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學習習慣”是指以學生為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一時不易改變的學習行為。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說:“習慣是人生的主宰,人們應當努力求得好習慣”。我國教育家陳鶴琴先生則說:“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俗話說:“習慣成自然”,好習慣就像是我們生命的枝上盛開的一朵美麗的小花,學生能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們的成功與否至關重要。
關鍵詞:學習習慣;不良習慣;矯正;探討
大綱指出:“教師要按照各個年級的教學要求,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要著重培養學生認真讀書、認真思考的習慣,預習和復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和檢查作業的習慣,看書報和聽廣播的習慣,勤動筆的習慣?!本C合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上的不良習慣,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 后進生
此類學生是在學?;虬嗉壞酥晾蠋熝劾镒钭盍钊祟^痛的,因其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都是受外部不良環境影響及自身的薄弱意志相互作用的產物。在對待此類問題學生時,就應當真心愛護,堅持正面教育,即“只能心疼,不能頭痛”。教師對后進生的教育,應當先進行自信心教育,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期待,尋找“閃光點”,給予機會,激勵進取,發揮特長,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學會賞識,允許學生的反復,在反復中教育,逐步改變,對家長不能采取極端的方式,而應時常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多注意在家庭中對孩子的教育、督促,同時對于家長亦可提出注意自身形象的要求,言傳身教,共同改正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從現代學生身上往往會發現另外一種現象,許多的事最先知道的不是教師、父母,而是同學,許多的事在解決和發生中,同學是最親密的,可以運用這一特點進行同學教育,實行“手拉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或“一幫一”以同桌為對,及時發現和幫助其養成克服困難,積極向上,從而改變其身心上的不良現象,相信只要我們廣大教師努力做好這一系列工作,學生身上的不良現象就會有很大的改變,會成為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 智優德差生
智優生是只是在學習上取得優異成績,在其心理及外在的行為習慣上有嚴重缺陷制約其發展的學生。具體表現在驕傲自大,自私無情,愛慕虛榮,意志薄弱,性格較孤僻,輕視實踐。對于這部分學生應采取區別對待,一分為二,不能只看到其學習好這一面,應盡其所長,讓其正確運用自己的長處,多關心幫助別人,同時教師給予適當的引導,激發其熱情,矯正其驕傲自大,自私無情的心理,創設逆境,培養意志。除了正確引導外,還應當有意識地、人為地創造一些逆境,磨煉其意志,有時再苦也應該苦苦孩子,對此部分學生,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多方合作,有時學生的不良表現多來自家庭,家長的人才觀對學生的不良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所渴望的,但在具體的表現上卻放任自流,只要學習好,子女的“非禮”行為、懶惰行為就被忍耐遷就,實行學習外的一切包辦,久而久之則形成了成績好了,思想壞了或是冷酷無情,處處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我們既要對學生進行品質轉化,還要耐心地對家長進行教育觀念的轉化,力爭做到家校聯合溝通,雙管齊下,這樣才能使智優德差生成為真正的“人”和“才”。
三、 中等生
這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特殊在于他們占班級的大多數,同時,既不是教師心目中的好學生占有重要地位,又不是教師心目中的壞學生令人嫌棄。曾經在某一段時間,學生中有這么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就是“要想讓老師記得好,要么就學習好,要么就不停地給老師找麻煩,你如果處于中間,老師對你的印象就沒有”。的確,這部分學生的另一個特殊就是被忽略的群體,他們身上的具體表現形式:得過且過,過一天算一天,無自信心,缺少競爭意識,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進取心。
隨著教育的深化,要求教師轉變觀念,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及其每一個方面,端正教師教育思想,因而教師無視中等生的觀念將會有大的改觀。在具體的施教中,可以將中等生作為重點,授課時,注重因材施教,針對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錘煉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避免教學過程中“冷場或優等生舉手,中等生漠然,差生低頭無語”的場面。在班級管理中,大多數教師習慣于將品學兼優的學生評為班干部,或者也會讓少數差生參與班級管理,殊不知這一做法使能代表班級的中等生游離于班級管理之外,使大部分的人產生自卑、失落的感覺。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最要顧慮的是中等生,只有增強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才能使他們產生進取心,增強競爭意識,調動他們各方面的積極性。制定一些切合實際的目標,目標激勵對于中等生而言是最好的良方,中等生有時會產生不甘落后于人的心理,只要目標切合實際,讓他們“跳一跳,也能夠得著蘋果”則會大大增強和激發其內在自信心和競爭意識,積極進取,不斷進步。
總之,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以身作則,形成典范。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蓖瑫r教師要從小節開始抓起,持之以恒。在教學中,有許多的“細節”,諸如:坐的姿勢;讀書的姿勢;回答問題的聲音要響亮等等.習慣是經過重復或練習而形成的自動化了的行為動作,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須有一個過程,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不斷強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滲透。久而久之,學生的習慣就自然形成了。
多一個好習慣,心中就將多一份自信;多一個好習慣,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機會和機遇;多一個好習慣,我們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為教育者,就要努力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乘著良好學習習慣這艘帆船,乘風破浪,順利地到達成功的彼岸!
參考文獻:
[1]李發旺.矯正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幾點嘗試[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6(8):65.
[2]袁子熹.淺談問題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改變[J].中國校外教育,2013(26):12.
作者簡介:宋靜靜,山東省青島市,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