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龍 薛春娥
摘? 要:在高職院校中,學生讀圖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是機械類專業的基礎,具備良好的讀圖能力,才能將專業知識更好地應用在工作崗位上。基于此,該文闡述了機械制圖教學在培養學生讀圖能力上的方法,通過加強理論基礎教學、培養空間想象力、增加讀圖練習,有效地提高學生實際讀圖能力,提升學生專業素養,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關鍵詞:高職院校? 機械制圖? 讀圖能力? 理論基礎? 空間想象能力
中圖分類號:TH12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142-02
在高職院校中,機械制圖課程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有效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和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專業技能,輔助學生的就業情況。因此,教師在展開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時,需要著重培養讀圖能力,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工作,促進學生個人成長。
1? 建立扎實的理論基礎
在機械制圖教學中,學生讀圖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理論基礎知識的影響,理論基礎決定著學生的讀圖效果。因此機械制圖教學需要教師重視對理論基礎的講解。視圖是物體正投影所形成的圖形,真實地展示空間物體。應用正投影法最基本的性質就是真實性、類似性以及積聚性。只有理解掌握了基本性質,才算建立了良好的讀圖基礎。
1.1 三視圖
一個三視圖的形成,了解三視圖涉及的投影規律和方位關系十分重要,如果學生沒能掌握投影規律和方位關系,自然沒有辦法準確讀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自制三投影面體系,借助于多媒體設備的動態效果,對三視圖形成展開講解,讓學生可以形成更加直觀的感受,讓教學取得更好的效果。對三視圖形成知識點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后續學習十分關鍵,學生建立良好的基礎,在后續知識點的學習上事半功倍。
在講授三視圖形成知識點之前,需要讓學生正確認識視圖,讓學生了解正投影視圖無法確認物體形狀,同時要強調說明兩個不同物體的投影可能是相同的。為了更加準確真實地展示出物體形狀,需要從多個方面對物體進行投射,這樣能夠讓三視圖形成知識點的教學建立良好的基礎。基本三視圖雖然相對簡單,但是對于后續的學習和應用十分重要。在基本三視圖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同一物體進行變位訓練。也就是對同一物體,不斷改變空間的位置,三視圖也會出現對應的變化。經過多次變位訓練,學生不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投影理論,同時能夠對三視圖規律和方位關系形成客觀的認知,對于物體和三視圖之間的對應關系形成深入理解[1]。在展開三視圖練習的時候,學生常出現基本體視圖正確,但是存在位置錯誤的情況。這種錯誤的出現多是由于三視圖方位關系和形成規律掌握得不夠牢固。
1.2 投影分析
除了三視圖之外,點、線、面投影分析也是十分重要的理論基礎,任何空間形體都是由多個點、線、面構成的,學生掌握了點、線、面的投影特點,可以準確判斷空間位置,才能獲得正確的讀圖。在視圖中線和線框知識也十分重要。學生只有了解圖線和線框的含義,才能將視圖和實物對應起來。如大線框中間包含小線框存在凸起、凹入以及通孔3種可能。學生掌握線框和圖線含義,在讀圖過程中才能引發聯想。最后教師要對讀圖方法進行教學,要重視幫助學生樹立讀圖意識,可以將視圖聯系起來進行考慮,才能真正地想象出實物形狀。在對這部分進行訓練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多種視圖,讓學生想象物體實際形狀。
2? 培養空間想象意識
學生自身的空間想象能力對讀圖效果有著直接影響。在教學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空間想象意識進行培養。在教學時,為了提高學生空間概念,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強化立體概念,再進入組合體教學。教師要使用循序漸進式教學方法,讓學生可以快速從二維空間意識過渡到三維空間意識。教師可以利用立體模型,讓學生通過觀察立體模型,變化立體模型,在腦海中形成變化的空間印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立體模型,引導學生畫出三視圖,并展開變位訓練,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形成立體概念,可以更快速地從二維空間意識轉變成三維空間意識[2]。
教師使用多種途徑豐富學生頭腦中的形象儲備,學生對形象的儲備同樣影響著讀圖能力。學生在頭腦中所儲備的表象越豐富,學生的反應時間越短,讀圖能力就越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有目的地記憶視圖,如記憶基本體三視圖,記憶將基本體開槽、切肩之后,所形成的圖形特征以及其所對應的三視圖形狀,學生在需要的時候可以隨時使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重視軸測圖知識,學生具有較強的軸測圖立體感,可以建立更加強大的立體感,有效地培養學生空間想象意識。
3? 增加讀圖練習
高職教育最關鍵有效的方法就是練習實踐。對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同樣依賴于畫圖實踐和讀圖實踐來實現,在教學機械制圖課程的時候,除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以及基本方法,教師還需要結合制圖作業,使用平面圖形表達空間物體,由平面圖形想象對應的空間物體,經過反復訓練,學生可以更加穩固地掌握平面圖形和空間物體。
3.1 模擬畫圖練習
教師使用實物模型,讓學生從模型到畫圖、從畫圖到模型進行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加穩固地掌握投影的理論,對實物和圖片的關系更好地對應。在提高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同時,能夠讓學生讀圖能力得到提高。例如:教師可以將物體兩個視圖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可以繪畫出第三視圖,在補充第三視圖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到學生畫圖和讀圖兩項能力。首先學生需要根據已知兩個視圖,運用自己的空間思維,想象出立體空間,再根據物體投影規律補充繪畫第三個視圖,對學生讀圖能力進行訓練。教師還可以進行補視圖和漏線的訓練,進行補視圖和漏線訓練可以有效地對學生讀圖能力進行訓練,可以有效地對讀圖效果進行檢驗。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訓練,從簡單到困難,循序漸進展開訓練。
3.2 一題多解訓練
單一視圖只能展示出一個物體的形狀,但是根據一個視圖,可以想象出多個物體,教師給出一個視圖,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繪制出自己可以想到的各種物體,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進行培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在繪畫出多個物體,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軸測圖,給學生帶來一種成就感,讓學生可以提高讀圖的自信。
3.3 軸測圖繪制練習
繪制軸測圖需要更強的立體感,通過軸測圖練習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立體感,通過軸測圖的練習,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展開訓練,有效地提高讀圖能力。教師通過對學生的引導,借助繪制軸測圖更立體的呈現物體形狀,軸測圖的繪制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完整地讀圖,尤其是對切割類組合體而言,軸測圖起到更好的輔助作用[3]。學生在想象的同時開始繪制,最后對畫圖進行修改,勾畫出組合體整體軸測圖。為了讓學生使用這種方法進行訓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軸測圖展開教學訓練,提供給學生進行模仿,從而可以有效地發揮出潛移默化的實際作用。
4? 結語
綜上所述,該文研究了在機械制圖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通過加強理論基礎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增加讀圖練習,讓學生在讀圖訓練中提升讀圖能力。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強的空間想象意識,再加上適當的練習,最終讓學生掌握讀圖技能和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陳璟,謝幫靈,劉方平.高職《機械制圖》微課教學資源開發的研究與實踐[J].模具工業,2019(1):71-75.
[2] 胡建強.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高職機械制圖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8,5(47):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