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琴
摘? 要: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推進誠信建設和志愿服務制度化,強化社會責任意識、規則意識、奉獻意識。志愿者活動既是時代的產物,又是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德育教育培養的新載體。當今社會,很多中職學生由于缺乏社會責任感,缺乏文明素養,志愿者活動的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僅為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供了平臺,而且為德育教育存在的不足做了很好的補充,使德育教育的內涵更加豐富。
關鍵詞:志愿者? 中職學生? 德育教育? 影響
中圖分類號:G71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c)-0206-02
很多學校開始了以技能教學為核心的課程改革,這是職業教育的進步,但是從頂崗實習單位或者用人單位反饋的意見看,中職學生目前最突出的問題主要是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的問題。要加強中職學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對中職德育工作面臨的困境做實事求是的分析。
中等職業教育目前承擔著50%左右新增勞動人口的素質提高、就業、創業啟蒙等壓力,因為職業學校畢業生的素質直接關系到勞動者素質和整體國民素質的提升。我國快速發展的市場經濟對職業教育的需求更為迫切,企業不僅要求學生有一技之長,更希望學生具有良好的道德素養。
中職學生文化底子薄,辨別是非能力差,心理不成熟,容易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若不加強德育教育,必然不能形成良好的學風、校風,人才培養的質量也會受到影響。所以,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注重職業習慣的培養,鍛煉自身的意志,從而能自覺地形成一種為他人服務、為社會服務的社會責任感。
針對中職德育工作存在的這一狀況,自愿者活動的開展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志愿者服務活動的不斷深入,志愿者服務活動越來越能夠彰顯出德育育人的新特性。
1? 志愿者活動服務德育教學
德育教育是每個中職生必不可少的教育內容。加強德育教學是讓職校生受到文化知識的同時培養相應的思想道德,鍛煉自身的意志,走上社會發揮自身的價值。而志愿者服務活動是讓學生以興趣為啟動點,用掌握知識和技能自愿服務社會,并在真實的情景中實現跨學科教育,讓專業科服務于德育科的系統教學教育,讓服務社會志愿活動成為學生個體良好行為養成的催化劑。
通過志愿者活動一方面使學生更好地利用德育知識發揮自己的專長幫助更多的人,在完成志愿者活動的同時,向更多的人說明德育的重要性,傳授德育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志愿者活動,推動中職生德育思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教師在以服務社會志愿服務活動開展德育教學時,需要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主動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自愿投入到社會服務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體察民情、了解民意”。而在學生興趣愛好上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推動跨學科教育的實現,讓專業課程能夠與德育課相結合,在實現系統教學的同時,進一步促進學生在道德理論知識、思想素質上與其行為相互統一,促進思想素質與良好行為的養成。因此,通過服務社會的志愿者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進入真實的社會情境中,從而讓其能夠在實踐中做到專業服務水平與自我思想品德的踐行。
2? 志愿者活動與中職德育教育的聯系
2.1 志愿者服務活動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征的一種群體文化,它包括校園物化形態、校園制度文化和校園精神文化3個層次,校園精神文化是其核心。青年志愿者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致力于幫助他人、服務社會,傳遞愛心和傳播文明,展現了當代青年學子優秀的潛質、巨大的能量。志愿者“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作為新時期校園文化建設新的生長點,可望被提升為一種自發的行為、流行的風尚、奉獻的平臺、濃郁的文化,對于加速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大意義。
在校園中,不光光只是學習知識、鍛煉技能,還可以結合志愿者服務開展一定的校園文化活動。例如開展家長會、運動會服務活動和迎接新生服務活動等,學生志愿者以青春靚麗的服務不斷豐富校園文化,為校園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促進校園文化的建設。同時通過這些志愿活動,學生們既可以達到自身素質提高、服務能力加強、鍛煉育人的目的外,還可以更加大力地宣傳學校相應的校園文化,擴大影響力,做到志愿者服務進校園。
2.2 志愿者活動有助于實現知行統一
德育不僅在于知,更在于行。知行統一講的是志愿者活動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責任感意識。當學生擁有了責任感后,他的自我意識才真正開始形成,義務感也逐漸增強,并有可能做出突出的成就和貢獻。而職校生志愿者是單純的,不計較任何的報酬,一心一意只愿幫助他人,奉獻社會,注重于實踐,開拓他們的視野,為未來步入社會做進一步的打算。如今的學生整日與電子產品相伴,通過志愿者活動他們離開學校,離開家庭,步入社會參與公益活動,遠離這些電子產品,回歸自然。不僅增強了自己的閱歷,豐富了業余生活,而且鍛煉自身意志以及與人交往能力。志愿者活動為學生在實踐中鍛煉成長提供了廣闊的舞臺,開辟了現實的途徑,是實現知行統一的橋梁。所以,志愿者活動是非常有益于實現知行統一的。
3? 志愿者活動對中職學生的重要意義
3.1 志愿者活動奉獻了社會,豐富了生活體驗
現在的中職生,已經不滿足于校園內的學習生活、技能鍛煉,他們渴望接觸社會,了解社會并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奉獻社會,使自己今后能夠快速地融入社會。中職學生通過參與志愿者工作,有機會為社會出力,盡一份公民責任和義務,能有效地幫助服務對象擴大社交圈子,從而增強他們對人、對社會的信心。志愿者們親切的模樣、輕聲的話語、耐心的幫助,也使被服務者感到溫暖從而減輕了他們從前的自卑以及不安感,學生志愿者孩子的模樣更使他們舒適自在,使他們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變得樂觀向上。同時,學生們除了可以幫助他人外,也可以培養自己更多的潛能,包括像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學會與人相處等。中職生也可以利用志愿者活動開拓自己的眼界,親身體驗社會的冷暖,總結經驗,為未來自己踏入社會做好一定的鋪墊,奉獻了社會同時也豐富了生活體驗。
3.2 志愿者活動培養了中職學生的責任行為
志愿者活動的開展,便是借此讓中職學生走出校園,增加鍛煉的機會,從中得到技能,進一步增強行動實施能力,讓心中的情感變為一種行動,因此在志愿者活動中中職學生一方面可以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細心照料被服務者,增強自己的責任行為,對他人負責對自己的事情負責,增強責任心;另一方面,通過志愿者活動,使自己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在志愿者活動中,別人的事情既然幫忙了就是自己的事情,一定要盡心盡力做到最好,不辜負任何人,只有這樣才算是一個有責任感的職校生。自覺踐行社會責任,志愿者活動在提高學生社會責任感同時,培養了勇于實踐、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是豐富了中職學生的社會責任情感,以此培養了中職學生的更多責任行為。
3.3 志愿者活動豐富了中職學生的奉獻精神
軍人駐守邊關,為祖國奉獻;教師教人育,為學生奉獻;作為一名中職學生,傳播文明、具有一定的奉獻精神也是非常重要的。中職生們增強了奉獻精神,不僅僅在志愿服務中,將來在學校、在家庭、在社會中也一定會受益匪淺。在志愿者活動中,只有你做出服務、做出奉獻,需要幫助的人才會感到溫暖,互幫互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奉獻,既弘揚了雷鋒精神,又傳承了傳統美德,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會更美好、更和諧。在為社會做貢獻中豐富責任情感,這不一定是強烈的愛國情懷,但是這一定是為社會做出貢獻的情感,是為他人奉獻自己的精神。
志愿者活動使學生自主管理的觀念得到形成、學生的奉獻精神得到了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得到了發揚、班級集體榮譽感得到促進、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所有這些都是對德育工作效能提升的體現。當然,中職學校的任務不僅是為社會培養高技能的人才,更要注重培養思想品德健全的“人”,志愿者活動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學生社會責任感、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質的培養,從而推動中職德育教育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石中英.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哲學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6(4):3-9.
[2] 郭寶盛.充分利用第二課堂活動陣地:初探學生工作新途徑[J].科技信息,2009(31):161-162.
[3] 周冠祥.以“文明風采”競賽為載體激發中職學生潛能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6):64-66.
[4] 周鈺,黃金珠.“第二課堂”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實踐探討[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2):42-43.
[5] 范榮.中職校青年志愿者服務行動探索——以上海商業會計學校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2):48-50.
[6] 鄭米生.以青年志愿者活動為載體 提高中職學生思想道德素質[J].中等職業教育,2006(14):9-10,12.
[7] 諶湘芬,鄧晨.中職學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運行機制的探索[J].職業時空,2011,7(9):163-165.
[8] 沈鳳.中職志愿者服務與實踐育人模式創新研究[J].成才之路,2012(16):18-19.
[9] 奚必政.以志愿者社會實踐活動構建中職學校德育新模式[J].華夏教師,2018(1):85-86.
[10]施曉燕.通過志愿者活動提高中職生的綜合素質[J].成才與就業,2008(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