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國家對體育產業越來越重視。近幾年我國在體育產業中的資金投入逐漸加大。體育產業對國家的經濟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社會各界逐漸重視體育并帶動了體育產業的發展。分析體育產業和經濟之間的作用關系,我們可以分兩部步進行,首先敘述體育產業的相關概述,再對體育產業進行具體分析,可以是競技表演業、體育用品的需求、公益事業的影響等,總結出體育產業經濟效益對經濟建設具有重要作用的結論。
關鍵詞:體育產業;經濟效益;經濟建設;作用
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我國與國際其他國家的交流與聯系,同時改革開放也促進了體育產業的發展。我國近幾年體育產業的發展不容小覷。從2001年申奧成功到2008年成功舉辦奧運會,使得體育事業發展迅速,體育產業發展的同時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建設。
一、體育產業概述
體育產業作為我國經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與其他產業有一定的相性同時也有著不同點。相似性就是這些產業都與我國經濟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它們追求經濟和市場效益。不同點就是制造體育產業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社會的發展,提高國民身體素質,弘揚民族精神。體育產業即向社會供應體育用品時所出現的同一類經濟活動的總稱,它的包含范圍很廣泛,包含市場企業的同時,還包含著有形商品和無形服務。
二、體育產業經濟效益對經濟建設的作用
(一)有利于競技表演業的發展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人們開始追求高品質的生活,體育娛樂作為一種生活品質標準也被逐漸的重視起來。近幾年我國在全球的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重視體育事業更能提高我國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地位,并獲得國際認可。另外,自2008年以來,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更加規范化和職業化。在我國舉行的職業化體育賽事逐漸增,參看體育賽事的人次屢創新高。
(二)促進體育用品的消費需求
我國是人口大國,勞動力相對于其他國家而言成本比較低,這更有助于體育用品產業的發展。
一些歐美國家,在體育用品的制造上離不開我國的支持。在這種有利情況下,我們可以依靠我們強大的生產力大力發展體育用品行業。近年體育行業帶動我國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動力。我國許多制造體育用品的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其中一些得到國際認可。例如李寧等知名品牌,這些企業的興盛,在一定程度上面促進了體育用品的消費需求。
(三)推動體育公益事業的發展
國家體育總局在1994年發行了體育彩票。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帶動了體育彩票的銷售業績,使得體育彩票銷售額逐漸增加。近幾年體育彩票代售點增長迅速,現已經超過10萬個。體育彩票的出增加了就業機會,帶動了市場經濟。使得國民在娛樂中刺激消費。截至目前,體育彩票的銷售額已經接近4000億元。另外,體育彩票的品種逐漸增多,銷售模式上也進行了改變,除以往的代售點售票模式以外新增加了網絡銷售。
(四)促進體育中介產業的發展
中介產業是指在職業化、商業化的體育事業中,為體育賽事服務的產業。我國的體育中介產業主要由兩部分構成:分別是跨國企業在我國設置的分支、國內專業或者非專業的體育中介機構。跨國企業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優勢,其原因主要是它的客戶基礎雄厚。跨國企業對體育中介的興起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體育中介為我國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促進我國經濟發展。
(五)促進休閑健身產業的發展
體育事業的發展逐漸掀起了國民運動的浪潮,人們開始重視運動,這就帶動了健身產業的發展,使得健身行業發展空前繁榮。健身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樂觀。由于健身行業發展尚短,所以我國還要對健身行業加以管束,利用法律對其約束,并加強人們對健身產業的認識,做到規范健身行業的行為。
(六)有利于體育產業培訓事業的發展
少年強,則國家強。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國民更加重視自己的身體素質以及孩子的培養。家長從小就給孩子報一些體育培訓班,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身體素質,加強抵抗力,同時也提高孩子的體育技能。在這些因素的推動下,體育培訓產業的發展空前繁榮,體育產業的發展也推動著經濟的發展。近幾年我國各類體育培訓機構的數量明顯增多,體育培訓機構增加了就業,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但是體育行業的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體育培訓目前處于失衡狀態,所以我們應該加強弱勢項目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使得體育行業均衡的發展。
(七)增加外匯收入,平衡對外貿易
外匯的儲備增加對經濟增長有著很大的作用。體育產業的發展帶動著外匯的增加,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幾個方面:出售電視轉播權,勞務輸出和工薪的兌換,這些都是增加外匯的重要途徑。國際貿易能夠帶來外匯增長,現階段,全球33%的體育用品都是通過國際貿易獲得。
結語
體育產業發展屬于朝陽產業,其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想要使其源源不斷地為我國經濟提供動力源泉,就要繼續大力發展體育產業建設。在現有體育產業的發展中存在著一定問題,這些都阻礙著其發展,例如整體發展規模不大;發展環境與實際發展狀況脫節,環境的改造速度不能適應發展速度,這些都阻礙了體育產業經濟效益的提升。所以我們要針對問題進行有效的解決,在經濟新常態下,進一步提高體育產業經濟效益,使得體育產業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范明文.新時代我國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綜合動因與對策思路[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7(03):41-42.
[2]韓曉光.新時期體育產業發展與“共享經濟”理念的融合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8(03):65-68.
[3]徐亞茹.新時代體育消費新業態的生成機制與培育路徑[M].北京: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18.
[4]任立波.媒介深度參與與國外體育文化產業發展經驗探析[M].北京:東方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
張川海(1995.12- ?),男,漢族,遼寧省鐵嶺市,本科,助教,研究方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