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玲
摘要:本文將重點探討和分析文化導入策略在大學德語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和有效路徑,以期能夠充分展現文化導入的價值功能,全面提高大學德語教學水平,從而培養更多優秀的德語人才。
關鍵詞:文化導入策略;大學德語教學;運用
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單單學會詞匯和語法是遠遠不夠的,更為關鍵的是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性,重視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這樣學生才能更為深入透徹的理解語言的內涵,在應用語言時也能游刃有余,得心應手。以上就是大學德語教學中應用文化導入策略的價值所在,希望廣大德語教師能夠充分認識到運用文化導入策略的重要意義,尊重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致力于為德語人才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文化導入的必要性
一直以來,大學德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都將主要精力放在理論知識的傳授上,經常性的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訓練,希望能夠夯實學生的德語基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水平,殊不知這種教學方法過于落后,死記硬背只會消磨學生學習德語的熱情,引起學生的反感,而學生在跨文化交流時也容易出錯,大大打擊了他們的自信心,之于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發生這一現象歸根究底在于大學德語教學理念缺乏科學性和先進性,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不強,往往將中國文化生搬硬套在德語知識上,嚴重影響到了跨文化交流效果。通過運用文化導入策略,將德國的歷史、文化、國情編入教材中,增加學生對德國的認識,同時加強中國文化與德國文化的對比,讓學生能夠言之有物,學生在跨文化交際時就會充滿自信,真正將德語為己所用,流利的與他人進行交流,有助于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基于此,大學德語教師應積極實施教學改革,合理應用文化導入策略,以豐富教學內容,提高德語教學的實效性,致力于給學生德語能力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文化導入策略在大學德語教學中的應用路徑
現代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促使教學理念得到了更新,在大學德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策略的應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需要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將德國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循序漸進的滲透給學生,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大學德語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具體而言,文化導入策略的應用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詞匯和熟語教學
在德語教學中教師應將具有代表意義的詞匯和熟語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深刻認識到德國人和中國人的思維差異性,學生將會有恍然大悟之感,在應用德語知識時也不會輕易犯錯了。比如說中國人認為豬好吃懶做,蠢笨不堪,而德國人卻將豬當作是幸運的化身,如果學生不了解豬在德國人心中的地位,用諷刺的語言來形容,當然會讓德國人感到十分的反感,在跨文化交流中雙方也會不歡而散。反之,若學生對于詞匯和熟語產生了深層次的認識,對于他們的代表意義也能了然于心,那么跨文化交流就會更加順利,學生還能形成強大的自信心,對于德語的學習熱情也將空前高漲。
(二)加強語法訓練
如果說漢語體現了辯證思維,那么德語就是邏輯思維的產物,這就意味著二者在應用上具有明顯的不同,學生在學習德語時應適當轉變思維,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漢語式德語的出現。譬如說“他是我的一個朋友”,用德語譯為“Er ist einer meiner Freunde."所有格的使用是為了展示他和我的朋友之間的關系,可見德國人的邏輯思維相當嚴謹。因此在大學德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和語法訓練,讓學生能夠靈活應用連接詞來造句,習慣于在另一種思維的支配下使用語言,以便更好的用德語傳情達意,提高學生的德語口語交際能力。
(三)交際習俗與禮儀教學
對于中國人而言,如果在交談時適當的關心他人隱私能夠拉近雙方距離,體現雙方的親密,與之相對的是,德國人非常注重對個人隱私的保護,他們在交流時不喜歡談論個人隱私,這點需要學生能夠引以為戒,在交流時盡量避免涉及隱私類的話題,以保持交流雙方心情的愉悅。教師在德語教學中應將中國人和德國人的不同行為模式加以比較,讓學生從文化差異角度著手,分析產生行為差異的原因,學生就會認識到在不同的場景中不能完全按照慣性思維進行處理,而是要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給予他人更多的尊重,在此情況下跨文化交流必然會取得更加突出的成效。
(四)積極調整教材內容
文化導入并不意味著單純的向學生傳達德國文化,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文化和德國文化的比較,讓學生認識到文化之間的差異性,促進跨文化交流的順利進行。大學德語教學通常是以教材為依托開展的,目前我國高校所用的德語教材普遍缺少中國文化相關內容,當務之急是調整教材內容,增加趣味性的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德語課上就會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學習效率也會更高。在教材中應編入社會與家庭、神話與宗教、名勝與古跡等,這些是跨文化交流時經常涉及的話題,有益于加強學生理論和實踐的融合,提高大學德語教學質量。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文化導入策略在大學德語教學中的應用是培養學生跨文化意識和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在詞匯、語法、習俗教學中向學生傳遞德國文化,加強中國文化和德國文化的對比,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確保學生在德語學習中能夠早日有成,獲得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石惠.大學德語教學中跨文化能力的培養[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05).
[2]張露.探討大學德語教學中對跨文化意識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