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軼
摘要:黨的十九大提出了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卷煙工業企業應積極響應中央精神,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激勵機制。進一步鼓勵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增強生產一線崗位的吸引力和歸屬感,從而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戰略。
關鍵詞:高技能人才 人才培養 激勵機制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在全社會營造一種尊重勞動的氛圍。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需要創新技能導向的激勵機制,圍繞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等環節提出辦法,重點是增強高技能人才的職業榮譽感、自豪感和獲得感,激發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一)高技能人才的定義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對高技能人才的定義是:在生產、運輸和服務等領域崗位一線的從業者中,具備精湛專業技能,關鍵環節發揮作用,能夠解決生產操作難題的人員,主要包括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
(二)高技能人才的特征
一是高技能人才有較強的操作能力,這是高技能人才最基本的特征;二是高技能人才具有較強的技術專業性和職業專一性;三是高技能人才職業生涯一般有一個較長的成長周期;四是高技能人才在技能方面有較高的主觀能動性。
(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時代性
2019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煙草經濟體系,著力激發煙草企業活力,創新和完善運行調控,統籌推進穩運行、優結構、育品牌、降庫存、控成本、增稅利工作,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助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奮力譜寫行業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為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戰略,卷煙工業企業的產品質量最為關鍵,而質量的提升,人是首要因素,除了經營管理人員外,最重要的是專業技術人才,尤其是廣大一線的高技能人才。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他們樹立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注重產品細節,不斷追求完美。將一絲不茍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每一道生產環節,生產出一流的產品。
二、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從卷煙工業企業生產一線人力資源配置狀況看,高技能人才占比較大的維修工隊伍方面,目前隊伍整體存在結構老化、斷層現象嚴重,加之維修工培養周期較長,后備人才儲備已嚴重不足;操作工隊伍方面,青年職工占比高,在技能水平和經驗上還存在較大欠缺。整體隊伍高技能人才短缺。主要原因有:
(一)高技能人才激勵機制不健全。還沒有讓員工對技能工作崗位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盡管卷煙工業企業開始意識到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但尚未形成鼓勵員工提高技能業務水平的激勵機制,管理人員和技術工人的身份差別依然存在,還沒有建立起基于崗位價值、能力素質、業績貢獻的工資分配機制,強化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真正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的局面,影響了高技能人才作用的進一步發揮。
(二)高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不健全,還沒有形成全企業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
對于卷煙工業企業而言,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絕不僅僅是某一個部門的事情,它涉及到人力資源、工會、黨建(群團)、生產一線等多個部門,需要多部門共同配合,形成系統.更需要企業從配套政策人手,健全人才培養體系,為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激勵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三、高技能人才培養激勵機制的完善
針對高技能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卷煙工業企業需要進一步完善培養、評價、使用、激勵、保障等措施,強化“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的原則,增強高技能人才的獲得感、自豪感和榮譽感。
(一)提高高技能人才的待遇
1.提高經濟待遇。對于參與行業和公司重大科技創新項目,標準教材編寫,解決企業重大工藝技術難題和重大質量問題、技術創新成果獲得獎項的,師帶徒業績突出的,給予專項獎勵,實現“技高者多得、多勞者多得”;完善專業技能崗位聘任辦法,使技能崗位受聘人才待遇橫向對比,不低于管理崗位聘任人員待遇;嘗試為高技能領軍人才設立特聘崗位,參照企業中層管理人員標準落實其經濟待遇。
2.提高政治待遇。提高高技能領軍人才在職工代表大會中的比例,為部門及全體技能人才出謀劃策;鼓勵高技能領軍人才參與經營管理決策工作,為企業或部門制定相關技術戰略出謀劃策。
3.提高社會待遇。對于表現優異的高技能人才,優先推薦參加各級勞動模范評選;優先推薦參加行業、省市、公司級技能大賽,使他們有機會獲得“全國煙草技術能手”、省市“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大力宣傳高技能領軍人才先進事跡、開展創新工作室和先進操作法總結、命名、推廣等、制作教育紀錄片,樹立宣傳典型。
(二)構建高技能人才能力提升體系
1.組建人才發展委員會。組建一個由人力資源、工會、黨建(群團)、生產制造、設備動力、品質管理等部門骨干組成的人才發展委員會。統籌制定企業技能人才發展戰略與人才梯隊建設等方而的工作,提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效率與協同。
2.加強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健全各技能等級培養體系,新人培訓、在崗培訓、脫產培訓、出國培訓等;對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滿五年的技能人才,進行復核培訓,促使他們不斷更新知識,避免一勞永逸,一證定終身的現象;探索“互聯網+”遠程職業培訓新模式,充分利用好煙草網絡學院,克服工學矛盾。
3.深入開展高技能人才創新活動。組織高技能人才參加國際、國家、行業相關技術展覽與交流活動;鼓勵他們參與制定技能人才發展規劃、人才選拔、職業資格鑒定、職稱評審、內訓教學實踐等工作,發揮骨干領軍作用;加大勞模工作室和職工創新工作室的使用效率,探索建立更多的技能大師工作室。
4.探索校企合作培養技能人才方式。促進職業院校、本科高校與企業充分合作,完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企業實際,量身定制技術工人培訓方案,提高企業高技能人才培養能力;與本科高校、職業院校合作開展內訓師定向培訓,打造一支具備扎實專業基礎,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素質內訓師隊伍,對技能人才進行在崗培訓,以點帶面,實現高技能人才快速成長。
(三)暢通高技能人才成長通道
1.完善技高能人才評價機制。優化高技能人才評價機制,落實分類評價政策,突出品德評價,注重憑能力、業績和貢獻,促進優秀技術工人脫穎而出。
2.拓寬高技能人才晉升通道。探索設立技能大師、首席技師等特聘崗位,早日為企業培養出一批行業高技能領軍人才。
3.加大技能競賽獎勵力度。對于在各類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高技能人才給予獎勵和榮譽激勵,可破格晉升為相應的技能受聘崗位。
4.積極關注職業資格與職稱評審比照認定政策的推進落實情況。近年來部分省市率先出臺《國家職業資格可比照認定為相應職稱資格的目錄》貫通了職業資格和職稱資格,引入“比照認定”這一新的評價方式,即已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技術人員均視同意獲得相對應的職稱資格。企業應及時做好高技能人才職業資格制度與職稱評審制度比照認定的銜接工作,建立健全面向高技能人才的多元評價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