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巖


【摘 要】 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臨床護理工作逐漸朝規范化、科學化方向發展,呼吸內科作為醫院科室之一,是醫院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旦出現護理風險便會影響干預效果。本文將對醫院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特點及防范對策進行分析。
【關鍵詞】 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特點;防范對策
【中圖分類號】 R715?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2-119-01
常見的呼吸內科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咳嗽等,在臨床護理中一旦發生風險事件便會對護理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本次研究中將對我院呼吸內科50例患者展開調查,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將對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間我院呼吸內科收治的患者50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中男性有40例,女性為10例。按護理模式將患者分成兩組,對照組25例,觀察組25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加強風險護理干預,兩組患者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手段,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幫助其掌握更多疾病知識,樹立患者自信心。
觀察組采用風險護理干預,首先應進一步強化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在臨床護理中應時刻保持警惕,對患者病情變化情況加以關注,同時還應對各項檢測指標詳細記錄,為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素質還應定期開展培訓工作,為后續工作奠定基礎。
另外還應做好環境干預,由于呼吸內科患者抵抗力差,加強環境護理干預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干預確保住院環境的安全性,與此同時還應對病房進行通風處理,確保室內空氣的新鮮。
為了提升護理有效性,醫院還應對護理管理制度有效優化,主要內容包括儀器檢修、藥物管理及查房,通過這一手段有利于護理效率的提高。
1.3 觀察指標 各個檢測指標基本正常即為治療顯效;而基本上無臨床癥狀且各項指標檢測顯示基本正常表示治療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檢測指標無變化說明治療無效。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效果
2.2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
2.3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風險意外事件發生率
2.4 比較兩組患者肺部功能改善情況
2.5 比較兩組護理人員各項評分
3 討論
呼吸內科工作任務繁雜,人流量大,進一步增加了不良事件的發生率,在呼吸內科患者中采用常規護理無法提取預防護理風險,其滯后性顯著。在這種情況下采用護理風險管理可起到有效作用,護理風險管理模式本質上屬于預見性管理,通過對風險事件發生原因進行分析來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使護理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健康越來越看重,如若護理人員在工作上有所疏忽便會引發醫患糾紛事件,據此醫院應做好護理管理工作,對住院環境進行干預,進一步強化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使呼吸內科護理風險降到最低。
3.1 護理風險特點 目前大部分醫院呼吸內科護理人員缺乏較高的安全意識,由于工作量較大許多護理人員對患者實際情況不甚了解,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護理風險便難以解決。另外呼吸內科環境本身就存在較大安全隱患,例如:儀器未定期消毒,殺菌工作未落實,這些問題均會導致患者感染。
3.2 護理風險防范措施 為了預防呼吸內科護理中風險事件的發生,醫院應加大護理風險防范力度,首先醫院應對醫護人員進行培訓,不斷夯實其理論基礎,使護理人員專業素質進一步提升;其次對護理管理體系充分優化,提高臨床用藥、查房、交接班的合理性,幫助護理人員形成護理風險意識,掌握更多專業技能。
對兩組患者護理風險意外事件發生率進行比較,對照組25例患者中氧療患者為3例,占比12.00%、吸痰患者為2例,占比8.00%、引流患者5例,占比20.00%,發生率為40.00%;觀察組25例患者中氧療為0來歷、吸痰患者為1例,占比4.00%、引流患者1例,占比4.00%,發生率為8.00%,數據比較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加強對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預防管理,可改善患者不良癥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史乃英.探究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特點和防范研究[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雜志,2018,2(10):114.
[2] 顏彥.探究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特點和防范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01):121-123.
[3] 王玉潔,曲紅,王幕鵬.呼吸內科護理風險的特點及防范方法[J].吉林醫學,2010,31(26):4587-4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