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越萍
文章編號:WHR2018071012
【摘 要】 目的:通過Meta分析的方法匯總國內外已有的相關研究,探討阿爾茨海默病發病與血清維生素B12的關聯性,為今后深入探討阿爾茨海默病(AD)的病因,開展大規模人群干預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方法:系統檢索1990年至2017年1月公開發表的維生素B12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論文。對同質的研究用RevMan 5.2軟件進行Meta分析,對不同質研究進行描述性分析。結果:AD組的血清維生素B12水平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的血清維生素B12水平,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8.89(P<0.00001),總體均數差值=-34.30 ,95%CI(-41.86,-26.74)]。結論:高水平血清維生素B12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是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發生的一種安全、簡便、有效的方法。
【關鍵詞】 阿爾茨海默病;維生素B12;系統評價;Meta分析
[Key words]Alzheimer's disease; Vitamin B12; System evaluation; Meta analysis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又叫老年性癡呆,是老年期癡呆的主要類型之一,大約占全部癡呆病例的60%~70%[1]。是一種非常嚴重的進行性中樞神經系統性的退行性疾病。根據資料顯示:2014年全球AD患者有4400萬,預計到2050年,患者數量將增長三倍。目前我國約有800萬AD患者,且以每年約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在遞增[2]。老年癡呆正成為一個嚴重影響老年人及其家庭生活質量的疾病。
1 研究方法
1.1 檢索策略
系統檢索1990年至2017年1月公開發表的維生素B12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文獻。檢索數據庫包括PubMed、Sience Direct、ProQuest、ESBSCO、Springer等英文數據庫和中國生物醫學文獻(CBM)、萬方中文數據庫、中國期刊全文專題數據庫(CNKI)、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等。
1.2 文獻摘錄
應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與統計,從文獻中摘錄以下內容:題目、發表年份、作者、阿爾茨海默病的定義標準、病例組和對照組的樣本量,以及血清維生素B12水平的均數和標準差。
1.3 文獻質量評價
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獻質量評價量表對納入的文獻進行質量評價。
1.4 數據統計分析
對檢索到的文獻進行篩選。對納入文獻進行質量評價,采用RevMan 5.2,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用“漏斗圖”對潛在的發表偏倚進行評價。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及評價結果
檢索到文獻965篇,通過閱讀題目、摘要排除615篇,進一步閱讀全文按照納入標準與剔除標準排除328篇,有22篇符合納入標準,其中英文文獻15篇,中文文獻7篇。最終納入文獻AD患者一共733例,健康對照693例,各組間無統計學差異,均具有可比性。基本情況見表1。
2.2 納入文獻的質量評價
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獻質量評價量表評價篩選到的文獻,結果見表2。
2.3 數據分析結果
1)主要結局指標分析:主要結局指標為AD組和正常對照組血清維生素B12平均水平的差值,采用RevMan 5.2軟件進行分析,采用倒方差分析方法。首先進行異質性檢驗,顯示具有同質性(P=0.83,I2=0%),故采用固定效應模型,結果顯示,AD組血清維生素B12水平顯著低于健康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Z=8.89(P<0.00001),總體均數差值=-34.30,95%CI(-41.86,-26.74)],見圖1。
2)發表偏倚估計:對納入的文獻進行發表偏倚估計,漏斗圖基本呈對稱分布(見圖2),提示本次研究結論的可靠性良好,發表偏倚得到了有效控制。
3)敏感性分析:本研究一共納入22篇文獻,文獻質量均較高,發表偏倚也得到較好控制,改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分析后的結果與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的結果一致,故進一步確證了高水平維生素B12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控制作用。
3 討論
維生素B12又稱之為鈷胺素,維生素B12參與人體細胞的代謝,參與脂肪酸的合成以及能量代謝,并且影響DNA的合成與調節,因此對維持神經系統的功能具有重要作用[3]。
本次系統評價以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維生素B12水平的病例對照研究為對象,研究探討維生素B12水平對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及治療作用,為探尋阿爾茨海默病的預防及臨床上的治療方法提供有力證據。Meta分析結果顯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血清維生素B12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高血清維生素B12水平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馬永興,俞卓偉.現代癡呆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531-624.
[2] 張蓉,顧兆祥,丁萍,等.血清葉酸、維生素B12水平與阿爾茨海默病的相關性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07,14(02):79-81.
[3] 張媛媛,張本恕.同型半胱氨酸與阿爾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癡呆[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07,24(05):573-575.
[4] 蔣安杰,方芳,晏勇,等.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和膽堿酯酶水平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重慶醫學,2010,39(12):1530-1532.
[5] 彭海,李方明,葉妮,等.阿爾茨海默病與維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營養雜志,2004,12(03):190-192.
[6] 滕凱.血清總同型半胱氨酸葉酸維生素B12水平與認知功能障礙的相關性[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1,08(22):2707-2708,2710.
[7] 施洪超,王軍,姜建東,等.AD患者血漿ET和血清FA﹑VitB12檢測的臨床意義[J].放射免疫學雜志,2007,20(06):484-486.
[8] 李陽,孫燁婷,李潤芝,等.阿爾茨海默病及輕度認知障礙與Hcy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4,(06):658-659.
[9] 王蓓蕓,燕虹,鐘遠,等.老年輕度認知障礙患者血脂、葉酸、維生素B12和甲狀腺激素水平的臨床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20(35):4464-4466.
[10]劉俊恒,陳正林.阿爾茨海默病及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清膽固醇、IL-6和VitB12等水平的臨床觀測[J].江蘇大學學報(醫學版),2006,16(01):48-49,52.
[11]Basun H,Fratiglioni L,Winblad B.Cobalamin levels are not reduced in Alzheimers disease:results from a population-based study[J].J Am Geriatr Soc,1994,(42):132-136.
[12]Dominguez R O,Marschoff E R,Guareschi E M,Famulari A L,et al.Homocysteine,vitamin B12 and folate in Alzheimers and vascular dementias: the paradoxical effect of the superimposed type II diabetes mellitus condition[J].Clin Chim Acta,2005,359:163-170.
[13]Glaso M,Nordbo G,Diep L,et al.Reduced concentrations of several vitamins in normal weight patients with late-onset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 without vascular disease[J].J Nutr Health Aging,2004,(08):407-413.
[14]ONeill D,McKiernan M,Gibney M,et al.Dietary and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in mild to moderate senile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SDAT)[J].J Hum Nutr Diet,1990,03:177-181.
[15]Li F M,Peng H.Correlations of Alzheimer disease with vitamin B12 and homocysteine[J].Chinese J Clin Rehab,2004,(08):6210-6211.
[16]Parnetti L,Mecocci P,Reboldi G P,Santucci C,Brunetti M,Gaiti A,et al.Platelet MAO-B activity and vitamin B12 in old age dementias.Mol Chem Neuropathol,1992,(16):23-32.
[17]Cascalheira J F,Joao S S,Pinhancos S S,Castro R,Palmeira M,Almeida S,et al.Serum homocysteine:interplay with other circulating and genetic factors in association to Alzheimers type dementia. Clin Biochem,2009,(42):78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