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文遜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應該遵循師生關系生活化、數學術語生活化及數學問題生活化的原則,在實踐過程中,立足學科基本特征,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基于學生認知體驗,實現教學方式生活化,立足于現實生活,實現數學應用生活化。
【關鍵詞】數學教學 ?開展 ?生活化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6-0115-02
數學是一門基礎學科,而初中階段是數學學習的分水嶺,有些同學領悟到了數學的思維及學習技巧,學習起來較為輕松且成績優異,而有些同學則由于沒有掌握數學學習的訣竅,漸漸失去了對數學的學習興趣[1]。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思考,強調教學融入生活,融入社會,要求教師通過合理的設計,生活化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已有認知情境中,去理解并應用數學知識,通過自身實踐活動去解決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升其數學應用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是一種新型教學理念,但也是一種可全面提升教學效果的理念,需要教師通過實踐去驗證其價值,通過行動去完善相應的教學方法。
1.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1.1師生關系生活化
當今社會是一個思想、行為相對自由的社會,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思想卻不成熟,會對家長和教師的管束,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師生關系不和諧,繼而影響到教學效果[2]。面對學生的逆反心理,面對普遍存在的“離教現狀”,教師應該有耐心,充分理解學生的想法,并且采用合適的方法進行開導,向學生敞開心扉,主動關心學生,在人格上尊重自身的學生,與學生成為朋友,拉近師生距離,從而更好地進行教書育人的工作。師生關系生活化,首先應該從小事做起,在學生生病時主動關心問候,在學生不開心是予以開導,在學生遇到問題是給予幫助,聯合家長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幫助其樹立主動學習的思想,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1.2數學術語生活化
相較于語文來說,數學這門學科可能相對抽象,而且學習內容比較枯燥,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會遇到理解上的難題,如果無法理解其中的數學概念及運算方式,只是死記硬背,學生將無法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學習效率低下,繼而喪失學習興趣。一旦學生產生厭學情緒,就很有可能在課堂上搗亂,與同學講話,影響課堂秩序。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將教學內容生活化,應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解讀數學知識,實現數學術語的生活化表達,并且使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去講解課堂內容,讓課堂變得更為生動有趣,充滿歡聲笑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與教師探討數學知識,輕松把握教材內容。
1.3數學問題生活化
數學知識的源頭就是實際生活,可以說,數學知識的誕生,目的就在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說數學運算,就被廣泛應用于商業中[3]。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教導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應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讓學生知道數學知識源于何處,用往何處,通過數學教學來提升學生的生活能力。在課堂上,教師應該設置一些實踐活動,比如說在學習到幾何知識時,讓學生進行橋梁設計,進行房屋設計,進行汽車設計,在學習到函數知識時,讓學生進行家庭理財方案設計,模擬市場交易創造經濟效益,這樣能夠激發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生活的欲望,同樣也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確保教學活動能夠高效順利展開。
2.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基本策略
2.1立足學科基本特征,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
數學知識中,處處都藏著生活的影子,體現出生活的哲理,生活,就是數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特征。在教材上,數學知識通常都是以生活實際案例引出的,比如說學習“正數和負數”時,課本第一句就是“數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并且以溫度、收支等來表現正數和負數存在的必要性,來解讀這一概念的含義。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也應該秉承教材的理念,結合實際生活,用生活情境來解讀數學概念,讓抽象的數學公式等變得直觀形象,讓模糊的幾何圖形變得立體生動,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4]。
2.2基于學生認知體驗,實現教學方式生活化
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其實是在教師的刻意引導下,自我構建知識框架,重新生成認知的過程。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基于學生的已有認知和生活體驗,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由已知推未知,從而掌握數學內容。比如說在學習到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一知識點時,學生已經學習了用數軸來表示點的位置和用有序數來表示平面內點的位置,因此在可以問學生“若想確定平面內某點的位置,需要幾條數軸?數軸應怎樣擺放呢?”根據這一問題來導入此次教學內容。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可以設計一個生活化游戲——點兵游戲,以教室中間位置的學生作為原點,標記為(0,0),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劃分象限,讓學生確定自己的坐標,由教師開始點兵,點到的同學需在3s內說出自己的坐標,并且點名下一個同學,說出坐標,這樣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掌握這一知識點。
2.3立足于現實生活,實現數學應用生活化
在設置數學問題時,基本上都會有一個生活情境,需要學生提取關鍵信息,構建數學公式,從而獲得答案。將數學還原于真實的生活場景中,能夠讓學生更好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比如說練習時遇到一個問題:“小明去買練習本,相鄰兩家商店都在出售同樣的練習本,A家第一本原價,第二本9折;B家練習本全部都有9%的優惠,當小明買多少本練習本時,兩家總價一樣。”生活中其實不乏這樣的案例,教師在講解完這個問題后,應該引導學生應用相同的解題方式,去解決生活中商品銷售的問題,在數學學習中感受生活的樂趣,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智慧。
3.結語
數學是我國應試教育中的主要科目,在初中階段,它的學習雖然比較簡單,大部分的學習內容都來源于實際生活,但卻高于生活,其中的數學概念以及思維模式都是較為抽象空泛的[5]。為了提升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該從數學這門學科的基本特征出發,將其還原于生活場景中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特定情境下,去理解數學知識的概念,去搭建數學知識框架,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認識到數學這門學科的存在意義與價值,從而更為積極地投入到學科學習乃至研究中。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該準確分析初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通過合理導入生活化素材,創設生活化情境,進行課外實踐活動等,來幫助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參考文獻:
[1]董大成.因材施教夯實基礎,對癥下藥提高能力——論數學知識呈現方式對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教學的干預[J].學周刊,2018(25):98-99.
[2]李偉.淺論生活化教學讓初中數學平面幾何教學更精彩[J].中國校外教育,2017(36):89.
[3]劉震.生活化數學教學之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赤子(上中旬),2017(01):195-196.
[4]張燕.對新課程教學理念下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創新的反思[J].中國校外教育,2016(26):116-117.
[5]李文德.基于“以人為本”的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研究的感悟[J].中國校外教育,2015(3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