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年
【摘要】所謂的案例教學就是一種通過案例來開展課堂教學的教學方式,其擁有親切、有趣、共鳴性強等特點,能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對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著重大意義。因此,教師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呈現不同的案例,讓學生們結合具體的案例展開知識點的理解運用,讓案例教學成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靚麗的風景線。
【關鍵詞】案例教學 ?初中 ?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066-01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案例教學是指教師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將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件或者現象引入課堂中,以此在直觀生動的生活事件的引導下,降低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抽象性,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并為其在生活中運用所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要將案例教學這一模式有效地運用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使之更好地推動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發展。
一、引導學生結合案例展開高效預習
預習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有效的預習能夠促使學生在課前對將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有一個清晰的構建,進而針對性地展開課堂學習活動。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以文字說理性為主的學科,學生們預習時,認為自己能夠看懂,認為內容很簡單,但是在分析相關問題時,學生們往往又不能很好地運用所學知識。而案例是案例教學法得以有效落實的關鍵,因此,教師要在課前出示以案例為主的導學案,讓學生結合案例分析題目展開高效預習。
例如《延續文化血脈》,這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傳統美德的內涵,引導學生增強文化自信。教師要設計詳細的導學案來引導學生預習新課。導學案中,教師要明確學習目標,要以具體的案例來引導學生展開預習活動,如教師可以出示一則時政新聞:近年來,中外文化活動頻繁。繼中法文化年、中國意大利年和西班牙文化年后,2009年中俄兩國互辦“語言年”活動。……截至2015年12月,中國已在全球13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近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導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這則新聞案例,思考:如何看待中國傳統文化走向世界的這一現象?在國際文化交流頻繁的時代,我們肩負著怎樣的文化使命?這則新聞以及相關的問題,會促使學生認真地展開閱讀和分析,會促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引導學生結合案例展開重難點的突破
幾乎每一節內容中,都有需要學生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的重難點,教師不妨引導學生結合相關案例展開重難點的有效構建。如果學生們能夠運用重難點知識來分析相關案例,那么就說明真正地將其內化為自身思想的一部分。相反,如果學生們不能夠運用重難點來分析相關案例,那就說明學生對重難點的學習僅僅停留在認識漢字的階段。
例如《共圓中國夢》,這節課的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理解實現中國夢的必經之路,就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教學時,教師可以呈現如下材料:材料一是小米公司在全球四大設計獎項中獲得了金獎;材料二是捷克首都布拉格廣場,回蕩著此起彼伏的中國音樂;材料三是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然后教師要結合以上材料引導學生思考:不管是中國企業家還是普通群眾,還是中國政府,他們代表的中國自信的根本所在來自哪里?我們怎樣做一個自信的中國人?這則案例分析題目就包含了本節內容中的重難點,學生們結合所學內容,會認識到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就是中國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三、引導學生結合案例展開練習鞏固
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個文字說理性比較強的學科,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部分教師引導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致使很多學生苦不堪言。其實,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初衷也是想讓學生靈活運用,那么教師不妨直接出示案例分析題目,這樣不僅能幫學生記住相關知識點,還能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來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點,更好地培養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總而言之,案例教學法是非常適合道德與法治學科的一種教學模式。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前、課中和課后結合相關案例展開案例分析,讓學生通過案例分析進行知識的有效預習、構建和復習,讓案例教學法成為課堂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讓學生們乘著案例教學法這一葉扁舟,遨游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海洋中,進而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素養。
參考文獻:
[1]黃秀瓊.道德與法治課的課堂立意及其依據[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 2018年30期
[2]彭彬.淺析道德與法治課程對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 2018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