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濟慶
摘要:學科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性體現,更是學生通過一個學科學習之后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和品格以及能力,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要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教師重點分析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上必須要做好一定的反思,如何能夠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那么本文就對此進行詳細的解讀分析,爭取可以給相關工作者帶去一定的建議和參考。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分析
核心素養的提出給當下的歷史教學提供了新的方向,教師還需要在新課標的解讀和學習之下對歷史核心素養進行熟悉,深入的加以研究。培養公民的現代化素養綜合素養,歷史也承擔著一定的使用,因此初中課堂上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十分關鍵,對此本文進行闡述分析,爭取可以更好的給學生帶去建議,給教師帶去參考。
一、關于歷史核心素養的闡述分析
歷史素養主要是學生在日常學習和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獲取的歷史知識與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換言之歷史素養就是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同時可以提升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有自己問題判斷和解題技巧,可以正確的評價歷史問題由此產生正確的結論和啟示。堅持使用唯物歷史觀點查看歷史的發展和變化才可以不斷的增強愛國主義情感也才能夠堅定社會主義信念,拓展視野,逐步的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歷史學科必須體現出育人的準則,育人為本,關注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拓展學生的視野,也讓學生對歷史有正確的考察,進而對自己未來的道路產生指導,幫助學生全面客觀的認識歷史問題。歷史唯物主義是關于人類發展的一種學科,學生的社會歷史觀也是未來學習上的一種有效展示[1]。
二、初中歷史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分析
(一)確定初中歷史教學中核心素養目標
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學生的學習是不同的,為了可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那么首先確定核心素養培養的目標,學生經過教育和學習之后基本素質和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歷史學科主要是解決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從某種程度上講也是歷史教育目標的另一種詮釋。若是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當做是初中歷史教學的目標就需要關注學生的歷史學習方法,基礎知識的掌握還有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有歷史理解和歷史解釋以及歷史價值觀。做問題創設,形成有效的歷史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性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學生之間相互學習和相互幫助之后,教學質量和效率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增強,由此去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引導學生去自主的學習也讓學生在歷史面前更有自覺性,教育培養人才,人學生也可以自我培養,核心素養目標的確定進一步強化了歷史教學有效性[2]。
(二)歷史教學方法和歷史教學行為的改革
傳統的教學上歷史教學理論非常多,尤其是西方,人們所熟知的理論可以運用在教學中,如認知理論和建構理論等等,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掌握理論的同時必須加以實踐。那么教師教學行為和教學策略的改變就需要從歷史學科和歷史課堂開始,教師自我具備較強的歷史核心素養,之后還可以將歷史學科和其他學科之間聯系在一起進行教學。歷史是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對于學生的未來會產生極大的影響,那么由此對歷史忒單、歷史問題還有歷史性質、文明更迭進行梳理,實際教學中打破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爭取使用歷史情境給學生一定的思考和探究,通過細致性的考察,歷史重演的方式增強學生的歷史認知。
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的過程中,為了能夠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唯物歷史觀點就需要教師給學生設置一定的情境,使用多媒體視頻的方法給學生播放鴉片戰爭的場面,當時的社會大眾和社會生活是怎樣的,人們的思想是怎樣的,看了視頻和圖片之后自己產生了哪些想法?學生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甚至還可以自己當做演員將當時的場面表演出來。在此表現學生的歷史觀、價值觀,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教學模式不是一成不變的,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還有課本的內容進行改變,因此教師的教學策略也是經常會出現變化,這些都能夠促進高效課堂的實施[3]。
(三)運用歷史材料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運用史料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首先就需要辨別史料的真偽,讓學生對史料有實證意識,缺乏真實性的歷史不是真正的歷史,學生可以從書籍、網絡等多個方面來尋找歷史材料。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歷史材料讓學生自己思考和論證相應的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搜集材料的意識,鑒別歷史材料、分析和使用歷史材料去證明歷史猜想,這些對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秦統一六國”的過程中,對于秦始皇的歷史評價有很多,學生可以找出不同的歷史材料,然后逐層的逐一的進行分析,運用歷史辯證的觀點,在分析史料結合著課本內容時能夠讓學生頭腦組織架構更為完善,思路更加清晰,歷史學習質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本文對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介紹了歷史核心素養的內涵,學生要使用歷史唯物觀點去看待歷史去看待現在和將來,并且可以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在歷史核心素養培養方面教師首先要確定教學目標,按照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表現進行歷史教學方法的完善,使用歷史材料增強學生歷史敏感程度,讓歷史在學生的頭腦中有正確的反應。
參考文獻:
[1]孫夢姣.學科素養的培養——基于建構主義探討初中歷史復習課的作用[J].考試周刊,2017,14 (76):139.
[2]陳理,曾文怡.初中歷史大單元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教育界,2018,25 (1):121-123..
[3]朱琳.學科素養框架下的初中歷史學科教學[J].教師,2018,25 (10):66.
[4]溫學鵬.初中歷史探究式教學中的常見問題與對策[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7,14 (3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