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的當下,MOOC這一新型教育理念在此背景下應運而生,推動了教學模式的改革創新。高校要基于當今教育發展形勢,將MOOC合理運用到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中,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及交互性,以切實提升教學效果。本文將基于MOOC下,探討混合式高校課程教學方案設計,以期能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MOOC ?混合式教學 ?教學方案設計
【中圖分類號】G434;G6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47-02
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科學技術水平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高校致力于精品課程設計,并加大了在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模式上的研究力度,以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實現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及實踐運用水平的目標。但是,受外在監管力度不足等因素的影響,MOOC的完成率有待提升,且MOOC屬于人機交流,在信息交流中缺乏情感上的交流。為此,必須將MOOC和高校課程教學有效結合起來,實現優勢互補。
一、MOOC下的混合式高校課程建設構思
高校在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時,要依據自身辦學實力等綜合要素,設置科學適宜的人才培養目標,在推進課程建設時,要合理引入網絡教學等新型教育形式,并有效保留傳統課堂教學方式,將線上自學和線下面授有效結合起來,采取混合式教學模式。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大部分教材用一言堂、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采用以教師為主體的理念。基于MOOC的網絡教學強調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可以自主學習相應內容,但在師生互動方面存在不足。若單純采取某一種教學模式,均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混合式教學模式將網絡在線教育和傳統課堂教學科學整合,讓兩者實現優勢互補和深度交融。高校可以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構建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上傳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等優質教學資源,供學生自主學習,并利用該平臺布置適宜的課外作用及單元測試,以增強學生學習的連續性。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登錄網絡學習平臺,利用網絡學習平臺上的資料開展自主學習,并自主完成相應練習,以檢測自主學習情況,整理自己在MOOC課程中未能有效解決的問題,并在課堂教學中向老師詢問,讓問題得到妥善解決。此外,為增強學生分析并處理問題的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科學運用小組討論、實驗實訓等活動。通過將網絡教學平臺和課堂面授教學科學結合,衍生出了混合式教學這一新型教學模式,能夠展現這兩種教學模式的優勢及特點,讓教育資源得到科學運用。
二、MOOC下的混合式高校課程教學評價
通過將MOOC合理運用到高校課程教學之中,能夠提升學習的靈活性,對學生自我控制及自我管理具有較高要求,讓管理責任轉移到學生本人上。鑒于這一設計情況,高校在射界課程評價體系時,不能單純關注輸入,特別是期末考試成績,應依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點,不再將期中、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課程評價體系中的主要內容,還需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效果,加大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監督管理力度。教師可以依據網絡學習平臺內安裝的統計軟件,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諸如在線學習時長、課件點擊次數及觀看時間等,以全方位了解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及學習能力,對學生學習興趣、學習中的疑難點等進行綜合分析,作為調整教學內容及教學方式的重要依據。
對于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網絡平臺上具有系統全面的歷史記錄,教師能夠通過平臺獲取相關數據信息,以此為基礎對學生學習情況和教學要求進行對比,并作出客觀評價,以有效督促學生的學習行為。為實現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標,在設置課程評價指標時,要科學整合線上評價和線下評價這兩方面內容,將學生在線學習時長、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考勤等共同納入到評價范圍中,并適當增大實驗實訓環節在整體評價中所占份額。
在混合式教學的指導下,高校要增進MOOC與課程教學之間的關聯,將網絡平臺自學模式和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科學整合,并依據高校實際情況,科學調整MOOC教學形式及教學內容,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進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高校要順應時代發展形勢,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以有效提升課程教學質量,讓教學效果得以優化。
參考文獻:
[1]竇凱楠,姜大雨,張羽.MOOC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廣東化工, 2016(2):127-128.
[2]徐震,楊蕾,方國賢.基于MOOC的混合式高校課程教學方案設計[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8(5).
作者簡介:
陳俊翔 (1971.08-)男,漢族,云南威信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