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孔斌
摘要:學習金字塔理論(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國著名學者、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于1946年提出來的,它帶給我們高職院校教師的啟示之一便是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助力于我們的常規教學。本文重點論證了高職院校中踐行學習金字塔理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兩點建議。
關鍵詞:學習金字塔理論? ?教育技術? ?高職院校? ?教學
一、學習金字塔理論
學習金字塔理論(Cone of Learning)是由美國著名學者、學習專家愛德加.戴爾于1946年提出來的。他以美國緬因州為調查研究點,研究不同的教學方式對于知識在學生大腦中的保持力的影響,作出具體的分析,并通過百分比的方式呈現知識的留存率或保持率,最終形成了金字塔的理論。戴爾將學習方式具體分為聽講、閱讀、視聽、演示、討論、實踐和教授給他人等七種,其中前四種均為被動學習,后三項則為主動學習。經過實驗和分析后發現經過兩周的學習學生的學習內容平均留存率分別為5%、10%、20%、30%、50%、75%和90%。顯而易見,不同的課堂學習方式直接會導致不同的學習效果,作為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力求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從以上數據就能看出,主動學習的學習效率顯然要比被動學習更高一籌,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越強,其學習效率越高。
二、高職院校中踐行學習金字塔理論的必要性
鄧小平同志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明確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要求。簡而言之,教育是為了未來發展培養人才,教育需要與時俱進。作為新時代的高職院校教師,我們不僅僅應該站在學術的前沿,更應該站在教學實踐的前沿,應該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作為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引爆點,同時還要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參與互幫互助,讓學生的學習由內而外開展,實現真正的高效。
首先,這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和我國基礎教育相互銜接的要求。2002年新課改已經在中國中部分省市開始試點,到目前為止全國已經被新課改完全所覆蓋。學習金字塔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人本主義六年等新課改支撐理論,在中學階段不僅僅被教師所學習和實踐,還不斷的被滲透到學生的認知中。不論學生的成績如何,最起碼他們已經受到了新課改的浸潤。而在中學的新課改理論實踐過程中,相當部分教師已經接受了學習金字塔理論,掌握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等各種新課改支撐理論,其中實踐最多的就算是學習金字塔理論了。而這些理論在中學的實踐途徑就是通過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得以實現,即我們所謂的現代教育技術。暫且不論中學老師對于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的深度和廣度有多少,但是至少對于中學生來說,在課堂上使用現代技術已經是一種常態。然而,在目前中國的高校教育教學體制中,尤其是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新課改理念以及一些相應的知識理論實踐到位者還是很少的,更多的高職院校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法,這就很可能導致高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極大不適應,進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高校的辦學質量。這其實類似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屬于社會學所謂的荊輪效應。
其次,這是學生三觀和性格發展的關鍵時期的要求。就目前我國公民受教育基本情況來說,進入大學的學生一般年齡都在18歲左右,對于個體來說,18歲左右正好處于青春期向成人過渡的關鍵階段,其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定型,性格也正在發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階段的個體開始出現自我意識,而且非常強烈要求,并形成了獨立的思想和認知。蘇格拉底就曾說過,有思想力的人才是萬物的尺度,這個階段的學生剛好處于思想力蓬勃發展的階段。我們發現生活中總有一些上了年紀的人會感慨:現在的孩子是越來越聰明了!縱觀人類發展歷史,人這個族群的智力發展水平其實是相當緩慢的,因為一個生命軀體的死亡就意味著其在一生之中所掌握的所有知識和技能終將被格式化,而人類所積累和總結的文化知識卻是呈指數級增長的,且被以文字等各種載體記錄了下來。而為什么今天的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呢?這就要歸功于現代發達的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了。廣義的現代教育手段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了解世界和未知事物的方法、多元思考和可能性路徑,廣大學生正是受益于現代教育技術才能最大可能地迸發出其思維的火花,進而更靠近一個完整的、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他們更加傾向于成為一個獨立的個性自我,而不僅僅是繼承或者復制他人的想法甚至是人生。他們中相當部分學生開始對讀書是否有用產生了一定的質疑,并有相當部分學生已經開始認識到并不是書讀得越多越好,若是書讀的多卻不加思考,那只能算是單純的知識的累加,到了一定程度反而會造成學習變成了負擔,而只有在書讀的多的前提下還多去思考的越多的時候,我們才能清楚的看到,其實我們知道的很少,這樣便能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而學習金字塔理論剛好解釋的是學習者怎么樣才能在將知識消化到位,并最大程度的促進學生個人思考。其中以互聯網和多媒體技術為主力的現代教育技術,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的過渡,并能夠實現學習效率的最大化。
再次,這也是高校學術理論研究價值所在。眾所周知,高校主要從事的是相對高端的學術理論研究,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什么樣的學術理論研究結果或成果最終都要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這樣才能發揮其終極價值。從高職院校的身份定型來看,它們首先是教學單位,其次才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機構,教師對于學術的研究則是第三位的。高校的科研成果是否有用,以及有用到什么程度,得在自身教學的過程中來實踐和論證。而在今天這樣的一個互聯網如此發達的時代背景之下,高校如無論是做學術理論研究還是學術實踐研究都要與時俱進,一定要緊密結合當前教育教學實踐發展的脈搏,尤其是教育技術的發展,如果閉門造車,其研究則是沒有任何價值的和可操作性的,只能算是對于國家學術資源的一種浪費,對于學生來說更不能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鑒于以上理由,我認為以學習金字塔理論視角分析,將當前的教育技術貫穿于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的始終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具體的教育技術落實與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一定要立足于本校具體學科的學生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并且一定要重視策略的選擇和運用,做好課前教學研究,備課不僅要備學生,還要備老師,備教材,備教學媒介的發展情況,與時俱進,處理好每一個環節,爭取竭盡全力,借助各項資源,將我們的教育教學效率發揮到最大化。
三、高職院校中以學習金字塔理論為視角踐行學習金字塔理論的建議
結合個人多年在高職院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經歷,以及嘗試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多次實踐教育技術,并閱讀大量的相關參考文獻及論著后,我認為想要在學習金字塔理論的指導下,以教育技術來輔助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我們至少可以考慮從兩個方面出發。
第一,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技能。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對于大部分高職院校教師來說,其對于教育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最多就是利用課件上課。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很多教師尤其是文科類教師和年齡偏大的教師,甚至存在連課件都不會做的問題,在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的強烈要求之下,他們也會用課件上課,但是他們的課件往往是做一次就要用很多年,經常不及時更新,更不用說做到與時俱進了。況且現代教育技術可不僅僅包括做課件,還包括其他的更為廣泛的內容。課件僅僅是其中最基礎最簡單的一部分。根據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來看,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換言之,教師的教學方式應該是多樣化的、可選擇的。但是如果老師只會做課件或者用課件的話,那無論對于學生而言還是對于教師本身來說,在教法和學法上,其選擇性本身就是唯一的,這對于習慣于接收新事物的學生來說是完全沒有吸引力的。因此與其抱怨高職院校的學生基礎差或者底子太薄弱,還不如從教師方面多想想辦法,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入手,借助現代教育技術來盡最大可能來縮短高職院校學生與其他二本、一本甚至重本類學校學生的差距。當然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技能,不僅僅是教師自己的事情,還應該更多是學校的事情,這應該是一個龐大的教育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齊心協力方能實現。
第二,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擺正教學和科研的位置。在當前中國的高校教育教學系統中,很多教師往往把自己的教研放在第一位,反而將教學放在第二位甚至更后位。在個人而言,這種現象是非常不正常和不負責任的。因為作為高校,我們首先是一個教學單位,其次才是科研單位。所以教育教學理念的轉變不僅僅需要學校做出巨大的犧牲和調整,還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方能實現。從近些年國家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力度和步伐來看,我們相信這種轉變將很快就能實現。
總之,從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發展情況來看,使用教育技術已經是不容回避的趨勢,而學習金字塔理論也充分證明了教育技術在高職院校教學中踐行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做的便是努力武裝自己,潛心學習理論,結合實踐,以現代教育技術作為媒介和載體,促進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祁若溪.“學習金字塔”理論在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8,(16).
[2]丁瑩瑩.談學習金字塔理論指導下的高職英語詞匯教學[J].才智,2018,(09)
[3]譚君霞.高職翻轉課堂教學實踐研究——以S高職學院商務英語寫作課為例[D].重慶師范大學,2016年.
[4]李方橋.學習金字塔理論在高職院校有效課堂建設中的應用——以飼料分析與檢測課程為例[J].河北職業教育,2018,(03).
(作者單位:蘭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