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摘 ? ?要: 德育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在學生剛入學堂時德育教育就已經開展。近年來,我國一直強調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思想品德教育課程越來越受到重視。除此之外,教育領導者還提倡教師將德育教育融入各學科教學中,使學生在日常課程學習中提升道德品質,做有強道德、高品質的學生。
關鍵詞: 德育教育 ? ?初中語文 ? ?教學融入
教育部門是國家開展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部門,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基地,也是德育教育開展的重要場所。就初中語文而言,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傳授學生文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強化學生的道德品質。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德育教育融入語文教學的方法。
一、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德育教育是學生首要也是一直都要進行的教育。品德修養得到提升,學生才能擁有真、善、美的品質,在長久的學習后,將其內化成意識。初中語文教學主要為學生傳授文學知識,此外,在進行文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將德育教育貫穿其中,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提高道德修養[1]。新課程改革以后,初中語文教材內容有了一定的變化,一些愛國、勵志、團結協作、追求真善美的文章被納入其中。在開展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通過對文章的講解,引導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教育,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逐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
二、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
1.探究精神
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初中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有效提高。其中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融入的時候,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所謂的探究精神是指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形成的一種精神,該精神是德育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初中語文課堂中,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導致部分教師沒有給學生探究的時間,使學生難以獨立思考,久而久之學生就變得被動,阻礙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思想,使學生學會用探究的方式學習語文。例如在課文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自覺參與學習,通過不斷練習,逐漸培養探究能力,在學習過程中融入探究思維,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課文的印象,提高理解能力。
2.感恩意識
在語文課堂中,通過德育教育,可以有效融入感恩意識。每個人都應該學會感恩,只有擁有感恩之心,才能健康成長。但是目前,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一些人的感恩意識越來越弱,甚至有的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別人的付出是應該的,在語文教學時,語文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感恩,學會思考。例如在學習課文《背影》時,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體會到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濃厚感情,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感恩,思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分享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分享中學會感恩,從而強化感恩意識。
3.環保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還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教師可以采取活動的形式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樹立責任感。例如在學習課文《看云識天氣》時,教師通過在課上講師相關的課文內容,使學生掌握看云認識天氣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形式,使學生判斷天氣,從而有效引出環保的相關教育內容。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融入主要通過語文教學開展,就目前的情況看,德育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融入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目標的制定過于理想化。德育教育的融入需要以相應的目標作為引導,目前的問題是教學目標制定得太理想化,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有效進行德育融入,偏離實際需求。二是以往教學思想的影響。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教育部門要求教師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以更適合現代學生需求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但是目前一些初中教師受到以往教學思想的影響,在語文教學工作中能很好地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阻礙對學生德育教育的培養。
四、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方法
1.創設德育情境
語文作為語言類的一門課程,學習起來枯燥乏味,在課堂上學生經常會打瞌睡或開小差。創設情境是語文課程活躍課堂氣氛的首要方式,通過創設情境模式,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激發學習興趣。德育教育需要情境化,在語文課堂中通過情境化的方式能夠更好地教學。比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創設德育教育的情境,首先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了解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生活,再隨機讓學生通過對話的方式,模仿壽鏡吾先生所說的話或是所做的事情。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
2.在閱讀中融入德育教育
閱讀貫穿整個語文教學,而且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語文教學的閱讀重在細讀,學生對文章仔細閱讀,在閱讀過程中走進作者的內心,從作者的角度分析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掌握文章所傳達的思想。比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課文學習中,教師可以就莫頓亨特所面臨的困難進行重點分析,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學習他在父親的指引下不斷戰勝挫折的勇氣,以莫頓亨特為榜樣,學習其良好品德。此外,在進行該環節的教學過程中要逐步引導學生,將在閱讀過程中學習的良好品質逐步運用于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學習榜樣,達到對自我行為進行改良的效果,促使德育教育從語文閱讀逐步過渡到學生日常生活過程中,促使德育教育的真正作用得以發揮,提高教學效率。
3.在寫作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
寫作是學生情感的表達之處,在寫作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感的抒發融入德育教育。初中語文作文主要考查學生寫作手段和情感的抒發,教師從學生的作文中看出學生的情感和態度,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逐漸樹立良好的道德思想。比如在教學《陳太丘與友期行》時,教師可以隨堂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就課文內容進行情感抒發。其次,可以以課文折射出的內容“誠信”為題目,讓學生寫作文,對作文進行批改,選擇優秀的作文朗讀出來讓大家學習。
4.開展主體課外活動
適當開展德育教育課外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道德修養,又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2]。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安排一些關于環境保護的課文讓學生學習,在對此類課文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安排一兩個課時讓學生開展戶外教學活動。比如在教學《敬畏自然》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郊游,通過欣賞大自然美景,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可以為保護自然做些什么,也可以在郊游中開展“大自然垃圾收集”活動,讓學生從撿起垃圾做起,養成不亂扔垃圾的習慣。
5.進行團體合作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為了有效融入德育教學內容,語文老師可以通過合作的形式,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學會團體合作。例如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分組討論布置一個拓展作業,使學生通過小組分工參與其中,從而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團結協作的能力,最后通過PPT演示的形式,讓學生匯報本小組的討論結果,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從而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融入德育教育。
五、結語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有著關鍵作用,在語文課堂上進行德育教育,主要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探究精神和環保意識,使學生有意識地參與德育教育,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多思考多反思。
參考文獻:
[1]韓志榮.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方法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8(37):51-52.
[2]石洪巖.淺談德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0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