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摘要】現代社會教育追求全面發展,而高中化學教學也圍繞著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個核心素養的培養來展開。能否將這五個核心素養融入教學中,能否全面生動的進行核心素養教學,這都是決定高中化學教學成功與否的考量標準。因此,如何在化學教學時融入核心素養的培養,并用高效的方式進行教學,是教育者需要思考的問題之首。
【關鍵詞】高中化學 ?化學核心素養 ?高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8-0189-02
引言:
化學核心素養是學習化學的基礎,是熟練掌握化學思維的前提。筆者將從高中化學的核心素養本身入手,逐步分析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高中化學的教學需要,核心素養培養的具體建議以及最后結合核心素養的特點及高中化學的需求總結出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淺析化學核心素養
無論是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還是學生對化學問題的思考過程中,無處不存在著化學核心素養。化學核心素養總共分為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這五點。接下來,我將闡述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和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探討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多種重要的教學路徑[1]。
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指的是對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的不同分析思路,例如,對宏觀物質來說,其性質應該以客觀實驗結果為基礎,在大量的同類物質的性質中尋找共同點與差異點,從而對確定的宏觀物質有一個大致的性質了解。而對微觀粒子來說,人類難以對其性質進行觀察研究,故對單一的微粒這里通常采用對大量粒子整體進行研究的思維方式,從大量粒子的性質特性中推理出單一粒子的性質。
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通常應用在對化學反應的分析過程中。即指化學反應的發生既意味著舊物質的相互反應和新物質的生成,同時平衡思想也意味著反應的共時性,即反應物的反應與生成物的生成這兩個過程是同時發生的,因為若某一過程單獨進行,平衡狀態也將被破壞。
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在高中化學中的運用甚廣。宏觀物質與微觀粒子千變萬化,任何一結構的不同都會導致其性質的不同,故人類不可能將所有物質與粒子的性質給列出來。這時,推理與模型思維在這里尤為重要。對相似結構的物質或粒子來說,其性質也必定相似,而其差異性也往往有規律可循。故在對不了解的物質與粒子進行研究分析中,可對其相似物進行分析了解,從中思考總結出規律通性,從而了解所研究物的性質。
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可歸于一點來講,即在化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中,都應使科學思維貫穿其中。科學思維的核心在于創新,故在化學學習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將問題進一步進行深度思考。而社會責任可總結為環保意識和安全意識,即在學習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應注意對環境友好且對人無害。
二、高中化學的教學特性與教學方法
化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樹立學科思想意識,適時滲透化學學科核心思想,才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化學素養[2]。化學核心素質為正確的化學思想。那結合高中化學教學內容,可以把五點化學核心素養分別對應為物質與粒子,化學平衡與動態平衡,有機化學模型,實驗流程與裝置設計,實驗安全這五大類學習內容。在相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在使同學們掌握課本內容的同時,與之對應的核心素養的培養同樣是必要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具體的烷烴類學習中,利用模型總結性質是學習的關鍵。利用模型素養,可以更直觀的看到烷烴類物質的結構,也更容易理解其性質。
三、高中化學教育中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必然性
在復雜的知識體系下,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不失為高中化學教學的一種必然需要。學生在擁有核心素養后,能夠運用正確的化學思維迅速找到分析思路,縱使物質和過程千變萬化,分析模式總歸還在核心素養中。比如,在學習鹵族元素的過程中,運用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素養,可以從一到多進行發散引申,在知道元素“F”和“Cl”的性質下,推理出后續鹵族元素的性質,將龐大的知識點總結為規律特性,從而將復雜的學習過程簡化。
四、結束語
核心素養的運用在高中化學學習中甚廣,掌握化學核心素養是高中生必不可少的素質之一,而教師是否能夠對核心素養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同樣決定了教學質量的高低。因此,在高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需共同配合才能將教學效果發揮到極致。
參考文獻:
[1]賴琛虹.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16(5):85-86
[2]謝可遜.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化學教學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3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