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敏 程春芳
摘 要:班團工作是所有高校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內容,做好班團一體化建設,能夠充分調動班級同學的積極性,如何做好班團一體化是新時代高校共青團工作面臨的重大課題。本文根據班團一體化建設的內涵和意義,本文以四川長江職業(yè)學院為例,從“班團一體化”建設的現狀,探索高職院校“班團一體化”建設的方法。
關鍵詞:高職院校;團學干部;班團一體化
一、班團一體化建設的背景和內涵
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fā)《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在共青團改革大局中推進高校共青團改革創(chuàng)新,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共青團各項工作和建設。
一體化是指原來兩個或者多個互相獨立的主權實體通過某種方式逐步在同一體系下互相包容、互相合作。“班團一體化”是指一個班級的班委會、團支書在統(tǒng)一的機制下互相合作和互相促進。
二、民辦高職院校班團一體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目前民辦高職院校班團一體化建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主要集中反應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意識認識不夠,身份不明確
由于中學階段入團的門檻相對較低,沒有進過嚴格選拔制度,基本能夠成為團員,導致團員思想意識淡薄,將自己和普通群眾認為是一樣的,并沒有什么區(qū)別。進入大學后,出于加強團員教育的目的,雖然從學校和班級層面對學生團支部活動進行了規(guī)范性要求,但是無法真正改變現狀。
(二)班長與團支書職責分工不明確,缺乏責任心
一般情況下,在所有學生工作的安排中都習慣性地把班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導致很多班級出現班長是班級第一學生干部,其次才是學習委員、團支書等,而團支書本身認識不夠,習慣性的認為團支書的職責是協(xié)助班長做好班級事務,只是在推優(yōu)入黨或者班級主題班會主持時出現。個別團支部甚至不設置組織委員或者宣傳委員職務,或者由其他班委干部兼任。
(三)缺乏專業(yè)培訓和指導,團學干部水平參差不齊
在大一新生進校后,各班級的班委干部均是在輔導員的指導下,由班級學生共同選拔產生,但是尤其是民辦高職院校的學生在中學階段的組織能力和領導能力相對較弱,在實際工作中不知道如何開展工作,并沒有形成全院性的統(tǒng)籌和部署,培訓課程未規(guī)范,團學干部水平參差不齊。
三、高職院校班團一體化建設的意義
(一)提升團支部的活力,增強班級凝聚力
通過班團一體化建設,班委會和團支部通力合作,圍繞共同的主題和目標,各司其職,優(yōu)勢互補,在一個學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把大家集中起來,統(tǒng)一領導,統(tǒng)一安排,班級活動效果一定遠大于各自為政的結果,從而提升團支部的活力,也能夠增強班級的凝聚力。
(二)搭建平臺,調動普通團員的參與力度
學校和各系部安排的學生活動,往往會出現“點兵點將”的參與的結果,大部分活動的參與者都是學生干部,而不是普通團員,究其原因,除了團員自身的不喜歡,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對活動不了解,并且沒有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實行“班團一體化”,能夠做到最大程度的基層民主,讓普通團員有主人翁的意識,愿意在組織中學習、工作,當他們意識到自己有話語權,并且發(fā)掘自己存在的價值時,他們往往是愿意參與其中的。
(三)提升團員和團學干部的綜合能力
大學是相對自由的,開展的活動豐富多彩,并且通過院團委、分團委和各類學生組織為同學們搭建了各類平臺施展才華,通過班團一體化建設,讓活動或者講座等的組織和籌備不再只是學生干部的事情,把團員聯系起來,讓他們在各個舞臺上發(fā)揮自己的作用,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鍛煉自己,提升自己,增強綜合能力。
四、民辦高職院校班團一體化建設的方法
(一)制度是保障,完善考核機制
要推動班團一體化建設,首先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制度作為保障,加強對班委和團支委的監(jiān)督,獎罰分明。學院院團委和各系分團委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建立對應的考核制度,對表現優(yōu)秀的干部和團員及時表彰和獎勵,對脫離組織或者未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的干部和團員及時批評教育或懲罰,不能吃“大鍋飯”,否則班團一體化建設不能落到實處。
(二)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做到全員覆蓋
四川長江職業(yè)學院為確保團的組織生活開展的質量,采取多種形式豐富團組織生活,包括主題班會、主題團日活動、團學干部培訓、素質拓展、榜樣的力量宣傳優(yōu)秀團干部的事跡,根據民辦高職院校的特點,在大一大二大三中有側重的開展各類活動,比如針對大三的團員主要是開展職業(yè)規(guī)劃和職業(yè)發(fā)展方面的活動,讓他們能夠在今后實習就業(yè)中把共青團員的優(yōu)良作風發(fā)揮到工作中去,在大一大二中通過上述活動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培養(yǎng)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加強理論知識培訓和指導,發(fā)揮團學干部主觀能動性
結合學生實際,四川長江職業(yè)各分團委將團支書納入學生會的統(tǒng)一管理,重視團支書的地位,一方面對團學干部進行統(tǒng)一培訓,根據他們的工作需要,加強政治理論知識培訓,豐富團學干部的頭腦,定期開展團學工作業(yè)務知識和技能培訓,讓團學干部工作時能夠有理有據,有條理。另一方面,在班級活動開展中,分團委通過團支書傳達會議精神,讓團支書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召開團員會議并討論工作開展思路,全員參與,完成團的相關任務和相關團學活動。
(四)提升團學工作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活動質量
近幾年,民辦高職院校,以四川長江職業(yè)學院為例,學生基本上是95后,甚至00后的組成,他們特別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抖音、快手等的運用遠多于傳統(tǒng)的QQ和微博,因此,班團一體化建設過程中,一定要用互聯網的思維,跟上新時代青年的步伐,青年在哪里,班團一體化的宣傳陣地就應該在哪里。可以發(fā)揮學生的長處,培養(yǎng)網絡工作團隊,提升活動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博.高職院校新型班團一體化運行模式探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9).
[2]葉婷.當代大學生團支部凝聚力的現狀與對策[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8(10):133-134.
[3]孫津津.高職院校班級團支部和班委會一體化機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索[J].產業(yè)與科技,2016(15):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