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潔
【摘 要】 文化產業的發展日益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研究的重要課題,文化是一國軟實力的重要標志,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僅能夠帶動本國軟實力的快速提升,更能夠優化本國產業結構,促進本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文化產業已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及新世紀各國大力培育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日本文化產業發展迅猛,在日本文化產業體系中,政府、學術機構以及企業各司其職,共同致力于文化產業的長足發展,使文化產業成為僅次于制造業的支柱性產業。我國雖是文化古國,文化積淀深厚,但目前正面臨著文化產業不夠強的尷尬局面,文化產業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學習和借鑒日本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對于促進我國文化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日本 文化 產業 發展 國家 啟示 經驗
文化產業,這一術語產生于二十世紀初。最初出現在霍克海默和阿多諾合著的《啟蒙辯證法》一書之中。它的英語名稱為Culture Industry,可以譯為文化工業,也可以譯為文化產業。文化產業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和特殊的經濟形態,影響了人民對文化產業的本質把握,不同國家從不同角度看文化產業有不同的理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文化產業的定義如下:文化產業就是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儲存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從文化產品的工業標準化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再次消費的角度進行界定。
日本世界文化產業強國,把文化產業發展作為國家戰略實施,不斷完善立法,推進戰略規劃,各自在全球范圍內形成了競爭優勢。日本的文化輸出給本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促進了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和持續發展,社會有眾多國民參與到文化產業產業鏈中,在文化產業帶來利益的同時,促進本國國民的文化素質不斷提升。同時,我們更要看到日本的文化輸出,帶著本國的文化標志和痕跡,一是在世界范圍內宣傳了本國良好的文化傳統和國家形象,同時將國家文化價值觀輸出到其他各國,促進了更多國家對日本社會及國民價值觀的認可和接納。如日本文化產業以動畫、動漫、游戲、出版等為主,特別是動畫產業在全球市場占據絕對優勢,達到六成以上。日本和我國的文化產業的基礎和背景不同, ,日本文化產業屬于市場導向型,以創新驅動,帶動文化產業的整體進步,一代代西方政客甚至是看著日本動畫片長大的,這些國家的人民對日本會產生天然的親近感和認同感,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要積極借鑒其發展經驗,促進我國的文化產業盡快提升和發展。
參考2015年日本的文化產業經濟數據,文化產業GDP總值為0.39萬億美元,占比為10%。日本還在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有一定的電視節目市場份額,掌握了全球8%以上的電視節目主導權。截至2015年年底,日本電影產品占有全球票房的6%,并在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放映。而我國的文化產業經濟數據則相形見絀,尤其是文化對外輸出的影響力,與島國日本差距較大,日本文化產業發展的經驗對我國相關產業發展可以從以下幾點借鑒。
一、重視政府指導和干預,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促進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日本在“文化立國”戰略指導下,建立健全行政指導體系,通過政府行為不僅僅通過法律的手段對文化產業進行指導和干預,同時以建議、指示、命令等渠道對文化產業部門進行行政指導和干預,加大文化市場的有效監管。日本政府認為,要建立政、企、民之間的良好信任關系,協調各方利益,激發發展潛力,集合優秀資源,服務文化產業發展。 首先,日本政府對文化產業的行政指導以“規劃”為表現形式。日本政府對于包括文化在內的新興產業發展進行動態監管,針對國內實際發展狀況以及國際市場需求來逐步調整發展規劃。政府利用信息、刺激性政策等方式對企業給予扶植,使企業能夠按照政府的預期目標與自身發展規劃來運行,但前提是企業仍擁有獨立的自主權,并不受政府強制約束,從而為企業的良性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日本政府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新型的產業發展很難有充足的經濟力量和資金作為保障,該國政府向來注重對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的資金扶持,無論是作為政府投資還是國民投資,文化產業享有大量發展研究經費。充足的資金流,保障了行業的快速發展,激發了從業者的工作熱情
二、以市場為導向,促進文化創業產業做大做強
從日本的文化產業規模,以及出口經濟份額中,我們可以輕而易舉的看出,日本一直以市場為導向,努力做大做強文化產業規模。日本政府采用 “產學研”的聯合運行體制,依靠統一的發展規劃與政策指導,將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起來,從而為加速創新科研成果轉換并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提供了有效途徑,不僅提高了文化產業研發的質量,同時也大大節省了經濟成本與時間成本。 文化產業產業盈利狀況較好,以一些大公司集團及民間團體為主體,從事文化創業的相關從業主體取得了良好的盈利,以市場為導向的措施,受到國內廣泛推崇和認可。以市場為導向促進相關文化創業主體的優勝劣汰,形成一大批文化集群企業,有利于推進本國文化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除去以上可以借鑒的經驗之外,我國可以加強文化產業的頂層規劃和設計,保證地方政府認真貫徹國家整體發展規劃,促進各區域文化產業良性發展。要努力杜絕盲目跟風、盲目引進,減少資金浪費,不要搞千篇一律的低層次重復文化產業項目,只會勞民傷財,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效應。其次,要因地制宜,挖掘本地或者行業特色,打造品牌特色和項目,根據各地區文化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明確發展重點,積極培育優勢企業;第三,要注重人才培養,吸引文化類創新人才,富集智慧,加大創新,同時加大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立法,激發創業積極性,努力促進我國文化產業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平中外文化產業的政府規制比較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
[2] 陸祖鶴文化產業發展方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