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梅 門金瑞 陳義輝
摘 要:在新經濟時代,創新是發展的核心要素,創新創業能力是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的關鍵因素。目前,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教育理念不清晰,教育模式混亂,阻礙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長足發展。因此,立足于新經濟背景,著重探討如何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模式,在全校范圍內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全面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在新經濟時代的發展。
關鍵詞:新經濟;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7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7-0186-02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新經濟已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新經濟”的本質是產業信息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結合,并以此產生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主要表現為經濟高速增長,經濟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為實現中國制造2025計劃助力。
在新經濟時代,創新必然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而創新創業的能力則是構建創新創業生態的關鍵因素。目前高職院校創業創新教育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關于創新創業方面教育理念的不清晰,教育模式不完善甚至較混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長足發展。本文立足于新經濟背景,著重探討如何構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有效模式,在全校范圍內凝聚共識、形成合力,全面推動新經濟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認知偏差
1.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多數高職院校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高水平、高層次的教育活動,還是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阻礙了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質量,學生的能力沒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使學生在社會激烈的就業競爭中喪失了優勢。
2.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認知有偏差。一些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存在偏差,有的認為學校所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沒有多大用處,只有在真正的創業實踐活動中才能獲取創新創業知識與經驗;有些學生輕視學校舉行的創新創業教育,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習是技能學習,進行創新創業教育只是一種噱頭,沒有什么用處。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偏差,容易導致其學習方面存在功利化傾向,忽視了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
(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仍需完善
1.創新創業教育教師數量不足,素質不高。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教師的作用不可忽視,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教師有較高的知識涵養、高水平的教學能力、豐富的企業經驗。但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師多數是科任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不熟悉,也沒有豐富的企業工作經驗,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雖然各院校也有一些企業工作的兼職教師,這類教師實踐能力強,但因缺乏相關激勵機制以及流動性強等問題,不能保證上課時間和質量。
2.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不合理。在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上,單純地依靠就業指導或是職業生涯規劃,內容方面無法深挖,教師在課程中忽視了學生的專業特長和長性,脫離學生的現實環境講創業成功的案例,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在教學方法上,創新創業教育多數采用的是傳統的講授法,而發展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傳授存在缺失。
3.創新創業教育實踐系統有待完善。實踐環節是創新創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但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系統多不完善,具體表現為:第一,多數高職學院在最初進行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平臺設計時,照搬本科院校的模式,忽視了自身的特色,不能契合高職院校教育目標和學生的特性;第二,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中缺乏系統化的設計,實踐活動較分散,且沒有層次性;第三,許多高職院校將校內外的實訓基地定義為技能培訓的訓練場,忽視了在實踐過程中挖掘學生創新思考的能力的教育目標。
4.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不合理。當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只強調對課程教學體系的評價,忽視對實踐活動的考核,使得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價值不能很好地體現;由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仍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的參與度低,深度挖掘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價值,提高其參與度,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系統欠缺
創新創業教育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政府、企業、家庭、校園環境,從當前情況來看,這四個方面對于高職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支持力度不夠。
1.政府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夠。政府通過政策引導、制度保障、輿論導向的作為來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環境。近年來,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引導和規范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但是政策偏重普通高校,對高職院校政策支持力度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很大一部分高職院校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輕視。
2.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熱情不高。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表現為人力資源的投入、資金投入、實踐教育資源的投入,但因為企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認同度不高,與高職院校合作深度不夠,且政府缺乏對企業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幫扶和支持政策,企業對于參與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熱情。
3.家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誤區。家庭方面很多家長認為創新創業與高風險是劃等號的,單純地認為高職院校只是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平臺,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人才培養的錯位。
4.高職院校缺乏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產生作用,教育的開展都離不開與之相對應的校園文化氛圍。但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中沒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冒險精神的創業校園文化氛圍,使得許多人的創新創業激情在平乏的文化環境中消磨殆盡。
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有效教育模式的構建
針對目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在新經濟背景下,將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為“三三四一”教育模式,即三個關鍵環節、三個教育階段、四個支持平臺、一個體系化保障系統。
第一,關注創新創業教育的關鍵環節。創新創業教育應該緊扣“創新思維+創業知識+創業能力”三個關鍵環節進行,三者相輔相成,共同服務于適應于新經濟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創新創業教育應著重培訓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創新思維教育環節,主要是進行創新知識和創新技能的培養,特別是在新經濟時代下,學生要學習如何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與實體經濟結合產生創新思維;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基礎上,創業知識教育環節主要是讓學生必須掌握有關創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包括創業所需要的管理學知識、計算機知識、經濟學知識、商業方面的知識以及相關法律知識;在創業技能教育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企業運營管理、判斷決策能力、業務技術能力、協調配合能力等。
第二,構建創新創業教育的遞進培養階段。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應該尊重教育的規律,循序漸進,按階段進行。擬根據學制將該教育階段分為創業基礎教育、進階創業教育、創業實踐教育三個階段。為了適應新經濟的需求,創新創業教育應該是一個普及的教育,學生在創業基礎教育階段除了學習創新創業的基礎知識,也應該學習一定的計算機知識,了解我國人工智能、大數據、互聯網的發展情況,到一些相關企業進行參觀,加強認知學習;在基礎教育階段之后學院應該集中資源對脫穎而出的具備創業素質的學生進行進階創業教育,在這個階段為每個學生配備適合自身特點的“1+1”導師,對其進行創業和專業方面的指導,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創業知識后,再進入創業實踐階段,進行實戰訓練,提升其創業能力。
第三,搭建創新創業教育的資源平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除了要建立創新創業教學平臺外,還應搭建科研平臺、實踐平臺和創業幫扶平臺。創業教學平臺應充分地將創新創業培養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去,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特別在新經濟時代,要注意更新人才培養方案,突出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方面的特色;在科研平臺搭建方面,學院將各系創業能力強的教師組建成一個個的團隊進行跨專業的團隊,建議每個團隊配置計算機專業老師,結合新經濟時代的特點進行科研研究,并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踐成果;再依托學院的眾創空間和孵化園,由企業導師和學院專業導師共同輔助學生進行創業實踐,構建創業實踐平臺。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離不開政府、社會、企業、企業的共同幫助,建立創業幫扶平臺,讓學生可以在此得到資金的支持和創業方面的指導。
第四,建設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保障體系。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離不開完善的保障體系,應利用政府、企業、社會、學校的各種資源,保證創業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以及保障創新型創業型人才培養的質量。保障體系主要包括制度、組織、師資、設施設備、資金保障。在制度方面擬實施“1+1”雙導師制,建立完善的日常教學管理制度和學校與企業創業合作制度等;在組織保障方面,由就創業中心牽頭在各系成立創業教學團隊,成立創業幫扶中心,利用學院的創業孵化園讓學生進行創業實踐;在設施保障方面,充分利用學院眾創空間的創業資源讓學生進行創業模擬訓練,利用各系的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對學生創業技能進行有效提升;在資金保障方面,積極地吸引合作企業的投資,學院專款提供資金保障。
在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在新經濟時代,創新創業教育已成為推進高職院校學生全面發展的突破口,需要高職院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符合高職院校自身特色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構建“三三四一”模式,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培養創新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重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適應新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創新人才支持。
參考文獻:
[1] ?陳維濤.新經濟的核心內涵及其統計測度評析[J].南京社會科學,2017,(11):23-30.
[2] ?王占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觀念變革的整體構想[J].中國高教研究,2015,(7):75-78.
[3] ?馬懷立.試論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定位[J].教育與職業,2016,(15):81-82.
[4] ?周雪.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前沿,2016,(12):66-70.
[5] ?陳怡.高職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5,(3):34-35.
[6] ?章艷華.職業技能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機制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通訊,2017,(2):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