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公共選修課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學生開拓視野,優化知識結構,培養創新能力,提升自我素質,從而加強應變能力和社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結合我院具體情況,探析我院在公選課課程設置上存在的問題,思考改進措施,從而達到公選課設置的目的。
關鍵詞 公共選修課 現狀分析 思考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
公共選修課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跨學科、跨專業的綜合性課程,是實施學分制和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設符合高職教育注重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培養并舉,構建完整、科學的能力培養體系的培養目標,是高職院校全面推進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因為其重要性,根據我院三年選修課課程設置以及選課學生統計數據的深入分析,對其存在問題做出反思,并提出改進措施。
1公選課開設的基本情況
從近三年的統計數據看,我院近三年共開設課程120門,此外,依托學院遠程開放教育的先進平臺,作為面授公選課的有限補充和延伸,學院從13年開始引進網絡選修課,從最初的每年4門到現在的12門,從而極大的豐富了選修課的內容。
2公選課開設現狀分析
2.1公選課開設缺乏統一的、明確的教育目標
我院目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通識必修和專業課程建設方面,比較少關注公共選修課,所以公共選修課經常處于放任狀態,公選課的建設還缺乏系統的思考和規劃,課程是處于老師自愿申報,從而導致課程設置的隨意性大,難以保證公選課的質量與課程的穩定性。
2.2師資結構不平衡,課程種類單一
我院并沒有公共選修課的專任老師,老師申報公選課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課時不夠,這也就形成三個弊端:一是課時量一旦增多,科研工作量加大,就會首先舍棄公共選修課,使得課程極不穩定,二是由于它的不穩定性,老師授課的認真度就會大打折扣,導致同學在選修課中獲得知識較少;三是由于部分分院老師專任課程較多,從而導致公選課課程雖多,但其實課程種類極不均衡。
2.3反饋機制不完備,激勵機制不健全
我院已有較完備的教學質量監督機制,如學生網上評教、學生座談會以及教學督導等來了解公共選修課的上課情況,但是這僅僅限于了解層面上,并沒有相應的做出后續的處理意見,對于課程教育效果差,學生的有益意見及時反饋給老師,也沒有對相關老師的后續教學持續關注,從而使同樣的問題不停的出現;另一方面由于分院(部)對專業課程建設相對重視,疏于公選課建設,從而導致公共選修課建設發展緩慢。
3公共選修課管理的思考
在未來的社會,由于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原有的行業可能要大量消亡,新興的行業要大量產生,如美國近15年來有8000種行業消失了,同時產生了6000種新興行業,而隨著科技的加快發展,行業的更新換代會越來越快,越來越多的人會面臨職業轉換,工作與專業不掛鉤的情況,盡可能的在大學里儲備更多的知識、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對一個人的生存,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故我院設置公共選修課時,必須明確以下幾點:
3.1明確公共選修課教學目標和開設原則
我校在設置公共選修課時,必須明確公選課教育目標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拓寬學生視野,向學生展示本專業知識以外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同時健全學生心智,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增進對自身、社會、自然及其相互關系的了解,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
在此目標下,課程必須圍繞基礎性、教育性、時代性、傳承性和國際性的原則進行開設。
3.2課程圍繞教學目標和開設原則設置
根據公共選修課教育目標與開設原則,公選課開設分為兩大板塊,即公共限選課和公共任選課程,公共限選課課程主要結合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以大數據課程、創意類課程、財富類課程為主,要求大部分學生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校期間兼具時代性和國際視野,而公共任選課程則涉及心理類、國粹類、思維類、職業素養類等等,學生通過此類課程學習,提高個人修養、培育藝術情趣,促進身心健康,培養學生溝通交流、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也利于傳承我國優秀文化。
3.3選修課教師安排規范化,提升公選課質量
拋棄以往選修課教師申報的弊端,通過分院指定,教師自愿申請、校外專家支援和網絡課補充四個方面,提升公選課授課質量。
第一公共限選課由分院安排專業老師進行授課,從而保證授課教師專業性、前瞻性和授課內容的連貫性。第二公共任選課老師仍然采用自愿申請,但整個審核過程相當嚴謹,申請表及相關資質證明、授課計劃和課程標準缺一不可,經過分院、教務處層層審核通過才可。
第三向校外尋求優質教育資源補充,如聘請兄弟院?;蚱髽I行業的專家來授課,從而使我們的課程更具實戰型和前瞻性。第四采用優秀網絡課程作為補充,使授課內容趨于多樣性。
3.4實時反饋學生評教信息,健全激勵機制
第一根據學生和教學督導反饋信息,對于教學效果不佳、學生反映意見大的課程責令限期改正,如果未改,可直接取消下學期申報資格,從而提高教師責任心。第二根據學生和教學督導反饋,教學認真,效果好的課程授課老師,可設立專項經費給以激勵。
4總結
綜上所述,我院在課程設置上應轉變以往對公選課設置的隨意性,不斷探索并健全適合自身實際的公共選修課課程體系,開拓學生的知識體系,從而培養出基礎厚、應變能力強,知識面寬的新時代復合型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為高職院校公選課課程設置調查報告--以成都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院級課題,項目編號:18CZYR016。
作者簡介:楊坤(1978-),女,四川綿竹人,西南師范大學歷史學學士,成都職業技術學院旅游分院講師,研究方向:高職教學教育管理。
參考文獻
[1] 羅錦英.通識教育視域下地方本科院校公共選修課建設——以武夷學院為例[J].武漢輕工大學學報,2017(06).
[2] 徐亞,徐甜甜.高職院校素質公選課的現狀分析及思考——以江蘇城市職業學院為例[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