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燕
摘 要:本文主要以借助新媒體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為重點進行闡述,結合當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現狀為主要依據,從依托新媒體拓寬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渠道、依托新媒體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與實效性、依托新媒體完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這幾點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提高群眾文化工作開展效率,為我國現代社會平穩發展做鋪墊。
關鍵詞:新媒體;群眾文化;文化工作
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借助新媒體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十分重要,其是確保群眾文化工作開展質量的基礎,也是提高社會公眾綜合素養的關鍵。為此,相關主體需給予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高度重視,通過合理應用新媒體的方式,將其存在的實效性發揮出最大化,以期我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開辟新紀元。本文主要分析借助新媒體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具體如下。
一、新媒體分析
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是在電視、廣播以及報紙等傳統媒體基礎上誕生的新興媒體。新媒體的概念十分寬泛,在目前,可以被稱作數字化新媒體,為應用網絡技術與數字技術,通過衛星、互聯網以及無線通信網等途徑,及數字電視機及電腦等終端,給用戶提供服務與信息的傳播形式。新媒體具有較強的即時性、海量性、交互性以及共享性。其實,新媒體不但滿足社會公眾娛樂需求,還滿足社會公眾不受時空限制的互動性表達需求,群眾使用新媒體的目的性和應用的自主性更高。為此,新媒體一問世就吸引了各個階層群眾的注意,在某種程度上擠占了社會工作休閑的實踐,給群眾文化活動開展帶來巨大影響,讓社會工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逐漸下降。
二、新媒體給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從客觀的角度看,新媒體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正負兩方面,通俗的講就是機遇與挑戰。從群眾文化工作的層面看,正確看待新媒體給群眾文化活動帶來的利弊,因勢利導,為新媒體視域下群眾文化工作開展的主要方向。
(一)機遇。不管是哪種事物都有兩面性,面對機遇的同時蘊藏著挑戰。從某一程度看,新媒體切實豐富了群眾文化活動,轉變了群眾文化傳播方式,為傳統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帶來了更多可能。依托新媒體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同時,自身勢必會變成群眾文化活動的組成部分。新媒體使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不再受時空限制,能夠在廣闊的平臺上進行。
(二)挑戰。新媒體具有較強的即時性和交互性,且不受時空限制,這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新媒體的表現形式與傳播方式多樣且快捷,這樣諸多公眾能夠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獲取自身所需的信息,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主動性大大降低;新媒體在媒體運用和內容選擇上個性化更鮮明,能夠實現面向更細分的受眾,可以說,這是傳統群眾文化活動所不能比擬的;新媒體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可以切實激發受眾群眾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讓群眾在良好的體驗中感到自我滿足,這是傳統文化活動不具備的。
三、借助新媒體開展群眾文化工作
當前,在新媒體視域下,有諸多群眾文化工作人員思想意識還十分滯后,為實現與時俱進,依舊抱著傳統理念不放,在新事物與舊理念的矛盾中故步自封,讓群眾文化活動活動開展進入不良的局面。群眾文化活動的生命力與吸引力主要來自于活動方式與特色的創新,只有在保證自身特點的前提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才會讓群眾文化活動煥發活力;牢跟時代發展的腳步,才會讓群眾文化工作的實效性得到全面發揮。
(一)思維創新。不管是哪種工作,思想理念都會影響成效。新興的思想理念是先進性的代表。對于群眾文化工作來講,思想創新為其基本要素,只有思想創新,才會跟上時代發展的角度,才能在社會發展中保持工作手段的先進性,才會滿足時代變遷的要求。確保群眾文化活動較強的吸引力需要工作人員思想創新。保證群眾文化活動的先進性為工作開展的基本條件,只有具有較強的吸引力,才會讓更多群眾參加到活動中,活動價值才能充分展現。在現階段,多種新媒體的出現,讓傳統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效性漸漸變弱,人們足不出戶也能感受到交流的趣味性,這對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帶來巨大影響。但相關主體一定要看到,移動網和互聯網的先天不足,新媒體并不是完美無暇的,只有優勢互補才會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而這剛好需要思想創新,只有創新思想,才會提升眼界,才能轉變固有思想,在發展危機中看到希望,將被動化為主動,如此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二)方法創新。新媒體屬于一種工具,其并沒有固定標簽。在群眾文化活動開展中,合理應用新媒體來優化工作方式,為提高群眾文化活動實效性的有效方法。
第一,依托新媒體拓寬群眾文化活動的宣傳渠道。哪種活動都脫離不開宣傳,對于群眾文化活動而言,在現代化背景下,大力開展宣傳工作勢在必行,背景要提高傳統渠道的宣傳工作質量,依托新媒體來進行宣傳群眾文化活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運用微信公眾號介紹彩陶的藝術性,來吸引更多群眾參加到文化活動中。新媒體具有較強的便捷性,應用新媒體擴大群眾文化活動宣傳渠道,比如官方微博等,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得良好的宣傳效果。臨夏回族自治州整合農村文化資源,推進“鄉村舞臺”建設。截至目前,全州依托鄉鎮文化站、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等文化活動陣地,組建475個村級民間自辦文化社團,經常性地開展文化交流活動,活躍了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相關主體通過應用新媒體大力宣傳村民廣場健身舞大賽、農民文藝會演、籃球比賽、秧歌會演和送文化下鄉等活動,以此來豐富了農民群眾的文化生活。
第二,依托新媒體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吸引力與實效性。新媒體的主要特點便是提高了群眾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對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而言,增強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性和互動為加強活動吸引力的主要方面。以往的群眾文化活動不管是參與性還是互動性皆比較弱,在該活動中沿用舊例,在社會公眾文化生活質量大大提升的狀況下,已不滿足群眾當下發展的實際需求。創新群眾文化活動,加強內容的時代感,在形式上牢跟事物與技術發展,通過利用新媒體教師來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性及吸引力,為群眾文化活動創新提供有利條件。
第三,依托新媒體完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創新群眾文化活動不單單是方式方法的創新,內容也需要創新。新媒體的誕生,為完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提供了廣闊的平臺。社會的不斷發展,使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外加互聯網的出現,讓社會公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細化,滿足各個階層群眾要求,活動內容需同時代轉變而優化。如利用新媒體技術發起投票活動,以活動內容為中心進行投票,投標活動本身就是群眾文化活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地方文化建設中群眾文化工作為核心構成部分,對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群眾精神文化水平具有積極作用。群眾文化活動具有較強的生命力與吸引力,其主要來源于群眾文化活動自身方式與特色的不斷創新,突破陳舊理念的限制,體現拓展性與創新意識,變成當前開展群眾文化工作的主要課題。而媒體作為主要的宣傳平臺與載體,對推動現代社會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能夠切實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提升群眾綜合素養。在新媒體背景下,群眾文化工作人員需轉變傳統思維和理念,緊跟時代發展的角度,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合理應用新興技術與事物來優化工作方法,基于此,才會保證群眾文化工作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魏杰.解析新媒體時代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新形式[J].漢字文化,2018(17):102-103.
[2]顧翰潔.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及思考——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J].內蒙古教育,2017(12):19-20+66.
[3]秦晨.群眾文化工作中新媒體發揮的作用分析與研究[J].大眾文藝,2017(11):13.
[4]王玨.新媒體時代下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以中國國際動漫節相關活動為例[J].藝術科技,2016,29(08):132.
[5]于輝.與時俱進,利用新媒體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大眾文藝,2015(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