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是當今社會經濟發展得驅動器和催化劑,在互聯網的推動下,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像是插上了雙翼,在更為廣闊的世界里翱翔。互聯網金融自身的優勢十分明顯,不僅方便快捷高效,而且成本相對來說較低,因此,在近幾年我國的互聯網金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發展。然而,互聯網金融自身的弊端不能忽視,互聯網環境下的世界隔著一層紗,人們很難透過表面去看到事物最原始的風貌,人與人之間看似近在咫尺,實則隔著一睹無法翻越的圍墻。而互聯網金融相對來說又是一個較為新型的行業,我們對它的認識比較淺顯,也沒有相關的經驗作為指導,于是在實際的發展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麻煩,互聯網本身的漏洞、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以及監管機構和監管方式的不健全進一步造成了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本文旨在就現階段我國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不足進行簡單的分析,然后就具體的問題提出個人的建議和看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問題;對策
學術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定義沒有具體的闡述,互聯網金融是一個創新的概念,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融合發展得產物,通過互聯網使得金融投資和交易突破了諸多限制,讓更多老百姓也能參與其中。說到互聯網金融,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很陌生,如果我們將互聯網金融換為三方支付、P2P網絡貸款、眾籌融資,可能就更加容易理解,實際上這三者正是互聯網金融的全部內容。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的金融交易方式相比較有兩個最為突出的特點和優勢:第一,成本較低;第二,效率較高。具體來說,互聯網金融環境下,對于金融機構來說,他們不需要在成立金融點、搭建金融環境上花費成本,這也就意味著不需要花費人力進行維護,直接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交易即可,這些人力成本和投資成本不是小數目,對于金融機構來說,吸引力很高。另一方面,對于投資消費者來說,傳統的金融投資需要消費者去專門的地點按照約定的時間按部就班執行相關操作,而且到了既定地點后還要花時間排隊等候,填寫一大堆單子,效率很低,需要發揮極強的主觀能動性。互聯網金融則不同,消費者直接在互聯網上利用閑暇時間進行投資即可,減少了出行等待的時間,極大提高了效率。
一、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 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立法不足
去年秋天,斐訊科技非法集資侵害消費者權益的案件鬧得沸沸揚揚,很多消費者的投資像打水漂一樣一夜之間無法收回,斐訊科技公司門口每天都聚集著討還投資的消費者。出現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投資者投機取巧的心理是問題,他們深知天上不會掉餡餅的道理卻依然愿意鋌而走險;斐訊科技非法集資更是不可饒恕;但是我國相關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是否也是問題之一呢?這是一件值得相關部門深思的問題。就目前來說,不可否認,互聯網金融在我國已經取得了初步的發展,為了維系它的健康穩健,相關部門出臺了如《關于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得指導意見》等法規,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我國到目前為止尚未出臺《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眾所周知,我國對于消費者權益的保護一直都是不遺余力,但是互聯網金融投資者的保護卻遲遲未上正軌。互聯網金融下的消費者權益只能通過相關的民事法律和傳統的《消費者保護法》,而世界是不斷發展得,傳統的法律法規是以出現過的問題作為經驗指導,有一定的局限性,互聯網金融基本不屬于之前的范疇。因此,以傳統的法律法規去指導新型事物自然不靠譜。
(二)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的隱私容易受到泄漏
互聯網世界對于消費者權益侵害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消費者的隱私極其容易受到泄漏。前一段時間的電信詐騙案件導致一個如花的少年就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放棄了人生的無限可能,這件事情不僅值得相關部門的思考,同時也值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去思考。互聯網金融環境下,消費者需要提供極為明細的身份信息作為佐證,身份證、銀行卡信息也會一并提交,這似乎將自己赤裸裸地擺放在互聯網上,一旦這些信息遭到泄漏,對于消費者的傷害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投資平臺不遵守交易規則將消費者的隱私非法提供給其他機構,那么對于消費者的權益是一個極大的侵害。
二、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權益保護措施分析
(一)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互聯網金融環境下為何屢屢出現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案件?為何總有投資平臺敢于鋌而走險在法律的邊緣去侵害消費者權益?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國相關法律法規不夠完善。現階段,消費者想要維護自身的權益,基本需要依賴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第一大法,在經過多年的革新和改變之后,它也日臻完善。但是這一法律是基于傳統問題制定的,是以傳統問題作為經驗和指導,是對傳統問題的總結和提煉。互聯網金融是新興事物,沒有傳統經驗作為指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無法對于未出現過的事物進行事先預測,這時候就顯得極為鞭長莫及,而消費者權益受到侵害時也會陷入無法可依的尷尬境地,這樣的情形也會助長非法分子的投機之心,消費者權益被侵害的事例無法避免會呈現出指數增長。因此,相關部門首先要做得應該是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關于互聯網金融的規定。
(二)充分發揮出消費者協會的作用和價值
近年來,“3.15”晚會成為社會上很多人關注的熱點,一方面它為消費者揭開諸多黑心商家的虛假面具,另一方面它的火熱也為消費者維權打下基礎,在社會上營造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讓消費者對未來的消費更有信息。消費者協會是互聯網金融下消費者保護自身權益的重要對象,當我們的權益遭到侵害時可以借助這一平臺維權。
參考文獻:
[1] 李陽:互聯網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 法治追蹤, 2018(6)
[2] 杜佳:淺析互聯網金融中消費者權益保護的現狀與不足[J]. 法制與社會,2018(7)
作者簡介:
陳子杰(1997.09-)男,漢族,四川樂山人,大三在讀,主要研究方向:互聯網金融、金融風險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