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蔣拓 王兆丹
【摘要】在“人工智能”和“互聯網+”時代,移動終端作為目前人們與世界親密接觸最便捷、門檻最低的工具,已經對社會的各個領域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和改變。先進的信息技術對高校教育教學將產生革命性影響,人類社會正在向“泛在教學”邁進,多種技術手段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將成為高校教學變革的必然趨勢之一。
【關鍵詞】移動端 ?混合式教學 ?教學環節重構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036-01
一、研究背景、意義及目的
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不僅將計算機連接在一起,而且還將每個人的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連在一起,數據不再是單純的數字展示,而是人們進行信息獲取、溝通交流、合作共贏不可或缺的手段[1]。隨著教學實踐的不斷深入,基于移動端的混合式教學實現了“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課堂,實現“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如何將混合式教學的方法和技術推廣到更大的范圍,成為我們要解決的新研究方向。“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時代背景下,以變革課堂教學結構為突破口,建立“靶向式”、“干預式”教學模式,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利用網絡云平臺、移動教學系統、智慧課堂的多方位、立體化的體系,實現課堂“育人模式”的重構、課堂教學方法的創新以及課堂內外教學資源的整合。
1.改變傳統課堂現狀,實現“雙通道”教學:所謂“雙通道[2]”教學,是指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搭起“同步”和“異步”兩條通道。所謂“同步”是指在傳統課堂上,可以實現知識的傳授及信息反饋的同步,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容,學生是否能夠聽懂?能夠聽懂多少?哪里沒有聽懂?這些都可以借助移動端實現“即時獲取”從而實現“同步”。所謂“異步”,是指在課堂之外可以通過移動端給學生傳送拓展內容。
2.實現“靶向式”教學:利用大數據分析的結果,實時了解學生的情況。如,課前預習情況、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課堂上學生掌握知識點情況、課堂案例討論情況、課后對知識的鞏固及提升情況。
3.豐富教學手段和內容,突破時空束縛:實現4A式學習模式,即Anytime、Anywhere、Anybody、Anyway。隨著移動網的不斷發展,人們手中的移動終端漸漸代替了放在桌上的電腦,它的便攜性和實時性能夠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從而使得學習可以不受時空束縛,無論你在哪、任何時間,無論你是誰、用什么方式,都可以進行學習。
4.改善課堂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學習,不應該用“堵”的方式,例如禁止學生上課帶手機等,而應該用“疏”的方式,正確引導學生使用智能設備來輔助學習,從而真正實現“干預式”教學模式,使得教師能夠“干預”并掌握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可以真實、準確、客觀的給出評價結果。
二、教學環節重構
在“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時代的大背景下,混合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如何利用輔助教學工具來實時采集、分析新的教學場景、重構教學環節、調整教學進度、整合教學內容,完善教學評價,將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1.課前:利用移動平臺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教師可在課前進行任務布置,讓學生可以有目的的、帶著任務的進行體驗式學習。通過知識點的檢測,了解學生對基本概念的掌握情況。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可以快速實時地得到學生的預習情況,從檢測的結果可以調整課上要講解的內容。
2.課上:根據平臺大數據分析,將學生沒有掌握或掌握不理想的知識點進行重點分析和講解;教師對學習進行引導、案例研討、問題解答等過程。這樣,才能夠使“翻轉課堂”成為現實。從而更有效地利用傳統課堂時間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3.課后:學生通過移動平臺在線交流,協同完成項目作業,教師也可以通過云平臺及大數據分析技術獲得教學效果和下一步的教學需求。如果學生的課后項目完成的比較好,說明課上知識點內容掌握的較為理想,這樣教師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教學設計。如果,學生完成的情況并不是很理想,那么教師就要調整下一步的教學計劃,考慮是否重新講解這部分內容。從而可以做到與學生同步。
4.延伸及輻射:教師和學生可以利用移動平臺,將課堂延伸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教師在參加某些學術活動時,可將現場情況跟學生進行直播課堂。學生在進行多學科學習時,可以將相關學習資源分享到移動平臺,從而實現資源共享最大化。從而也能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成主動學習、參與學習。
5.考核及評價:根據學生課上課下參與情況、任務的完成度、作業完成情況、平臺活躍度等進行平時成績評價,給出較為客觀的成績。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授課全過程進行評價,從而督促教師進行及時改進。
6.交流: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環節中來,從知識點的講述角度,到對課堂布置的項目任務進行交流和討論,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
7.小組:創建興趣小組,不僅可以完成課堂上布置的項目任務,還可以從中挑選出較為優秀的學生,提供給他們相應的教學硬件條件,從而實現創新項目及能力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
通過上述教學環節的重構,經過幾輪的教學實踐,可以看到利用移動端輔助教學的學生的整體成績要比沒有使用移動端輔助教學的學生成績優異。
通過實施新的基于移動端輔助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可以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中心。教師也可以實現“靶向式”教學,有針對性的重點講解。真正實現了拓展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與此同時,學生能夠享受更多的優質資源,自行掌控學習節奏,實現個性化學習。
參考文獻:
[1]梁照,余鈺,張桂力.基于SPOC環境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與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6(07).215-216.
[2]黨向盈.非計算機專業《多媒體技術與應用》課程雙通道創新教學方法改革探討[J].考試周刊,2009(3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