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欣
[摘要]本文分析和研究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金融監管框架,在此基礎上探索了河沿線國家金融監管合作的方法與對策。
[關鍵詞]“一帶一路” 金融監管 合作
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金融監管框架分析
(一)南亞地區的印度、巴基斯坦
第一,印度。印度的金融兼顧是從其被英國殖民時期開始的,至今已經有了130余年的發展歷史,形成了較為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較為嚴格的監管體系。作為印度中央銀行,儲備銀行(RBI)將巴塞爾協議作為金融評級和金融監管的主要依據,將流動性管理、合規性管理、信貸評估與信貸管理、反洗錢監察作為主要職責和依據,承擔了監管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和保險業的三重職能。
第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的金融監管體系是在借鑒了英美金融監管體系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與此同時融合了伊斯蘭文化的金融風險理念和操作基礎。巴基斯坦國家銀行是該國唯一的金融監管機構,承擔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匯率政策的制定以及對銀行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監管職責。在金融監管上,巴基斯坦的監管力度較大,外資銀行在杠桿率和風險敞口上都視為子行進行管理;此外,在外匯管制上也異常嚴格,所有外匯流出都需要經過央行的批準;銀行高管和窗口指導隔兩年就要面臨一次全面性檢查,監管力度非常大。
(二)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
第一,新加坡。新加坡在1971年成立了國家金融監管局(MAS),該機構一方面履行金融調控職責,另一方面則履行金融監管職責,在金融監管上間距獨立性和權威性。當前,新加坡采取混業經營的方式進行金融業發展,但是監管職權依然相對集中,其中銀行業采取單獨監管方式,其他金融業采取統一監管模式。
第二,越南。越南采取的是分業監管體制,國家銀行、財政部和國家政權委員會分別擔任監管主體:國家銀行進行貨幣政策的制定,負責消除通貨膨脹并進行外匯管理;財政部負責保險業的監管;政權委員會負責進行上市審核和批準,監管政權經營活動和證券服務開展情況。
第三,馬來西亞。馬來西亞實行多元化金融監管機制,國家銀行負責主要監管職責,財政部、銀行公會、外來投資委員會、證券理事會與國家銀行形成協調機制,共同進行金融監管。
(三)中東歐地區的波蘭、立陶宛
第一,波蘭。波蘭金融監管機構主要由波蘭金融局和波蘭中央銀行構成,其中金融管理局負責金融監管,中央銀行則履行中央銀行職能。二者共同成立了波蘭銀行監督委員會,其承擔了貸款授信,流通率、金融資本監控和準備金撥備等職能,目的在于維護金融系統穩定和保護儲蓄者利益。此外,波蘭還成立了反壟斷委員會和消費者保護協會,負責監管銀行業的壟斷行為。
第二,立陶宛。立陶宛的中央銀行為立陶宛銀行,監管重點在于商業銀行的運營是否和中央銀行的全面風險管理標準相契合,進而對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薄弱點和風險點進行檢查和監控,尤其要排查商業銀行的運營是否符合巴塞爾協議和國際會計準則。從2015年1月1日開始,立陶宛的銀行監管體系被歐洲央行的單一監管機制所涵蓋,其部分監管職責轉移到了歐洲央行,進行統一監管。
(四)俄蒙中亞地區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
第一,俄羅斯。俄羅斯實施單一、集中的集權式監管模式。俄羅斯央行為聯邦中央銀行,主要職責為對信貸機構、銀行實施監管和調節,對銀行集團運營的合法性與合規性進行監管。2002年2月金融檢測局成立,該局成立的主要目的是對洗錢、恐怖金融等活動進行打擊,同時對聯邦行政機構的運行進行協調;2004年3月,金融市場局成立,該局主要負責金融市場運行的有關法律規范的調整,對除了銀行業務和審計業務之外的金融市場運行情況進行監督管理;2003年7月普京簽署了統一金融機構的法案,以央行為基礎進行了統一金融監管機構的成立,整合了金融市場局的監管職能。
2、哈薩克斯坦。哈薩克斯坦也實施高度集中的金融監管機制,作為中央銀行,國家銀行魁獨立行使金融監管只能,對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和其他非金融類監管機構進行監督。
二、“一帶一路”戰略下金融監管合作路徑探索
(一)強化沿線各國央行的合作與協調
首先,要構筑沿線國家金融業監管的合作機制,通過完善的議事機制來建立順暢的溝通渠道和寫作渠道,盡快地簽訂政權、保險、政權等監管合作備忘錄;其次,要縮短與沿線國家簽訂備案部互換協議的簽訂時間,在外匯市場貨幣直接交易的過程中要抓住機會進行本外幣匯兌直通車的開通,減少在貨幣兌換之中的匯率中間套算環節,讓匯率風險能夠降到最低;再次,要和沿線國家進行跨境危機管理協議的簽訂,以便于對沿線國家的金融風險和危機進行有效預警和應對。
(二)實施差異化管理與經營
首先要深入鉆研沿線國家的法律法規、對外貿易政策和投資環境,以及相關的銀行風險防控制度和銀行安全管理制度;其次要充分挖掘自身業務優勢,明確金融文物重點,加強金融業務管理的針對性和監管性;最后要加強對伊斯蘭金融的認知程度,開展差異化經驗。伊斯蘭文化下的金融就禁止存貸款收取利息和投機,在和該地區金融合作的過程中要注重金融服務機制的調節。
(三)發揮多邊金融機構作用
首先,要將亞洲歐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作用調動起來,加強在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實體投資來帶動資本融合和合作,進而創新融資方式,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的金融合作廣度與深度;其次,要構建完善的基金平臺,提升思路基金運用效果,在沿線國家資本市場相互融合和互通的過程中拓展基金投資的范圍,提供更加加強的金融配套服務,探索最佳的金融合作方式。再次,要進行銀行聯合體的構建,擴大金融服的范圍和對象。深化中國和東盟銀行聯合體等的合作,進行貸款授信、銀團貸款等多元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