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容 唐迎佳
摘 要:微信公眾號是實現科技期刊新媒體融合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分析總結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欄目設置、推送內容、推送節奏、宣傳推廣和人員配置等方面提出改進策略,以增強科技期刊的競爭力,發揮更大作用。
關鍵詞: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移動通訊為主要載體的新媒體快速崛起,新媒體以其開放性、互動性、多樣性、靈活性、及時性等特點受到了人們的青睞和廣泛使用,對傳統媒體產生較大沖擊,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科技期刊也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借助這一平臺將期刊與廣大作者、讀者、編委及審稿專家聯系起來,也取得了不俗的效果[1]。但也面臨著用戶關注度低、推送內容傳播不佳的問題。筆者結合創建和運營微信公眾號的實踐,談一談這方面的想法,和同仁們交流,以尋求促進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更好的發展。
一、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存在的問題
因科技期刊的特殊性使其期刊社在微信公眾號方面的投入參差不齊,很多期刊社的側重點在于前期的創建,內容上也只注重稿件查詢、期刊簡介等基本內容,而忽略了后期的運營,如用戶的數量、閱讀量等。
1.信息推送頻率過低/過高
如今,微信已成為大多數人日常交流溝通和獲取信息的主要平臺之一。目前部分微信公眾號平臺信息推送的頻率低,更新速度慢,缺乏實時性,一些有效信息不能得到及時傳播。但也有部分微信公眾號信息推送頻繁,每天更新,而且每次發布的文章數量多、篇幅大。筆者認為信息推送頻率過低、過高都不適宜,前者容易被用戶遺忘,后者容易讓用戶忽略。
2.傳播形式單一
經常關注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的用戶知道,很多科技期刊的微信公眾號內容枯燥,形式單一,比如學術論文照搬紙質版,專業性強,新聞通知沒有做二次處理,更別說主動策劃一些選題,組織一些線上活動,沒有把握微信公眾號的特點,關注度逐漸降低,非常不利于微信公眾號的長期運營。
3.宣傳力度不夠
雖然申請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由于關注群體大多是單位職工及身邊朋友,用戶關注度一直不高,加上宣傳力度不夠,最后往往導致瀏覽量不高,宣傳效果不佳[2]。
二、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策略
1.規劃欄目設置
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欄目的設置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欄目的規劃可以結合期刊特點和期刊想傳遞的信息來分類,分為固定欄目和浮動欄目2大類。固定欄目的內容包括期刊簡介、在線查詢、投稿須知、期刊目次、過刊瀏覽等內容,浮動欄目可以發布行業熱點、編輯部動態、相關資訊等內容以推送的方式呈現。
2.創新推送內容
選擇微信公眾號推送時,編輯應充分考慮選題是否為熱點,是否有話題性,是否能改成公眾號讀者容易接受的內容。如果是論文,切記與紙質期刊一樣。科技論文篇幅較長且專業性強,應根據新媒體的特征進行加工。一是標題要簡明扼要且亮點突出,多使用疑問句而非陳述句,勾起作者的閱讀欲望。二是正文內容要言簡意賅且觀點明確,不必太細,添加與文字匹配的插圖、音頻視頻。既簡潔高效地介紹了論文的研究內容和核心觀點,又消除了行業專家與普通讀者之間的隔閡,還能為文章引用和推廣提供幫助。三是排版設計,要符合手機閱讀的習慣,比如字體的大小、字間距、行間距,版式設計等[3]。
除此之外,編輯可以通過后臺來查看哪些信息的閱讀量最高,是讀者需求的,并認真分析這些數據,再作出調整。特別是首條內容的選材更要精挑細選,以此吸引用戶眼球。
3.把握推送節奏
推送消息時,編輯應把握好推送信息的數量和頻率,建議2~3天推送一次,每次推送2~4篇內容即可。如果推送次數/篇數過多會給用戶一種滿屏內容的感覺,不愿意點擊閱讀。推送次數/篇數多少,不具有曝光度效應,不易吸引用戶,容易造成用戶流失。
推送時間也要有所選擇。研究表明,大多數用戶空閑的時間段是:1800~2000和2000~2200[4]。因此,為有效提高公眾號關注度,應選擇這兩個時間段之一作為固定的推送時間。推送時間固定,易于培養用戶的閱讀習慣,抓住用戶的碎片化時間,有利于公眾號的傳播。
4.注重宣傳推廣
想獲得更多用戶的關注,除了重視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外,推廣也非常關鍵。科技期刊可利用多種途徑進行推廣:官網、采編系統、微信一體化,可以達到吸收優質稿件、增加微信粉絲、提高網站點擊量的目的;在紙質期刊顯著位置刊登微信二維碼;在官網等自有媒體上進行宣傳;在投稿作者中推廣,如在處理稿件時在文中告知作者,可關注期刊微信公眾號進行查詢等;通過主管、主辦單位推廣;活動推廣,在科技期刊主辦或編輯參加學術活動時,在展示宣傳資料或贈送雜志等方法,來提高期刊微信的關注人數,擴大期刊影響力。
5.聘請專職人員
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不同于科普類期刊,科技期刊專業性強,對微信公眾號編輯的要求更高。微信專職人員不僅要具備相關專業知識,還要能根據用戶的喜好策劃選題。因此,科技期刊必須重視微信公眾號編輯隊伍建設,挖掘思維靈活、有創造力、喜歡創新、有新聞敏感性的編輯擔任新媒體工作,并鼓勵其進行內容創作和改編[5]。專職人員運營,會增加成本投入,目前大部分期刊都是兼職人員,如想辦出特色,需要有資金支持和專職人員(團隊)運營。
三、結束語
在數字化閱讀與網絡化辦刊環境下,期刊微信公眾號受到了越來越多科技期刊的重視。不同期刊因發展狀況不同,微信公眾號發揮的作用也有所差異,但無疑給科技期刊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各科技期刊應根據自身定位及發展水平進行適當調整[6],不斷探索,找到適合自己期刊的運營策略,提升期刊影響力和品牌認知度。
參考文獻:
[1]平靜波、郭征.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模式探析[J].報刊觀察,2018.8(上):26-27
[2]陳奇.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運營現狀及策略分析[J].創新科技,2018.18(6):82-85
[3]張逸群.如何利用微信平臺提升科技期刊品牌影響力[J].新聞研究導刊,2018.9(5):28-29
[4]邵松、喬監松.期刊學科分類對期刊評價的影響[J].科技與出版,2017(3):119-125
[5]付麗萍、代萬雷、李仲先.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優質內容的創作思路[J].出版廣角,2018(5):48-50
[6]劉新永、楊小萍、林玲娜、黃金澤.科技期刊微信公眾號構建及運營若干思考[J].中國農業信息,2017.09(下):35-37
作者簡介:
楊智容(1987--)女,四川巴中人,中國兵器裝備集團自動化研究所有限公司《兵工自動化》編輯部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