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陳松
【摘 要】 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學生在學習中的心理健康受到了更多的關注,傳統教學模式難以讓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身心健康,尤其是對于九年級這個初中教育關鍵階段更需要引起注意。為此,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有效地心理疏導,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其樹立學習自信心,要引發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還應該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九年級 心理疏導 滲透 策略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到了初中九年級,學生對語文學習容易產生厭倦情緒,有的學生讀書時間越長,學習語文的熱情就越低,還有的學生會對即將到來的升學考試存在焦慮害怕的情緒,這些心理問題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語文這門學科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在九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發揮學科的獨特優勢,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的滲透,讓他們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參與到學習中,不斷取得學習進步。
一、進一步培養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
當前有很多九年級學生存在嚴重的偏科現象,對于語文這種不能短期見效的學科學習缺乏思想重視,一些以往語文學習好的學生也逐漸失去了學習熱情。在面臨中考的壓力之下,學生為了應付考試雖然能積極學習,但也只是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不能積極的思考問題,所以在語文學習上存在著較大的問題。興趣是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心理追求,是最活躍的因素,到了九年級這個階段,初中語文教師應該分析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進一步培養他們對語文的學習興趣。首先,教師要注重合理調控課堂氛圍,創設愉悅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做課堂上的主人,引導他們以最好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其次,教師還要注意抓住各種機會,為學生創造實踐參與并享受成功的體驗,尤其是對于那些語文成績差、自卑、厭惡學習語文的學生,更要注重對他們給予鼓勵,比如讓他們回答一些比較簡單的題目,抓住他們的閃光點,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后,還應該注重課外活動的開展,適當減輕課業壓力,這樣更能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產生想學、要學的欲望。
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九年級學生就要面臨未來中考的壓力,進入了備考復習階段,此時有很多學生會感到心情很緊張,情緒焦慮,而且當他們付出努力后短期內看不到語文進步的效果,就可能會心灰意冷,認為語文很難學,也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這種消極學習的心理是需要引起重視的,樹立學習的信心是心理疏導工作的重要內容。語文這門學科的學習是需要點滴積累才能看到效果的,當學生語文學習成績依然不高時,此時教師要引導他們對自己進行全面客觀的評價,反思自身學習中的問題,是因為努力程度不夠或是努力的效果不好,然后幫助學生進行解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學習實際情況,制定階段性的學習目標,將學習任務細化列出,具體到每一天、每一周,然后根據計劃進行嚴格執行,并根據實施情況適當調整,最后要進行總結分析,明確所獲得的學習效果。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語文課文中的故事對學生進行激勵,為學生們詳細講述那些具備堅強意志和抗挫品質的人物故事,比如人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下冊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能讓學生明白應該辯證地看待問題,即使是暫時失敗了,在努力后也會取得成功,再比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那種不畏困難、堅定不移的精神,同樣對學生的學習也是一種激勵。
三、引發學生與文本的情感共鳴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的特征,語文教材中選入的課文一般都是生動形象、內涵深刻的,學生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能夠學習語文知識,還能夠感受到作品中的深厚情感,看到生活中的真善美,引發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共鳴,起到陶冶心靈的作用。情感是人格構成的重要心理因素,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借助課文進行情感教育,謳歌真善美,鞭撻不良因素,可以促使學生內心的凈化。因此,在初中九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借助教材中文章的人或事,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潛移默化地熏陶他們的情感,將心理疏導教育滲透其中,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始終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例如《雨說》這篇課文,這是一首飽含深情的詩歌,現代詩人鄭愁予將春雨賦予了擬人化的意象,語言靈動多情,展現了詩歌的節奏美、意境美和人情美,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喜悅、歡快的語調朗誦這首詩,體會明麗清新的風格,研究雨的到來、雨的邀請、雨的來意、雨的祝福這四個部分,體會詩人對中國兒童的熱切期待和美好祝愿。當學生感受到這些時,就會認識到自己作為一名青少年,一定要不負寄托,努力學習,爭取成長為未來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四、有目的地開展必要的心理輔導
九年級學生的心理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但卻不穩定,容易出現一些心理問題,所以初中語文教師在平時要對他們細心觀察,分析學生的個性心理狀態,然后針對性地、有目的地開展必要的心理輔導,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引導他們更好地學習和生活。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可以采取樹立榜樣的方式,邀請高中生來和九年級學生開展座談會,讓他們充分地溝通交流,傳授經驗,幫助九年級學生更好地面對學習考驗,還可以邀請大學生講述奮斗歷程,分享人生經驗,這都能夠都為九年級學生樹立良好幫助,指引他們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另外,還可以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優點和不足,端正學習和生活的態度,尋求心理平衡。
總之,在九年級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進行心理疏導的滲透,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關心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引導他們化“壓力”為“動力”,深入開展素質教育,逐漸消除學生在學習中的消極心理,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學習中,從而更好地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1] 王艷春.中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中國培訓,2015(20):279.
[2] 陳曉娟.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04):100.
[3] 林志峰.九年級語文教學滲透心理疏導的策略研究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04):52.
[4] 田霞.心理疏導在初三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措施探討[J].讀天下,2017(11):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