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丹丹
【摘 要】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音樂這一藝術學科也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被納入了中考當中。而中考開設音樂考試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陶冶情操,提高個人品質和人格魅力,同時發展學生智力。針對此,在平時的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以音樂的人文性為主,音樂的專業技能性為輔設計課堂,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對音樂的熱愛,發展音樂氣質。
【關鍵詞】 初中 音樂 中考 課堂構建
隨著音樂考試納入中考,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如音樂教學流于形式,課堂教學只有簡單的教唱,或者老師干脆成了紀律委員,成為了維護課堂紀律的工具;又如,學生音樂基礎良莠不齊,有的孩子對音樂一竅不通,而有的孩子則大放異彩。這些問題都表明了音樂一直都在畸形發展,學生整體藝術素養匱乏。為此,建立優質音樂課堂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我進行了如下探究,以期在提升學生音樂專業技能的同時塑造良好的氣質,提高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
一、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提高音樂修養
音樂的藝術性決定了校園文化的重要性。因為校園文化環境是學生重要的成長環境,學生每天生活在其中,自然受其滋養。所以,教師要積極組織校園文化活動,為學生打造一個藝術的學習、生活環境,從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情感,促使學生主動走入音樂,了解音樂,進而提升對音樂的認知,提高音樂修養。
例如:在學校內組織開展才藝大賽、校園藝術展演等活動。讓學生“沉浸”在音樂文化當中,充分學習、理解音樂。首先,努力推廣,號召喜歡音樂的學生主動參與;其次,對報名人員進行整合,分層培訓,給學生提供練習和成長的空間;最后,組織分段比賽。根據各項指標進行評分,然后淘汰,優選。由于參賽人員廣,比賽歷時了兩個月之久。在這段時間里,音樂一直在散發著它的魅力,校園內隨處可見的歌聲和琴聲,藝術的氛圍特別濃郁。因而,學生對音樂有了更深層的認識,培養了音樂學習興趣,產生了音樂學習動力。與此同時,利用校園廣播和其他藝術社團,為學生提供展示和拓展藝術才能的平臺,由此可知,組織校園文化活動,既可以營造良好的音樂藝術氛圍,又可以有效傳播音樂知識,在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積極性的同時提高了音樂修養。
二、打造音樂游戲活動,提升專業技能
游戲是激發學生學習原動力的關鍵因素,其滿足了初中生的心理需求。因而,在音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將游戲和音樂相結合,積極構建一些突出音樂元素的游戲活動,借助游戲體現音樂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從而讓學生享受快樂的同時獲取音樂知識,進而提高音樂專業技能,提升音樂素養。
例如:在教學“希望與你同行”中的歌曲《我們一起來》時,為了幫助學生了解人類聲音的分類,用真摯的情感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我們一起來》,我組織了音樂游戲活動,以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首先,我問了一個問題:童聲、男聲、女聲的聲音有什么特點?提出問題之后,學生進行了這幾種聲音的模仿。由此,引出了今天的游戲內容,即讓學生模仿童聲、男聲和女聲演唱《我們一起來》。介紹游戲之后,讓學生自由選擇模仿對象,有一部分學生選擇了童聲,一部分女生選擇了男聲,還有一些男生選擇了女聲。然后,告訴學生游戲規則。即在整個學習《我們一起來》歌曲的過程中,學生都要用選擇的假聲,如果中途有學生使用“真聲”則從游戲中淘汰。最后,進行歌曲的演唱學習。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為了獲得比賽的勝利,學生的精力高度集中,快樂且高效地學習了歌曲,提高了音樂專業技能。可見,組織音樂游戲活動,可以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放松的狀態下學習音樂,從而增強音樂學習質量,打造優質音樂課堂。
三、創新音樂考核方式,發展音樂素質
音樂考核既是檢驗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又是滲透樂理知識,發展音樂素質的重要資源。因而,教師要重視音樂考試,發展、創新考核內容和形式,如練耳測試、樂器演奏比賽等,讓學生主動展示音樂技能,體驗音樂魅力,發現自身不足,從而達到在考試中培養音樂熱愛,發展音樂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完“龍的傳人”之后,我組織了一次班級小考核。此次考核,我并沒有沿用之前的試卷形式,而是采用了“班級小型音樂會”的新型考核方式。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弱化考試的儀式感,更真實地展示學生的水平;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專業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音樂素質。首先,公布“班級小型音樂會”的考核內容。即學生從整個單元當中選出一項音樂表演內容創作表演,表演形式可以是單人,也可以是群體。其次,組織公演,進行現場考核。在考核的過程中,學生既增強了音樂實踐能力,提高了創造力,又獲得了音樂成就感,增加了音樂學習自信心。最后,針對考核結果,我進行了評價。評價以鼓勵為主,引導學生發現音樂特長,發展音樂學習熱情。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增強了音樂素質。
總之,在音樂列入中考的警鐘下,教師要重視音樂課程教學,精心規劃音樂課堂,以素質教育的理念為依托,組織“理念知識與藝術氣質”并行的音樂教育活動,從而提高學生音樂素質,打造優質音樂課堂。
參考文獻
[1] 佴世鳳.中考音樂教改之我見[J]音樂時空,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