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蝶 向欣悅 鄭文婧
摘 要:隨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體育保健的地位也在不斷提高。針對我國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學改革提供的建議,通過綜述分析發現,目前我國高校體育保健課在開設中主要存在如下幾點問題:對體育保健課教學思想上重視程度不夠;對體育保健課教學目標認識不足;部分高校體育保健課教學文件不完整,教學內容及教學組織形式單一,體育保健課教學師資力量不足; 課程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教學設施不足。在此基礎上,分析了目前體育保健發展面臨的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建議措施,以提升體育保健課的教學效果,并對體育保健課程的開設問題進行了反思。
關鍵詞:高校;體育保健課程;重要性
一、體育保健的概念淺析
(一)體育保健的釋義
體育保健學是研究人體在體育運動過程中保健規律與措施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應用科學。它是伴隨著體育運動的發展并在體育運動與醫療保健相結合的進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一門邊緣交叉科學。
(二)體育保健的作用和市場分析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體育健身的觀念正在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體育鍛煉愛好者這一行列來,而體育保健能有效的緩解和改善我們生理上的病癥,促進我們的健康。
就目前四川農業大學體育學院開設的體育保健必修課和公共選修課來說,這不僅是學習了一門健身治病和按摩放松的理論和實際操作課程,更是培養了一門技術,加強了自身的能力。經過長期系統的學習以及外面的實踐經驗,四川農業大學的體育保健室更是物盡其用,在課余時間對全校開放,真正意義上服務了該校的老師和同學。據我們的觀察了解發現,保健室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而其中肩頸部的按摩和運動恢復最多。這不難看出大家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健康,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改變。不管是校內的學生還是老師都經常有久坐的現象,再加上雅安當地比較潮濕,無形中就會引發很多慢性疾病,因此存在很多潛在的消費顧客。
在競爭方面,校外的保健店繁多,但由于其路程遠、收費高的弊端,校內師生大多避而遠之,最主要的還是缺乏其正規性和權威性。而校內的體育保健開展恰恰避免了這些問題,大家也更容易互相理解和信任,給校內的體育保健擴充了很大的市場和增值的機會。
二、討論與分析
(一)高校體育保健課程開設情況
體育保健是四川農業大學體育學院的必修課程,同時在全校開設了每期40人為一班的公選課,它的內容、方法、要求等都有別于普通體育課,這就體現了其特殊性。體育保健課程運動負荷強度、密度及課的運動量低于一般體育課,易被學生接受,因此也得到了許多學生的青睞。但由于場地和相關設施的限制,能進行體育保健課程學習的只是其中很少一部分人,存在嚴重的供不應求的現象。所以,四川農業大學體育學校保健專項班的同學通過一年多的學習,再加上假期的實踐經歷,成功運營了學校的體育保健室。這一舉措不僅讓體育保健專項班的人受益,更是服務了學校的廣大師生,彌補了體育保健課程學習容量人數少、場地和相關設施不足的情況。
(二)高校師生對體育保健的需求
通常人們在體育活動后身體會出現大量耗力,過度勞累的情況。主要表現在全身和局部肌肉酸痛、肌肉疲勞、韌帶痙攣等。此外機體還會產生大量耗神,過度興奮的情況。體育運動要求大腦皮質運動中樞的興奮與抑制過程迅速轉換,皮質中樞處于高度興奮狀態,大腦皮層神經細胞易產生疲勞。腦干及小腦機能低下,表現為動作協調性差、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現在心神不寧、精神緊張、失眠、頭痛、反應遲滯等。嚴重的甚至會造成內環境穩定性失調,導致血液PH下降、細胞外液水分及離子濃度發生變化,血漿滲透壓改變,機體氧供給不足,肺泡內平滑肌纖維疲勞,呼吸變短變快,表現為胸悶、胸痛嚴重者會惡心、嘔吐影響學習及身體健康。
四川農業大學的學生和老師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上的壓力都喜歡通過參加體育鍛煉來釋放,再加上經常會有久坐的情況,繁重的學業和忙碌的工作使他們成為了體育保健的需求人群。通過本校體育保健室的運營我們發現,這一項目的開展在師生中頗受歡迎,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多以高壓力人群、疼痛或肌肉緊張、運動者肌肉酸痛、形體受傷者、生活不合理而病發者為主。這也不難看出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人們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消費觀念也得到了改變。
三、高校開設體育保健課程的意義
第一,體育保健課是保障高校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重要構成部分,是高校保障學生們身體健康的基本要求,是對一些高校體質弱學生的重要教學內容。體育保健課是對高校大學生因為各種原因而不能按照高校要求完成體育相關課程學習,其課程設置是面對高校特殊的體育若是群體,是為了實現高校體育教學要求的重要保障
第二,體育保健課是對高校體質薄弱學生體育教育轉化工作關鍵因素。是保證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基礎,根據高校體質薄弱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他們制定一套符合自身的健身方式,在他們健身過程中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助,真正做到在高校體育保健學相關知識的指導下進行嚴謹而科學的鍛煉,提高高校體育弱勢群體身體素質以及健康。
第三是提高高校體育薄弱生身體素質以及生理機能的手段之一,高校體育薄弱群體的身體素質以及缺陷決定了這類學生不能完成高校正常的體育練習課程,因此只能通過其他形式進行而體育保健科就是一種特殊的強身健體課程,是全面提升高校體育薄弱群體身體素質的關鍵所在。
第四是強化高校體育素質薄弱生心理素質的重要方式,體育鍛煉是改善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之一,研究結果表明,在高校體育素質薄弱生中開展體育鍛煉后,那些對鍛煉有明顯情緒的學生在運動過程中會逐漸改變。這就表示體育鍛煉對高校學生的心理素質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大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后備人才,身體健康是最不容忽視的問題。體育保健課程能通過教學使學生學習必要的鍛煉身體的知識和方法,治療和預防慢性疾病,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體育保健課的存在是必然的,它不僅會繼續生存,而且會得到迅速發展。無論是大家對體育保健的需求還是高校課程的完善和開展,體育保健課程都極具有意義和重要性。我們應積極發揮它能調節機體的狀態,消除疲勞,增長肌肉力量,提高運動能力,預防損傷、達到機體良好的恢復效果的作用,遵循科學健康的原則,促進機體的健康水平。綜上,體育保健課程在高校開展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四點理論和實踐依據。
1.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建設人才,體育是在校學生的必修科目,體育既要使學生在校期間健康的學習,還要為學生步入社會后繼續鍛煉身體健康地為為祖國四化建設工作打好基礎。
2.即使高考體檢進一步嚴格,少量患有慢性病的學生跨入大學校的情況將繼續存在,在高校艱苦的學習生活中,少數學生也易患慢性疾病,這些情況的存在都將促使體育保健課繼續生存并得到發展。
3.青年學生長時間從事腦力勞動,精神經常處于緊張狀態,大腦皮層細胞產生保護性抑制,很容易產生疲勞,若不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加以調節,時間久了疲勞就會加深,極易患神經衰弱和其他慢性病。青年學生一旦患了慢性病,不僅影響學習,而且也影響心理健康,情況嚴重的還會產生消極悲觀情緒,影響正確人生觀的建立和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
4.未來社會是高智能的社會,要求青少年更多的掌握知識,以更多的精力去掌握多種學科的知識。提高人口素質應當理解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一種現象是,不少人較多地考慮智力開發而忽視體力開發,他們忘掉了“德智皆寄于體”的基本法則。
(二)建議
如今體育保健課程在越來越多的高校得到了開展,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學生的喜愛,那么學校就應根據這一情況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是廣大學生收益,也是為了體育保健今后在社會更好的發展。如何在高校更好的開展體育保健課程,以下是我的四個建議。
1.體育保健班學生應加強對法律法規的學習,明確自身受教育權,提高維權意識。同時,加強對體育觀念的認識和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同時積極主動進行課外體育鍛煉。
2.體育保健教師應多增加體育保健等相關知識的儲備,靈活機智改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追求豐富多樣不應局限于實踐傳授,在滿足學生需要的基礎上求變求新,在學生進班時可對其建立健康檔案。
3.各學校在滿足體育場地、器材供需的不足時應及時檢查器材并購置,但無論是體育器材的購置還是布局都應考慮學生的需要,如可增加康復和保健運動的器械,高度重視對其的體育保健教學和課外鍛煉,條件允許可使其在體育保健教師或工作人員的視覺范圍內進行課外活動。還有,學校應吸引特殊體育教師的加入,并安排體育保健教師進行培訓或觀摩學習,為保健班學生安排有關體育保健知識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講座。
4.構建一套完善的考核方案,重視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成績進步幅度和課堂表現,強化心理素質和思想品行等方面的教育和管理,從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的培養人手,從他們的學習過程主動參與程度、理論知識的掌握、技術等多方面的內容來綜合考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對老師教學也可以對學生學習進行督促,以此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姚鴻恩,體育保健學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孫屹立.高等學校體育市場化的對策與研究[J].中國市場,2006(32).
[3]宋永晶.探討大學體育課程的教學改革[J].大家,2012(05).
[4]劉惠蓮,林少娜.影響高校開設體育保健課的原因及其對策[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17(7):85-87.
[5]蘇海濱,尹伊.內蒙古普通高校體育保健課的現狀與思考[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2009,22(9):150-151.
[6]馬省云.武漢市普通高校特殊群體學生體育教育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