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瑞
【摘 要】高職院校頂崗實習存在著實習崗位與專業匹配度低、學生對實習的重視程度低、教師指導缺乏針對性、實習評價機制不健全及實習和就業關聯度低等諸多問題。在“互聯網+”背景下,發揮互聯網的及時性和開發性等優勢,為頂崗實習提供新的思路,從學生、學校及企業等角度提出提升頂崗實習效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互聯網+”背景;高職院校;頂崗實習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07-0273-02
1 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現狀分析
1.1 實習崗位與專業匹配度低
頂崗實習是指高職院校學生在基本完成兩年的專業學習之后,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參與相關專業崗位工作實踐,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際工作的一種實踐性教學形式。頂崗實習對學生的能力鍛煉起到很大的作用,具有挑戰性。但是,就目前各高職院校的實習活動開展情況反饋,實習崗位與專業匹配度普遍較低,特別是財經類專業,多數畢業生從事非財務類工作,例如銷售、文案、服務類。究其原因是實習單位多為學生自主聯系確定,院校無充分的實習單位資源供畢業生實習。此外,企業不愿意耗費時間、精力培養學生,往往將實習生分配到技術含量低的崗位上,進行重復的機械式勞動。頂崗實習的目的無法實現,也造成學生對工作熱情的減退,對職業生涯的困惑。
1.2 學生對待實習的重視程度低
高職院校為了加強學生的實習管理工作,普遍使用實習平臺,目的是將實習指導教師和學生連接起來,及時掌握學生實習動態,解決實習中的問題。但是,實際的使用情況卻不容樂觀。一是對實習周報和月報的任務采用應付態度。每周的工作內容寥寥數語,問題反饋基本沒有情況,指導教師無法真實了解實習過程,無法給予針對性的指導意見。二是實習平臺的使用效率不高。學生在為期6個月的實習時間內,登錄次數有限,集中完成周報、月報,相關實習的通知回復速度較慢。三是學生對頂崗實習的認識不足。多數學生認為踏入實習崗位就是畢業,工作內容完成情況與學校已無關系。頂崗實習是一種實踐性教學活動,需要學生認真對待工作任務,及時反饋問題,將專業知識運用于工作,檢驗學習成果。
1.3 教師指導缺乏針對性
實習指導教師擔負著學生實習期間的業務指導工作,要保持和學生的聯系,幫助學生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目前,1名指導教師負責20名以上的學生,并且教師和學生之間不熟悉,不了解學生的專業掌握程度和學習態度。學生通過實習平臺提出問題,但平臺目前尚不具備及時提醒功能,問題解決的時效性差。學生實習崗位多種多樣,而指導教師的分配是基于本專業教師,例如財經類學生從事銷售崗位提出的管理問題,可能是專業課教師無法解決的。因此,指導教師的指導任務量重,專業問題限制等都使得指導缺乏針對性,指導效果差。
1.4 實習評價機制不健全
頂崗實習作為實踐教學的一種形式,最終需要給予分數評定。目前,實習考核主要依據書面材料,由指導教師打分,分為不合格、合格、良好和優秀4個等級。判定的標準局限于由學生提供的實習周報、月度小結和實習總結等書面材料,對于實習的過程性考核缺失。由此造成部分學生鉆考核標準的漏洞,借助人脈資源獲得實習考評的資料,而實際卻未參與實習活動,使得頂崗實習活動流于形式。因此,過分依賴書面材料的考核方式是不科學的,需進一步改進。
1.5 實習和就業的關聯度低
學生初次實習的單位和最終就業的單位常常不一致。在為期6個月的頂崗實習期間,個別學生頻繁變更實習單位及工作崗位。究其原因主要如下:一是學生對于自身定位模糊,缺乏職業規劃。二是學生自身的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固,無法勝任崗位需求。三是學生無法適應實習單位的管理制度,人際交往能力差。因此,在進入頂崗實習環節前,學校需要開設相應的就業指導課程,從專業素養、心理素質、職業規劃等各角度對學生進行教育。
2 “互聯網+”背景下實習管理模式的新探索
2.1 發揮互聯網的及時溝通功能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導能做到及時互動。在學生遇到問題時,通過網絡平臺發布求助信息,不僅指導教師可以看見和回復,還可研發討論區功能,將問題公布在班級平臺上,凡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同學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集思廣益。對實習平臺的功能進行開發,設置獎勵機制,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在討論區,定期舉辦經驗分享會,工作收獲或失敗教訓都可以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分享,共同借鑒,共同進步,加強班級凝聚力。
2.2 發揮互聯網的開放性特點,招募實習單位
學院可以通過互聯網發布畢業生實習需求信息,進行實習企業的招募。按照實習崗位進行分類,統計畢業生數量,招募適量的企業,滿足頂崗實習的專業對口要求。院校的就業指導部門配備專門人員進行企業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對實習企業的規模、薪資水平等進行詳細登記,便于學生快速找到適宜的實習崗位。
2.3 加強網絡平臺對實習過程管理功能
現有的實習平臺提供的功能強大,但是實際卻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例如,通過實習平臺的位置簽到功能,可以幫助指導教師掌握學生的實習地點,確定其是否按時到崗。實習周報的內容可以提供文字、圖片或視頻資料,老師能更清晰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工作環境和實習內容。研發師生互評系統,學生對于指導教師的實習指導的滿意度進行評價,督促教師認真對待指導工作。
3 提升實習效果的對策建議
3.1 從學生角度出發,鞏固專業知識,做好職業規劃
學生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是進行頂崗實習的前提條件。在校學習期間,學生需要努力學習專業課,考取必備的從業資格證書,這是順利就業的上崗證。在此基礎上,學生嚴格要求自己,提升專業技能,爭取取得相應的專業等級證書,提升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做好職業規劃,入學時就要了解所學專業的常規發展路徑,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發展道路。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畢業時可以有如下幾種選擇:一是專升本,適合數學、英語專業課等成績優異的學生;二是就業,適合實踐能力強、社會交往能力突出的學生;三是創業,適合吃苦耐勞、擁有強大心理承受力的學生。學生先進行自我評估,再請教輔導員或向具有豐富社會工作經驗的人員咨詢,最后做出最優選擇。
3.2 從學校角度出發,做好頂崗實習的配套服務工作
一是建立科學的頂崗實習評價機制,加強實習過程考核,量化實習內容的分數,使得實習成績客觀公正。將評價機制和實習管理平臺進行有機結合,充分利用實習平臺的功能,讓學生隨時掌握自己的分數,及時糾正實習中的不良行為。二是配備專業過硬、責任心強的指導教師。在指導教師的選拔上,優先考慮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便于解決學生遇到的各類問題,此外要考量教師的工作量,實習指導教師的日常教學任務可適當減輕,確保指導教師有時間、精力對頂崗實習保持關注,做到指導的及時和有效。三是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學校是聯系學生和實習單位的中介,學生及時與學校聯系反饋實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實習單位向學校反饋學生的頂崗實習表現。因此,學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做好學生和實習單位的溝通協調工作,有利于實習的順利進行,也為學生與單位達成就業意向提高了可能性。學生通過頂崗實習鞏固了專業技能,企業通過實習活動選拔了優秀員工,實現了雙贏的局面。
3.3 從企業角度出發,促進產教深度融合
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背景下,推進辦學主體的多元化,確定企業在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企業積極參與專業設置、課程建設、教材編寫等,實現校企深度融合,為學校培養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提供有益思路。企業大力支持頂崗實習活動,可以從實習生中選拔出優秀人才,成為企業的儲備人才,為企業注入活力,從而為企業生存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 考 文 獻
[1]李春玲,劉天祥.基于“互聯網+教育+頂崗實習”的相關問題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22):182-183.
[2]李平,胡宇琛.基于移動端的高職院校頂崗實習管理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8,39(35):99-100.
[3]劉淑芳,賀永明.工學結合理念下高職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探究[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20(6):14-16.
[4]萬云.機械類預就業頂崗實習學生管理模式新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1):150-151.
[5]樊麗明.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N].人民日報,2018-01-08(7).
[6]陳壽燦,嚴毛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的大商科創業型人才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2017(8):96.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