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信息的傳播形式在不斷地變化。受著各種思潮的影響,青少年的成長環境和教育也在不斷變化,一些不同形式的文化傳播影響著文化氛圍,導致家庭、社會和學校對傳統文化教育有了忽視。我國的傳統文化是一種人文教育,為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和道德水平,要加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和發揚。因此,在小學的教育過程中,要有效開發傳統文化課程,提高教育效果,以促進學校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傳統文化課程;開發;實施
小學的教育中,開展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有很多方法和措施,對小學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是教學的重要內容。進行傳統文化課程的開發中,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應用相應的方式,以教育為主體,和家庭、學校、社會有效結合,讓傳統文化教育真正地落實到教育過程中。
一、
對傳統文化的校本教材有效開發
開發和實施校本教材,對學生學習和理解傳統文化有重要作用。第一,教材結構合理,組織社會群體參與。小學生是根據教材進行學習,提高其綜合素質。在進行教材內容的收集和編寫時,要把優秀的傳統文化理論和學生的教育內容相結合,讓教材結構合理科學,有眾多的社會群體參與。首先,傳統文化教材內容要科學合理,要參考現代工藝及技術,設計形式要靈活多樣,教學實踐活動要有多種不同形式,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其次,教材的每個學習模塊都符合教學規律,教學難點、重點分布合理,學生的學習是由淺到深,經過理解進行熟記,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后,編寫設計時,地方特色內容要符合學生的情趣特點。在課本當中要列舉地方特色特點的案例,融合相應的傳統文化知識,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對傳統文化進行深入理解。第二,教材內容要嚴格把關,難易適中。傳統文化是綜合性系統性的文化,例如物質文化包含有居住、飲食等,社會文化包含婚姻風俗、節日等。在進行教材內容的編寫時,要符合小學生的需求和特點,容易操作實踐,具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第三,要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人們認知外界事物的規律在不同階段是不同的,進行開發優秀傳統文化教材時,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同時要與生活實際相貼近,讓小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難度有效降低。
二、
在小學的各科教學中有效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開發和實施優秀的傳統文化課程,一定要和學生學習的各個學科相融合,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有效滲透,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有積極作用。第一,語文當中滲透傳統文化。語文是教學的基礎學科,是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學科。在語文的教學當中,融合相應的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傳統文化思想,有效促進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的學習。比如,在學習漢字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在小學低年級學習漢字的書寫和認識的過程中,最適合滲透傳統文化知識。小學時期是人記憶力開發的最好時機,這時大量學習和書寫漢字,可以了解和熟悉經典傳統文化知識,為閱讀和寫作奠定基礎。比如,在古詩文的學習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在學生的啟蒙階段朗讀背誦古詩詞時,理解和熏陶傳統文化思想,體會古詩文語言、韻味和情節等,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可以在數學的教學的當中滲透傳統文化。小學數學和傳統文化的聯系非常緊密。在教學中要有效提高優秀傳統文化素養,這要求老師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可以在教學當中對學生進行影響,可以應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工具把傳統文化和數學知識相結合,豐富教學內容,讓教學課堂具有趣味性和故事性,給學生帶來新學習意境。第三,在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滲透傳統文化。英語是一種語言教學,進行語言的學習和傳統文化關系密切,能夠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增加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首先,深入挖掘教材,進行文化意識滲透。小學的應用教材教學內容是西方風俗和文化,要在這個內容當中融合進入我國的優秀的文化,老師必須深入挖掘教材,有意識地進行滲透,比如進行對比學習,西方有圣誕節,我國有春節,讓學生對不同的東西方文化同時了解和認識。其次,英語老師提高自身素質,進行跨領域培育。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融合傳統文化,老師要把傳統文化知識在英語語言的學習中進行融合應用,有效的理解西方文化內涵,同時感受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文化思想。第三,在體音美的教學中融合優秀傳統文化。小學的體音美課程的教學,對學生的素質提高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學習內容。在音樂的學習中,可以結合樂器、戲曲文化等知識的學習,融合相應的傳統文化,進行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比如一些古琴曲的學習,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其背景和作品的深入理解和感悟。在美術的學習中,相應的民間手工、繪畫藝術等都包含很深的傳統文化知識內容,對美術歷史學習的同時感悟傳統文化知識。在體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武術、舞蹈等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對傳統體育知識進行了解和學習。
三、 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
現階段的小學教材當中融入了很多地方風俗風情,可是只是課堂的講解,不能有效引起小學生感受自己地方風俗的共鳴。所以,有必要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以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并推動其健康成長。比如可以結合家鄉方言、節日習俗等開發課堂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和說唱當地的特色詩歌和民俗諺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促進學生感受和體會家鄉的民俗特色。比如,可以以本土為出發點,進行特色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本土資源是民族特色很強的傳統文化,有效利用這些資源,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開發地方鄉土特色課程。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文物、風景名勝旅游、鑒賞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感受相應的傳統文化內涵,給傳統文化學習和實施打好基礎。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進行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效開發和實施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培養學生傳統文化意識和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有效提高。具體課程開發和實施過程中,首先是開發校本教材,在學生的各科教學當中有效融合進入傳統文化,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榮珍.小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建設:北京掃描[J].中小學管理,2016(4):29-31.
[2]胡劍輝.優秀傳統文化的形象美與地方中小學美術課程的重新構建[J].教育科學,2015,31(6):60-63.
作者簡介:
王英琦,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青島市萊西市濟南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