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崗
摘 要:創新是當今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已經融入到各行各業,體現在人們生活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對企業而言,具備良好的創新精神更是非常有必要,是個人成長過程中必須基本素質。而針對企業管理創新進行思考,能夠幫助企業更加深入地理解創新內涵,進而促進企業創新品質的全面提升。基于此,本文對新形勢下我國企業管理創新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形勢;企業管理;創新
1 引言
新形勢下,各類型企業,特別是傳統行業內的企業在經營發展上的壓力不斷增加,創新正在成為驅動整個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企業想要在新的大環境中更好生存與發展自然也需要進行創新,而管理層面的創新則需要被放在首位。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了經濟管理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受制于僵化的經濟管理理念以及單一的經濟管理方式方法運用等因素影響,企業在經濟管理創新上也并未取得較好突破,探尋出企業更好進行經濟管理創新的有效策略也十分必要。
2 加強企業經濟管理創新的重要性
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企業是一種從事生產、流通以及提供其它服務性經濟活動,能夠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以及自我約束的產品生產和經營單位的經濟組織,其具備一定的法人資格。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從事工業、農業、商業交通運輸業、金融業、服務等經濟活動的經濟組織,在本質上不同于學校、醫院等社會團體的社會組織。在我國經濟發展中,企業是較為重要的參與者和主體,對企業需要獨立核算,企業作為經濟活動的行為主體,擁有一定的經營自主權。其能夠在社會的生產過程中發揮自己的經濟功能,在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同時,享有一定的法定權利和利益,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義務和責任。作為企業經濟管理,具體而言就是按照客觀規律,對企業經濟活動進行決策、計劃、組織、指揮、監督、控制和調節,以更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用盡可能最小的勞動消耗來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以提供更多的社會產品,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企業經濟管理作為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產物,在現代經濟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企業經濟管理是一個企業進行正常生產活動的必要條件。一個企業要想正常運行,需要在其生產過程中,擁有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這三個基本要素,按照企業生產的要求,將三個要素有機地聯系起來,讓他們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3 企業管理創新存在的不足
3.1 管理體系不夠完善
企業管理創新意味著新舊管理體系的交替,而在這個過渡過程中,自然難免出現管理體系不夠完善的情況,進而很容易導致管理陷入混亂。從管理結構與制度來看,舊的管理體系已經不再完全適用,同時新的、健全的管理體系還未形成,這種矛盾使得管理創新面臨著巨大風險,很容易導致企業管理癱瘓。
3.2 創新環境較差
管理創新需要良好的創新環境與創新氣氛作基礎和支持,否則很難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但就目前而言,企業由上及下都缺乏對管理創新的正確認知,沒有充分意識到其重要性與必要性。如此一來,企業上下對管理創新重視不夠,參與積極性欠缺,自然難以促進管理創新的有效推進。
3.3 高素質管理人才欠缺
管理創新過程較為漫長、復雜,需要高素質管理隊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決策和引導,否則實際成效將會大打折扣。然而當前大部分企業的管理人員都存在管理能力較為單一,管理經驗欠缺、創新意識不足、應急能力有限等問題,從而無法有效引導管理創新的有效展開,在較大程度上阻礙了企業管理創新發展
4 新形勢下我國企業管理創新策略
4.1 創新理念,結合戰略性思維和生態競爭思維
首先,將戰略性思維模式樹立起來,對企業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等合理確定。其中,發展目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的發展使命、市場定位以及發展方針等。在戰略目標制定時,需要實施戰略性思維,對企業經營內外部環境深入分析,將企業生產資源、市場資源、人力資源等一系列因素納入考慮范圍,優化配置各種資源,從而保證戰略目標的順利實現。將戰略目標制定出來后,要對各個生產要素資源統籌管理,促使企業綜合競爭力得到有效提升。要將優勢資源的作用發揮出來,大力創新技術,積極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同時,對管理模式、營銷模式、服務模式等積極創新,促使市場份額得到擴大。新形勢下,可以將先進的大數據技術運用過來,對消費者跟蹤調查,以便對消費者的行為變化趨勢等及時了解和分析,進而將智能化的品牌營銷模式確立起來。其次,將生態競爭理念樹立起來。新形勢下,生態環保理念深入人心,企業擔負的責任越來越大,需要統籌考慮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深入貫徹實施可持續發展理念,將組織生態圈、企業生態鏈構建起來,實施環境保護措施,有機統一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4.2 加強對企業內部管理控制
在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企業要加強對企業的內部管理控制,尤其是對經濟管理工作創新的監督和控制。企業在建立和完善經濟管理制度與創新機制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企業實際發展情況以及企業未來發展目標,同時將經濟的預算管理納入到考量標準內。同時,企業內部的監管人員通過對經濟管理人員對于管理創新工作的落實進行及時管理和監督,對工作人員的行為形成一定的約束。通過以上措施,能夠有效幫助經濟管理工作人員增強對管理創新制度和機制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提高工作人員的經濟管理能力。此外,針對企業內部工作人員實行自查自糾管理制度,針對涉及經濟管理的工作人員進行層級檢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并定期對他們進行管理制度的考核,增強經濟管理制度創新制度、機制的實效性。
4.3 加強管理隊伍建設
在管理創新過程中,企業需要加強管理隊伍建設來確保管理創新目標的有效實現。針對這一點,企業可以積極引進大量高素質綜合管理人才,以豐厚的待遇吸納管理人才,在短時間內快速提升管理隊伍綜合素質。與此同時,企業需要對管理人才培養考核機制加以完善,投入足夠的資源支持管理人員培養工作的充分落實,通過培訓、實習等方式提高在崗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而在進行培養時,應當將重心放在綜合管理能力、管理經驗、創新意識、應急能力的培養及提升上,這樣才能快速培養出符合管理創新需求的優秀綜合性人才,確保管理創新規劃能夠得以有效實踐。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企業不僅要對經濟管理創新事宜給予充分關注,更加要積極地開展經濟管理創新嘗試,并積累出更為寶貴的經驗來驅動后續經濟管理創新活動開展。值得注意的是,很多較為新穎的理論與方式方法雖然可以運用到企業經濟管理創新進程之中,但不同企業所處行業存在不同,其實際經營管理狀況也有明顯差異,這一背景下,企業在進行經濟管理創新時也需要進行更多的思考,并堅持從企業經濟管理需求以及實際經營發展需要實際出發的基本創新原則。
參考文獻
[1]荊樹偉.基于精益管理的企業管理創新驅動機理與關鍵技術研究[D].天津大學,2016.
[2]劉濤.企業管理模式演化機制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
[3]林海芬,蘇敬勤.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理論研究視角與方法綜述[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4,26(02):110-119.
[4]程月明.企業持續發展視角的企業倫理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2.
[5]陳志剛.企業數字化管理系統框架構建及其實證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