也是AR app需要更長的等待時間主要因素之一。
3.2 目標內容信息的整體加載要求
從AR app的目標信息內容區別看,AR app顯示內容較之常規app發生了改變,三維模型內容增多、二維內容不再高頻,因此目標內容信息量普遍較大。所以,為了保證不同的硬件條件、網絡情況下的體驗同步,目前AR app設計的行業做法都是通過從線上信息資源庫中獲取三維模型等虛擬信息從而替代較大部分的實時渲染。雖然這種做法能夠減少本地的運算成本,但是需要將資源包整體加載完成之后才能進行體驗。因此,在同樣的網絡環境和硬件條件下,AR app對目標信息內容加載有整體性要求,導致需要的加載時長普遍長于常規的App。
3.3 體驗從二維平面演化到了三維世界
常規的App加載頁面的目標內容信息以二維操作界面為主,對應著以二維為主的目標信息內容,其延續性很強,符合界面設計的整體性原則。AR app支持的是更為豐富的知覺體驗,加載頁面的目標內容信息為具有空間占據范圍的虛擬場景,本質是在現實場景增加虛擬的信息圖層注釋,是一種融合現實的三維空間體驗。因此,與其他信息系統不同,AR app的加載頁面更需要關注三維空間感。
3.4 豐富的交互方式
因為三維空間體驗的必要,增強現實的交互方式更加多樣,不再僅限于點擊、滑動等常規的觸屏交互。除了主動式的交互方式,它還包括用戶行為的被動觸發。因為AR app交互行為發生改變,所以用戶對于體驗的期待程度和新穎感更加明顯。但是操作也增加了新的復雜性,同時也提高了用戶的學習成本。
4 面向AR app特征的加載頁面設計
在心理學領域的等待時間知覺研究中表明,客觀的等待時長和主觀的“時間感知”是影響用戶等待時距估計的主要因素[6]。因此,在現實的案例中,除了通過優化客觀時間影響對用戶等待時距估計,還可以通過對影響時間感知的因素進行控制,從而影響人們對于時間長度的主觀感知,抵消一定量的延遲帶來的負面影響[7],進而提升整體的等待體驗。一定程度上來講,客觀和主觀都很重要。因此技術優化客觀時間是前提,不容忽視,但根據增強現實特性進行加載頁面的設計成為了目前成本合適、見效快速、影響最為直接的方式。從整體的設計流程出發,對于目標內容信息進行優化,通過策略式分布加載的方式拆分目標內容,設計符合增強現實體驗加載頁面視覺呈現,讓用戶提前進入體驗,這些策略都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增強現實體驗。
4.1 通過目標內容信息的優化節省計算成本
目標內容信息的大小影響著實際的運算任務,任何系統的開發都不僅僅需要考慮有用性(Utility)、易用性(Usability),還要考慮經濟性(Cost)對目標信息進行優化,與客觀的等待時間直接相關,在整個設計流程中也極為重要。
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目標內容信息的設計。好的體驗不一定是靠信息量和高性能堆積的,因此,在設計前期通過用戶研究對應用領域的目標人群特點給予充分探討,對用戶需求、使用場景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針對性進行設計,可以規避多余的目標內容信息產生。通過這種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產出的體驗也更加符合用戶的預期。以VIPKIDAR案例為例,如圖2,前期通過用戶研究發現針對的目標人群是4-12歲的兒童,目的是通過多模態的感觀交互進行兒童英語教學。這個階段的兒童的感知快速成長,目標內容信息不需要以真實逼真為目的,采用顏色鮮艷、造型豐富的卡通模型更能夠引起兒童的關注。在這個案例中通過前期的調研了解到目標用戶兒童的需求,設計針對性的產出物,既符合目標用戶需求,保證體驗的質量,也減少了目標內容的信息量。
在設計流程中控制材料標準輸出同樣是目標信息優化的基礎。通過制定AR app設計規范的方式,也可以規避在實際操作過程因為跨部門合作產生冗余素材。成熟的團隊通過制定規范來設計產品的統一性,相對于常規的app,AR體驗的創造流程更復雜,因此,需要更為緊密團隊合作。在一些前沿的增強現實團隊中,如百度增強現實實驗室,已經開始了規范化的AR app設計,整體流程中單就三維模型的制作,如圖3,就有多項對目標內容信息優化條例,在制作的過程中予以規范,能夠有效達到信息優化的目的。
4.2 針對整體性加載要求的分步加載
分步加載是針對于耗時操作處理通過多開加載線程方式節省等待時間的方法。因為相對于進度指示,用戶更喜歡看到逐步深入的結果[9],因此分步加載策略根據實際情況對于目標內容信息從內容層面進行拆分或者添加,優先加載部分關鍵信息,讓用戶提前進入正式體驗,在體驗的過程中隱藏部分等待時長,然后在后臺加載剩余部分目標信息。其本質上是一種隱藏等待下載方式。AR app目標內容獲取的整體性要求導致技術上的逐幀加載難以實現,所以這種通過先顯示重要的信息再顯示輔助信息,可以使交互系統看上去速度很快[10]。策略式分步下載實際上是一種“障眼法”,如圖4,通過時間軸我們可以看出,客觀實際的時間并沒有減少,通過策略式分步加載,用戶可感知到的加載只有小部分信息的加載耗時,剩余的部分在用戶同模型的互動中被忽視,相對于整體后臺邏輯的時間,用戶實際可感知的加載時間大大減少。由于AR app項目的多樣性,目標內容的拆分應當根據具體案例情況進行設計。優秀的分步加載的策略其重點有兩個方面:一是要關注內容拆分的合理性,在不影響整體體驗的情況下進行信息內容的拆分;二是考慮拆分后的各部分之間自然過渡,運用轉場動畫、動效設計、劇情等方式進行設計。
4.3 符合三維體驗的加載頁面視覺呈現
格式塔理論述及了這樣一個心理學觀念,即人們的審美觀對整體與和諧具有一種基本的要求[11],因此加載頁面作為中間環節能影響增強現實的整體體驗的一致性。常規App的加載頁面,圍繞二維畫面的視覺表現進行創意設計,若直接用于AR app,則忽略了增強現實應該帶來的空間體驗,因此不再完全適合。因此根據設計一致性、相似性、連續性原則,遵循三維世界的規則,有利于設計符合增強現實體驗加載頁面視覺呈現。
利用空間立體感強的設計樣式。考慮到增強現實三維場景的特殊性,調整之前二維平面的加載圖標樣式,更有利于用戶熟悉即將發生的虛擬體驗,讓受眾用戶迅速感知到產品要傳達的信息。例如,亮風臺開發的幻視AR app,如圖5,使用了抽象化三維表達的lowpoly立體模型做為視覺呈現圖標,讓用戶的感觀在加載頁面完成平面到立體的過渡,提高了產品的整體性。
加載動效設計的空間感。精細而恰當的動態效果可傳達狀態,能夠在認知上給予用戶明確的方向感和目的性。因此,在三維體驗豐富的AR app中,空間感強的動效能夠在幫助在加載頁面階段就傳遞空間認知。例如,Shazamapp的AR案例,如圖6,加載圖標通過Z軸縮放的動效,給用戶帶來具有深度的空間感觀體驗,使人的視覺感知得到更大的延伸。
4.4 提前進入增強現實交互體驗
在界面交互中,無力的形式使我們注意力渙散。有趣的互動能讓我們的思維與事物更加聯系緊密,為事物沉浸,從而減少用戶對于加載時間本身的關注。因此在AR app加載頁面提前進入互動體驗,能夠很好的掩護加載狀態,減少用戶對時間的感知。同時,在加載頁面的互動設計應當結合增強現實的交互特征,這樣能第一時間滿足用戶對增強現實的期待,也能在加載階段進行AR app對正式互動引導,提高體驗效率。以聯想tango手機為例,如圖7。在這個案例中,加載頁面被設計成了一個立體感強可迅速加載的簡單模型,被賦予了正式體驗的部分交互形式,用戶進入case的第一時間就可以直接上手體驗,進行模型的位置標定、移動、縮放、點擊等等接近正式體驗的交互行為,用戶在這段時間有事情可以做。在用戶沉浸互動的過程中,后臺在持續運行系統,等到用戶熟悉了已有的交互方式正式的體驗也已經準備就緒,效率極高。
5 總結
本文選取了AR app中關系到整體用戶體驗的加載頁面設計作為研究對象,總結出針對性的設計策略從而進一步指導設計活動。作為智能手機逐步興起的體驗方式,AR app在未來會更加的普及,也充滿了技術挑戰與應用研究價值,對其用戶體驗的重視也會成為產品競爭力的關鍵。加載頁面設計只是AR app體驗的其中一個環節,仍然有很多體驗細節的豐富在未來仍需投入大量研究。
參考文獻
[1]于康康,張宇紅.基于增強現實技術的APP中bading設計探究[J].大眾文藝,2015(02):97.
[2]艾倫·庫伯,羅伯特·萊曼,戴維·克羅寧,克里斯托弗·諾埃塞爾.About Face 4:交互設計精髓[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5.
[3]張校君,張宇紅.Loading頁面設計中反饋機制的研究[J].設計,2017(05):20-22.
[4]鄭靜.App加載頁面的等待體驗設計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6(01):128.
[5]李震,李艷誠.圖書館應用移動增強現實技術(AR)探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4(21):17-21.
[6]何人可,符躍峰.基于時間知覺的移動APP頁面加載方式研究[J].包裝工程,2017,38(18):56-61.
[7]趙熙.Loading進行時一網頁中的Loading設計研究[J].藝術與設計(理論),2008(10):140-142.
[8]藏田武志.增強現實(AR)技術權威指南:基礎·發展·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
[9]Erik Geelhoed,Peter Toft,Suzanne Roberts,and Patrick Hyiand.To influence time perception[J].In Conference Companion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1995.
[10]杰夫·約翰遜.認知與設計:理解UI設計準則[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1.
[11]庫爾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學原理[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