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成銀
【摘要】新時代青年思想教育更具挑戰性,發揮紅色文化資源對青年思想培育的引擎作用,要將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青年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積極探索和創新紅色教育形式,以更為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促進青年群體健康成長。
【關鍵詞】立德樹人 紅色引擎 驅動力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網絡時代,青年群體無時無刻不受到多元思想文化的影響,尤其是網絡環境中充斥的一些錯誤思潮和不良價值觀,更是對青年群體產生了消極影響。新時代青年德育工作的任務更重,如何提升德育效果值得人們深思。
紅色文化是以德樹人的寶貴教育資源。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階段創造的先進文化,是革命精神和奮斗精神的具體體現。紅色文化資源中蘊含了許多優秀品格,其中不乏一些感人的事跡和能給人們以警醒的教育資源。紅色文化的弘揚與傳承,是時代精神的再創造。
紅色精神是青年理想信念的基石。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靈魂”。要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黨的思想建設的首要任務,如果理想信念出問題,就會影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當代青年應該堅定理想信念,樹立遠大抱負,并將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作為不斷前進的動力。但改革開放以來,多種社會思潮交織,各種不良價值理念對青年群體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個別青年對于理想的認識和對于物質的追求發生了偏離,甚至出現理想信念模糊、價值扭曲的現象。嚴重影響了青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也影響了青年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核心價值觀的認識和理解。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助力,驅動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種重燃人們愛國熱情、青年活力的有效方式,既有助于挖掘紅色文化,也是傳承紅色基因的必然要求。特別是在教育領域,我們應該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讓青年群體加深對紅色文化的了解,進一步提升青年群體的文化自信。
紅色教育能夠為青年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提供重要載體。思想政治工作直接關系到學校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要堅持正確方向;如果迷失了方向,就可能將人才培養工作做偏、做差。我們要堅持不懈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的集中體現,作為特殊的文化形態具有精神資源屬性。學校在針對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將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形成的精神文化加以有效挖掘,并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形成紅色引擎,推動以德樹人的有效落實。
以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和紅色教育為助力形成的“紅色引擎”是青年德育的助推劑。我們在人才培養問題上既要注重人才的知識和技術能力,同時也要注重人才的道德素質,這也是以德樹人的具體體現。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和紅色教育以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主要內容,在新的歷史時期能夠成為青年群體德育成長的重要載體,能夠將教育目標、教育任務和教育原則與紅色文化緊密融合,影響青年群體學習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紅色引擎驅動就是要充分運用紅色革命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鋒精神武裝青年思想,讓青年群體感受到紅色文化的厚重感、歷史感和責任感,并對紅色文化蘊含的思想道德價值予以內化。紅色引擎的推動,有助于以德樹人目標的實現,在具體實踐中要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傳遞紅色文化精神,讓學生感受到紅色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品質,使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繼承優良傳統。
發揮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和紅色教育對于以德樹人的推動作用,還需要做很多工作,尤其是紅色文化資源與青年德育內容的聯系不夠緊密,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不夠充分,德育和紅色教育的形式較為單一,這些都制約了學生對于紅色文化的理解。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就應因勢利導、因時創新,將紅色教育與青年德育緊密融合。
深入挖掘紅色教育資源,讓其成為青年思想教育的紅色引擎。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受到西化思潮影響,社會上出現了許多不良思想,消磨了青年群體學習積極性。當前還有部分青年群體對國史一知半解,對紅色文化理解不夠深入,因此要想強化紅色引擎在以德樹人戰略中的作用,就必須對紅色文化進行深入挖掘,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知感和認同感。2014年7月7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的全民族抗戰爆發77周年紀念活動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青年群體應該對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和發展史進行深入學習,不斷加深對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規律的了解,在心理情感和理論實踐等多個層面增強對紅色文化的認同感。同時還應該加強紅色文化理論研究和紅色文化藝術作品創新,并結合青年群體的認知特點和接受習慣對教育內容進行整合,將紅色人物的先進事跡與紅色精神的先進內涵融合進思想教育的內容,進而激勵青年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不斷前進。
創新紅色教育的內容和形式,拓展青年思想教育路徑。發揮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作用,將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之中。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創新教育形式,以紅色歌曲、紅色電影作為紅色教育媒介,進一步提升學生對紅色教育的理解。同時,在節日、紀念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應該舉辦紅色文化專題活動,讓學生加深對紅色歷史事件的了解,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在教學方式上可以聘請專家、學者、老革命、老戰士對學生開展生動的紅色文化專題講座,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引導和感化學生,讓紅色文化與革命精神進入學生內心并外化于行動。此外,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引導學生用紅色精神和紅色文化武裝頭腦,進一步提升和鞏固教育成果。通過開展內容豐富的紅色文化活動,定期組織學生深入基層社區開展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覺運用紅色文化知識和理念,自覺養成良好的品德,樹立良好的行為規范。
創新紅色教育平臺,拓展青年思想教育陣地。大多數青年群體出生和成長在網絡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其學習、生活、娛樂、交流的重要平臺,很多青年都通過網絡途徑來獲取信息、增長知識。但由于網絡途徑獲得的信息具有碎片化、去中心化等特點,很容易對青年群體思想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有必要占領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陣地,讓網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具體來說,可以創立紅色微信、紅色微博等,將紅色圖片、紅色影像資料進行上傳,便于青年進行學習和閱讀,有條件的學校還應該建立紅色網站,將其作為紅色文化教育和紅色文化精神傳播的平臺,要利用網絡強大的傳播能力,進一步提升紅色精神的傳播效果,以“紅色引擎”驅動以德樹人目標的實現。
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家將以德樹人作為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教育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紅色引擎”的驅動作用,將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青年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積極探索和創新紅色教育形式,以更為多元化的方式提升教學效果,促進青年群體健康成長。
(作者為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貴州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注:本文系2018年貴州民族大學基金科研資助項目“社會團結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①顧洪英:《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年第8期。
②胡秀俊:《沂蒙紅色文化融入立德樹人實踐的路徑探析》,《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年第9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