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左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邁進,傳統的初中數學模式已太過陳舊,不符合新課程的教學要求,迫切地需要改進和優化數學教學方法,尋求新的教學模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響應新課改的號召,積極探索和實踐符合新課程教學理念的新穎教學方法,從而促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得到提高,進而促使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得以顯著日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優化;問題;情境;合作;實踐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為了追求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更多地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而忽略了學生數學思維和運用能力的培養。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和能力提升為重任已經成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積極地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探索、研究和實踐新穎的初中數學教學方法,以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情境,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
問題是啟迪學生思維的導火索。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果能夠結合具體的實際生活,創設真實有效的問題情境,以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必然能夠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啟迪,而且讓學生認知到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要點,從而促使學生的應用意識得以增強。當然,初中數學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本班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考慮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過易過難的問題都不能引起學生的思維興趣,只有在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上提出問題,才能引導學生對新舊知識進行對比、聯系,從而促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延伸出新的知識。
例如,在學習《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創設問題情境來啟迪學生的數學思維。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海上日出的圖片,并提出問題:“從這一生活情境中你們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馬上就能想到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樣,我通過海上日出來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啟迪了學生的數學思維。之后,我又利用航海中輪船航線與暗礁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怎樣避免輪船性質的過程中發生觸礁的危險”問題。這樣,我將數學知識與鮮活的生活實例相聯系,并提出了具有探究性的問題,促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了啟迪。
二、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他們習慣于接受教師的順向思維,從而容易產生思維定式,這樣對學生的思維培養極為不利。隨著新課程改革步伐的不斷邁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成為了初中數學教學的主旋律。而自主、探究、合作成為了極力倡導的學習方式。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時,一定要積極地為學生搭建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平臺,讓學生通過與同伴、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對數學知識進行主動探究,并促使自身的思維得以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而促使自身的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并提高。
例如,在學習《用列舉法求概率》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開展合作學習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課上,我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聯歡晚會為背景,創設了轉盤游戲的趣味情境,引導學生合作探究“停止轉動后,哪個轉盤指針所指數字較大的可能性更大”。我讓各組學生動手制作兩個不同的轉盤,并通過旋轉轉盤、記錄結果來分析“事物出現的概率問題”。這樣,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積極討論,從而利用列表法得出了結論,實現了有特殊到一般的總結歸納方法,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滲透數學文化,深化學生的數學思想
數學知識的發展歷經了千百年,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數學知識,不應該只是單純的數字、符號和公式,而應該將其背后做蘊含的深厚文化傳遞給學生,用數學文化來潤澤數學課堂,從而促使數學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統一,讓學生的數學素養得以逐漸培養。數學文化主要是指數學史、數學美、數學應用和數學思想方法等。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數學知識中蘊含的數學文化來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受到良好的數學文化熏陶時,能夠吸收其中包含的數學思想方法,并加深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和運用。
例如,在學習《一元二次方程》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我就通過滲透數學文化來深化學生的數學思想。本章的引言部分引入了黃金分割數的概念,于是,在課堂上,我就將黃金分割的生活實例搬到講臺上,如芭蕾舞演員踮著腳尖跳舞、女人愛穿高跟鞋、世界著名雕塑斷臂女神維納斯、古埃及護膚金字塔的建筑比例等等,讓學生認識到了黃金分割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同時,帶領學生學習了黃金分割數的計算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受到了數學文化的熏陶,而且吸收了黃金分割中所包含的數學思想,在今后的實際生活中能夠靈活運用黃金分割的實例來解決問題,從而促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得到了增強。
四、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更為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企圖用大量的數學練習題來提升學生的數學技能,這樣的教學使得數學與實際生活相脫離,學生在學習到了數學知識以后卻沒有形成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對此,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在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耳、目、手、口、腦等多重感覺,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從而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以培養。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旋轉》這部分內容時,我就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課上,我借助多媒體技術來展示生活中關于旋轉的實例導入新課內容,然后以學生的活動為主線,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來參與數學知識的形成、發展過程,讓學生在觀察、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索和發現圖形旋轉的性質。課下,我給學生布置了探索實踐任務:1、自行設計一個繞一點旋轉60°后能與自身重合的圖形,2、探索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利用旋轉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請寫出具體的生活實例。這樣,我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數學實踐活動,促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培養。
總而言之,隨著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必然會退出歷史舞臺,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勢在必行。因此,初中數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教師更應該走在改革的前端,積極地探索更為新穎、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以促使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得以優化。
參考文獻:
[1]趙小云,盧曉忠.論現代教育技術支持下的探究活動[J].數學教育學報,2006(3).
[2]陳晨.如何采取有效對策實現數學課的有效教學[J].新課程學習,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