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貴彬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職院校以“90”后為主體的大學生群體對意識形態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兩課”為載體加強新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一是“兩課”教育使學生系統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二是“兩課”教育讓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三是“兩課”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四是“兩課”教育使學生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關鍵詞:新時代;兩課;意識形態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8·19 講話”中,強調“經濟建設是黨的中心工作,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關系到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國家的政治穩定和民族未來的持續發展。當前,全球化進程和我國社會轉型加快,市場經濟快速發展,互聯網廣泛普及并已深入到社會公眾包括高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對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此背景下,加強我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高校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就必須進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這樣,中央做出了高校“兩課”課程設置的規定。高職院校主要開設《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三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兩課”的作用在于使意識形態教育手段化、具體化、實效化,即使意識形態通過“兩課”,對教育對象發揮能動的反作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此背景下,為我們加強高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氛圍和條件。那我們以“兩課”為載體加強新時代高職學生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意義體現在哪里呢?
一、“兩課”教育使學生系統掌握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
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的學習中,我們明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涵義,知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次偉大飛躍,第一次偉大飛躍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第二次偉大飛躍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掌握了毛澤東思想形成社會歷史背景和形成過程,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和歷史地位,掌握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社會主義改造理論,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的初步探索取得的思想成果和經驗教訓;懂得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理論體系,明確了這些理論體系的形成背景和形成過程,以及他們的主要內容、基本觀點和歷史地位。我們的學習重點是圍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展開,即系統學習和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把握“四個全面”戰略思想、“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八個明確”思想,以及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強國強軍、大國外交、從嚴治黨等新思想。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兩大理論特別是最新理論的學習,使學生能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為大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兩課”教育讓學生樹立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學習中,開篇部分就強調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要求。大學生應該以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為根本要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成為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做到這些,我們的大學生,必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記使命,自信自勵;必須要有高強的本領才干,勤奮學習,全面發展;必須要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擔當精神,講求奉獻,實干進取。要實現國家的繁榮富強、民族的偉大復興、人民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撐。新時代大學生應當確立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信仰,樹立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作為當代大學生,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大學生才能不斷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定自信、文化自信,自覺做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奮斗。
三、“兩課”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章中指出: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樹立核心價值觀:第一、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推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發展進步的最深沉的力量;第二、核心價值觀是一個國家的重要穩定器;第三、核心價值觀是文化軟實力的靈魂;第四、核心價值觀是增強“四個自信”的重要支撐。其次要明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信從何而來:第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底蘊;第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基礎;第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道義力量。最后讓學生知道如何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一、扣好人生的扣子;第二、成為勤學修德明辨篤實的新時代人才。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著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通過“兩課”教育,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己的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的實際行動,從一開始就把人生的扣子扣好。
四、“兩課”教育使學生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一個國家要強盛、一個民族要振興,就必須在歷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中華民族從不因為困難重重而放棄夢想,也從不因為理想遙遠而放棄追求。與時俱進、自強不息、堅韌不拔、勇攀高峰,這是中華文明的精神。青年大學生作為時代新人,通過“兩課”教育,必能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攜手前行,聚集起實現中國夢的大國力量,創造出更高的人生價值。
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需要激發精神信仰的神奇偉力。“兩課”中通過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學習,讓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指引著青年學生奮斗的方向。人有了高尚的精神信仰,就有了抵御誘惑的精神堡壘。“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當今世界,以應對人類共同挑戰為目的的全球價值觀已經形成,青年大學生以大公無私、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以寬廣的情懷和責任擔當,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的世界夢,凝心聚力,砥礪前行,這是21世紀的我們應具備的精神信仰、價值旨歸和共同使命。
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離不開奮發有為的豪邁激情。“兩課”中通過對中國夢實現歷程的“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和“乘風破浪會有時”深入學習,讓學生明確奮發有為的豪邁激情引領著海內外中華兒女開拓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飛躍的偉大征程。中國夢使我們有了前進的方向、追求的目標,從而煥發出強大活力和不竭動力。作為當代大學生,就要順應這個時代,積極投身于這個時代民族復興的大潮之中,展現風采、作出歷史的貢獻。
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離不開踏實肯干的實踐踐行。“兩課”教育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告訴我們實干興邦,空談誤國,道不可坐論,需要我們“擼起袖子加油干”。實事求是、少說多做,這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實踐性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最重要的理論特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需要我們青年大學生一步一個腳印實干。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走好新征程,需要鍥而不舍地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路,去創造新的輝煌。
新時代“兩課”教學作為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前沿陣地,在政治立場和原則問題上一定要旗幟鮮明。要使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必須強化意識形態教育,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兩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是一項讓學生受益終身的工作。
參考文獻:
[1]張艷秋.論高校"兩課"與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J].山東文學月刊,2008(9).
[2]楊桂生.意識形態和“兩課”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3):59-61.
[3]吉炳軒.凝聚起實現中國夢的磅礴力量.人民論壇,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