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娜
摘? 要:該文以文化自信下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意義和建設現狀分析為重點進行分析,首先說明了特色院校文化建設的意義,又結合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現狀提出針對性策略,引導我國高職院校應該在確立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明確文化屬性、構建特色文化等觀點的牽引下,發展校園特色文化與國家特色文化,也為相關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數據參考。
關鍵詞:文化自信? 高職院校? 特色文化? 建設
中圖分類號:G71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3(b)-0185-02
在知識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化社會,特色文化直接影響著國家未來的發展,在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很多思維都落后于西方國家,中國分別在物質、文化、觀點等層面向西方國家學習。并且21世紀以來,重點向西方等國家學習市場經濟,隨著不斷的完善,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國民的成就感也有所提升。但是這種成就感的形成也在侵蝕著我國本土的文化自信,很多傳統文化以及傳統思想逐漸被西方文化代替,我國人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與自信心也隨之而淡化。基于此,如何重建特色文化、如何強化民族自信心是高校教育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內容,需要進行不斷的研究與探索。
1? 特色院校文化建設的意義
文化自信不只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前提條件,還是推動院校實現特色文化建設的后備力量,如果缺少文化自信的支持,我國高職院校文化建設工作很難完成。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堅持發揮文化自信的引導作用,就是全面掌握高職院校經過不斷奮斗創造出的成績,也是在發展過程中尋找文化根源,在提升社會服務質量、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文化自信,同時還應該深刻意識到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對于我國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意義。在歷史角度上進行分析,文化自信是基于我國近代社會形式變化,對于文化不自信現象的出現,是在融合我國長久以來艱苦的革命斗爭、改革開放發展而來的。在高職院校中發展特色文化也是一樣的,在考慮到是否取得顯著效果的同時,還應該清晰認識到高職院校學生與其他優秀學生的差距,以及與其他一流院校的差距[1]。對于文化建設者來說,應該不畏困難保持清醒發展思維,合理預測出現在發展道路上的影響因素與風險,正確掌握我國建設教育強國的歷史發生機遇,堅持前方一片光明的理念,堅定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信念、信心、決心。
2? 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現狀
2.1 傳統建設方式影響特色文化建設效率
在知識經濟背景下,校園特色文化的建設直接影響著國家特色文化的建設,特色文化的建設工作由少數人決定,變成了每個人都能決定的模式。以校園平臺為基礎,以社會為基地,在特色知識的牽引下,進行以人為本、可持續性發展的特色建設方式,以學生建設、特色建設、開放建設、共同建設為核心基本點進行特色建設與創新。受西方文化影響過深,我國公民都可以參與到特色文化的建設工作中,結合特色文化建設的意義以及信息技術的支持,可以推動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2]。在國家推行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下,高職院校等各個公眾平臺等都進行特色建設教育工作,在成立特色校園文化為基石,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強化自身特色建設意識,但是因為建設的觀念缺乏長久性支持,以及沒有針對性的文化建設教育機制支持,造成特色文化建設工作無法落實到實處,在大多數學校都無法順利推行特色文化建設工作。
2.2 現實性價值觀念阻礙了特色文化的發展
社會現實主義思想嚴重影響了高職院校以人為本、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育人能力,比如受當前房價、就業形勢嚴峻、資本主義當家等現象的影響,大學生生活壓力普遍增大,學生的學習與工作的現實性顯得異常明顯,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讀書就是為了賺錢、做官。并且在高職院校的校園里,現實主義也非常明顯,大多數學生都將就業當作奮斗目標,院校只是將學生作為產品或者工具來使用,而不是基于國家發展進行人才的培育,很多高職院校更是將工作重點放在人才的爭奪上,目的在于獲得為其數量的財政撥款。嚴重忽略院校開展最初培養人才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基本定位,更忽略了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這樣不僅阻礙了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實施,還嚴重阻礙了校園特色文化的發展與傳承[3]。
3? 改善校園文化特色建設現狀的策略
3.1 確立辦學定位,突出辦學特色
辦學定位是高職院校建設的參考依據,只有確立辦學定位,才能明確高職院校建設與發展目標。當前我國很多高職院校的定位與發展目標還沒有明確,只能在區域定位上發展,但是這種方式缺乏針對性,各個高職院校應該結合自身發展特性、辦學條件、教學成果、內外部影響因素等進行考慮[4]。在全面考慮了自身實力的基礎上明確辦學定位,其中少數辦學條件優越、辦學基礎資源豐厚、辦學成績優秀、辦學管理機制完善的高職院校,可以適當地發展一些特色文化建設工作,在特色文化建設的大體目標以及總體發展方向明確之后,應該進一步地進行思想解放,完善辦學理念,突出院校辦學特點,堅持走色特化發展道路,成立具有院校特色的專業或者高質量型專業。同時處理高職院校各個學院之間的關系,在突出特色辦學的基礎上,還應該整合院校資源,實現全面發展。最重要的是處理好專業與特色文化發展的關系,也就是說,不僅要走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應該保持專業的發展,體現出教學策略的靈活性,由于高職院校面臨著迅速變化的市場背景,必須結合時代的發展趨勢,做出對應的改變。
3.2 明確文化屬性,構建特色文化
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中重要構成部分,在文化屬性上具有對應的高等性與職業性,因此在高職院校建設特色文化過程中,不僅應該重點關注其高等性,還應該重點關注其職業性,強調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技術能力。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重點工作內容,因為高職院校的雙重文化屬性,高職院校致力于構建出雙層性質的校園特色文化,也就是應該融合大學校園文化、社會文化、企業文化等進行考慮,再做出詳細構建策略[5]。首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館作為指導,強化育人為本、文化引領的教育觀念,加強特色文化建設的主動性。其次,回顧院校文化的發展史,理清校園文化建設的結構,挖掘校園文化發展源頭,在結合自身院校成功的做法以及具有影響力度經驗的前提下,構建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再次,強調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保證學生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開放發展,根據對實習培訓、社會實踐經驗的運用,強化對企業管理制度的了解,進而提升其綜合職業素養。最后,將企業文化引進來,強化針對性地培養職業意識,做好強化職業素養的技能活動與實踐活動,實現校企文化融合的目標。
4? 結語
目前,我國的發展已經到了歷史的新轉折點,國家發展形勢復雜,文化自信顯然成為了實現中國夢的必要條件。高校能否做好特色文化建設工作,直接決定著大學生們在社會社會上的地位。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以及國人盲目崇拜外國文化的現狀下,推行我國特色文化發展,強調我國特色文化的核心地位,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心以及民族自豪感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 張洪沖,吳再生.高職院校樹立文化自信的策略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6(4):92-94.
[2] 陳小麗.新時期高職院校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5.
[3] 陽松谷.論文化自信如何引領一流高職院校建設[J].河北軟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1):27-30,60.
[4] 王成名.文化自信視閾下高校創新文化發展的現狀與思考[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7,8(5):57-60.
[5] 劉敏.高職院校文化自信建設淺探[J].文教資料,2018, 801(27):77-78.①課題來源:文化自信視域下高職院校特色文化建設的有效路徑與方法研究(課題批準號:ⅩⅧ4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