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大梅
摘 要:農村的小學高年級學生作為特殊的教育對象群體,教師在施教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到該年齡階段學生特有的心理特點和思維方式,選擇最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對所授內容進行消化吸收,還要鼓勵他們多參與課余活動和社會實踐,能夠學以致用,在不斷的實踐與檢驗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對于大多數教師來說,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是在高年級教學中狠抓落實的項目,隨著各學校對學生閱讀能力和課外閱讀量要求的提高,應教育部提出的新要求。教師在開辦相應的圖書角或讀書交流會活動時,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與阻力,如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較低的問題。教研小組需針對該問題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找出問題根源,對癥下藥,方能為學生的成長創造有利條件。
關鍵詞: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非連續性閱讀
1 小學高年級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現狀
非連續性文本又稱間斷性文本,是以間斷性內容信息符號組成的一段綜合性閱讀文本。
根據呈現方式的不同,可分為以圖文結合方式呈現的文本和選自不同材料的純文字文本的信息組合體;根據表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敘述類,說明類,指示類,描述類,論述類四種非連續性文本。對非連續性文本的探討還可以促進高考測試理念的更新及高考命題技術研究的發展。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相較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稍低,究其原因,一方面,小學生群體在低年級階段大多數接觸到的是具體詳細,字句緊密的文章,他們習慣于這種以文字表述的方式傳達意思的題型,在接觸到非連續性文本這塊陌生領域時,頭腦中的慣性思維無法快速轉換,從而阻礙了做題速度和理解能力;另一方面,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本身無論對于高中生,初中生還是小學生來說都具有一定的難度和挑戰性,它通常以抽象的圖表符號展示主題,需要學生有扎實深厚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及圖文轉化功底,而這些對于思維模式尚未成熟定型的小學生來說,是具有一定的難度系數的。
此外,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常見于網絡信息中,因此對于家庭經濟條件充足的城市學生來說,他們有更多的機會通過網絡資源接觸到大量的圖像,表格,符號類的文章,因此能過早地熟悉該文本內容。他們相較于農村學生,擁有了可貴便利的客觀條件。政府部門應在意識到該現狀的基礎上,對農村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提供充足的硬件設施,使農村學生與城市學生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最后,隨著非連續性文本閱讀在課本及試卷上的出現頻率逐漸增加,該題型被教育界劃分到新題型的范疇,教研組與試題組在該領域的研究及出題還具有試驗性,稚嫩性,為了給學生提供優質的知識源泉,保障試題的高可信度,學校應與教師攜起手來,投入更多的精力與時間,務必將這一難關攻克下來,在實踐中通過對教學方法和內容的不斷改進來提升小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能力。
2 小學高年級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調查
根據調研組的實際調查,在全國小學的期末考卷的題型中,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材料的比重有逐漸增加的趨勢,但學生的得分率幾乎不見明顯提高。比如,在小學六年級中有這樣一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練習題:微博是一種網絡技術應用,它的篇幅短小,每條不超過140個字,甚至可以三言兩語,它代表了個人最真實的言論。人們可以用微博發布信息、發表評論、討論問題、轉發跟帖,無論是用電腦還是手機,只要能上網,人們就可以像發短信一樣發微博,非常方便。從這樣一則材料中摘錄出4個能概括“微博”主要特點的詞語。主要是為了考查學生們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推理能力以及概括能力等,學生們通過閱讀這樣一則材料,進而解決提出的問題,在第一句中說明了微博的性質,第二句則是對微博的作用進行了概括。像這樣的非連續文本閱讀題,可以讓學生們在閱讀的過程中檢查自己是否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最后針對此培養學生們自身的能力。
在對各個地區教學情況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題型在小學高年級學習階段比例逐漸提升,在進行考試測驗之后,一般都會對學生測試的題目分數進行研究,從而對題型進行調整,在這個過程中,特別是一些農村地區,為了讓學生們學會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并將理解分析能力運用于學習過程中,發現過去的測試習題針對培養學生單一的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對于學生們綜合能力的培養則效果不佳,而隨著將非連續性文本閱讀題納入到小學高年級教學學習當中,發現這樣可以有效的測試學生們對于所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也能提高學生們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 小學高年級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整改措施
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能力普遍較低的現狀,學校一方面需要切實根據調查數據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問題根源,才能藥到病除;另一方面也要對癥下藥,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改善這一現狀。教師應意識到小學生在低年級階段適應了科任老師用具體形象,有時借助多種多樣直觀教具的講課方式,對于過于抽象晦澀,意思隱蔽的表述無法很好地進行吸收理解,這種審題障礙是造成他們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輔導補差的過程中,應培養他們對于圖表,符號的整體感知能力和細節觀察能力,要求他們仔細閱讀非連續性文本給出的少數文字,引導他們反復揣摩,全面考慮問題。教師只有將該類題型的解題思路傳授給學生,并讓他們多加練習,才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在下一次考試中有良好的發揮。
除了在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進外,教育部門在對于新課型的整改過程中,也要適當在各科課本中增加以為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主題的專項訓練課,其尤其需在語文課本中落實到位。語文老師在將該專題課時,應借助直觀教具,以及PPT課件,令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感知到各式各樣,形態不一的圖像,表格以及符號,接觸到難度深淺不一的題目,這樣才能在實練中提升相關能力。此外,隨著當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大瀏覽器頁面在向用戶呈現信息時越來越多地用到非連續性閱讀文本,學校對于小學生該閱讀能力的培養無疑是為他們更好的適應時代潮流,順應科技的進步提供有利條件。最后,應各教育部門對學校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各級學校教學團隊的首要任務便是除了理論知識的授予外,促進學生各項機能的全面發展,而對于他們抽象思維和觀察概括能力的培養也正是被囊括其中。各級學校及教師應不斷更進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做到給學生的是一碗水,自己卻要擁有一座瀑布,不斷關注時事政治,新聞周刊,只有先拓寬自身的視野,才能開闊學生的眼界和答題思路。
4 小結
現今,隨著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和落實,各地學校紛紛展開了教學改革工作,他們不僅對學校著重培養學生的能力重心有所調整,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新措施和新條規確保其貫徹落實,還對試題組的出題類型和題型的分值比重做出來稍許改變,適量減少了連續性文本閱讀類型的題目,如記敘文,說明文等閱讀賞析題,相應增加了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的題目,其目的是訓練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使他們能在有限的時間內讀懂圖形,表格及符號的大致含義,從而使小學高階段的學習與之后的初中學習無縫接軌,為后繼學習做好鋪墊。學校的調研小組應高度重視對農村小學高年級學生非連續性文本閱讀現狀的調查研究,方能明確問題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丁耀林,鄧少斌.大眾閱讀與圖表設計[J].美術大觀,2016(5).
[2]祝新華.側重評核選取與運用信息的能力---閱讀測試文本的應用[J].小學語文教學,2016(11).
[3]張瑋琪,戴藝苗.非連續性文本的教學策略[J].小學版教學月刊,2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