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震 吳張益昕 王玲玲 孫恒利
【摘 要】 互聯網時代下我國社會消費環境正在發生改變,通信、娛樂、醫療、保健等領域的消費增長逐漸明顯,在“鄉村振興”和“雙創發展”理念下,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模式被提出,這一概念為我國鄉村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通過研究并搜集關于當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背景、優勢、現狀等方面的資料,并深入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特色小鎮進行實地調研分析,總結了當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進一步分析了互聯網+特色小鎮創新發展模式,從產業創新、文化融合、金融發展等角度對互聯網+特色小鎮的產業創新發展模式進行探討。
【關鍵詞】 互聯網+ 特色小鎮 產業創新 發展對策
自《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于2016年7月下發,隨后2017年和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和中央文件中也對特色小鎮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建設以休閑觀光和鄉村民宿旅游為基礎的特色小鎮已經成為國家“鄉村振興”行動中的重點,而隨著互聯網產業的發展與科技的進步,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研究正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新重點,深入研究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優勢,解決發展模式創新中的問題,以獲得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新突破,已成為推動我國產城融合,實現互聯網+與實業產業轉型的重點[1]。
一、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概述
(一)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的內涵
特色小鎮產業作為近年來新發展起來的產業模式,其定義和內涵尚存在爭議,而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作為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新型城鎮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前景。所謂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一般就是指以互聯網為依托,以新型城鎮化的特色小鎮作為載體,聚焦人才和資源,形成產業融合共生模式的城鎮建設形式[2]。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不是行政意義上的城鎮,也不是“拼盤式”的地區集合,而是以同類型產業和新興產業為劃分標準的現代化群落。特色小鎮是城鄉連接的重點,產業聚集、統籌發展、結構改革推進都是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式。
(二)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背景
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概念最早是從浙江興起的,以往對特色小鎮的打造多以旅游、特產、文化城鎮建設為主,實業經營是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基石,而最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產業的進步,互聯網+特色小鎮這一概念被提出,特色小鎮的建設不需僅依靠田園城鎮、風光旅游等作為吸引點,互聯網+特色小鎮建設變成一種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方向。早在2015年,《關于實施“旅游+互聯網”行動計劃的通知》中就提出了互聯網與旅游產業的融合,以旅游為起點,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在大數據技術、政府政策支持、旅游產業帶動的基礎上又有了更多發展方向,合肥市的“三瓜公社”、杭州余杭的“夢想小鎮”、無錫的“東方田園小鎮”等都是互聯網+特色小鎮發展的成果探索,而在網絡技術支撐之下,網絡科技正促進特色小鎮行業發展界限的模糊化,產業融合創新發展探索正成為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新方向[3]。
(三)互聯網+特色小鎮特色與優勢分析
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具有其自身特色和優勢,把握這些優勢與特色,才能更好實現創新模式的探究。當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特色優勢主要表現在小鎮產業“特而強”,小鎮功能“聚而合”,小鎮形態發展“小而美”,小鎮發展機制“新而活”方面[4]。在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研究上,應該抓住特色小鎮產業優勢,從聚合資源、適度開發、環保建設、產業融合、文化挖掘、網絡渠道拓展等多方面進行發展模式的探究,才能更好的實現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模式的發展。
二、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現狀分析
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在我國出現的時間并不長,雖然經歷一段發展,也總結了部分經驗,但是在實際發展中卻仍然存在一定不足之處,以下為筆者根據當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現狀調研進行的問題總結。
(一)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雷同
特色小鎮產業發展雷同,是當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隨著互聯網創業和特色小鎮產業發展進步,為追求商業價值和發展機遇,很多創業者加入到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大軍中,而地區政府也希望就互聯網創業發展浪潮盡快推動所管轄地區的經濟發展,這就造成了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盲目性,很多特色小鎮在建設中一味模仿其他地區,看其他地區網絡文化小鎮成績突出就模仿網絡文化小鎮,看其他地區電商小鎮發展態勢好就模仿電商小鎮,缺乏對自身產業發展特色的挖掘,導致雷同項目,雷同產業聚集,內耗及競爭過于嚴重,失去了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本質目的,所以,避免產業雷同,是當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二)特色小鎮文化挖掘缺乏深度
在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特色文化建設是特色小鎮產業創新模式發展的基礎,但是當前眾多特色小鎮在創新發展中對互聯網+的含義認識片面,認為涉及到互聯網+的內容就一定是科技的、現代化的,反而忽視了自身獨特自然及文化資源在推動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的作用,在進行特色小鎮建設中,缺乏對小鎮文化的深度挖掘[5]。部分政府及企業在進行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建設中,沒有對小鎮原有的傳統技藝、傳統禮儀進行保護和文化發展支持,導致地方精神文明在互聯網+產業發展中逐漸消失,小鎮原有人文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互聯網技術與小鎮傳統文化沒有實現深度結合,在這樣的情況下,特色小鎮的發展自然難以形成規模,也缺少市場吸引力。
(三)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與金融發展聯系不緊密
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創新一定離不開金融發展創新,互聯網+特色小鎮+金融的模式,才能實現小鎮產業發展模式的和諧推進,但是當前特色小鎮建設中,對產業和金融的融合比較忽視,更難以將互聯網融資、小鎮文化、產業創新、個性化小鎮產品研發進行融合,導致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經濟運作方面存在斷層,小鎮產業有機一體化金融發展格局難以建立,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經濟與金融支撐后勁不足,影響著特色小鎮的區域協調發展,所以在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模式創新中,急需解決互聯網和健康金融經濟鏈構建與小鎮特色產業挖掘之間的關系。
(四)缺乏創意主導型產業發展
創意是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命脈,在我國“雙創”模式下,強調的就是創新對剎那也的發展驅動力、創業對社會經濟建設的關鍵驅動力,但是當前部分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存在創意匱乏、創新思路不明、對互聯網平臺應用不充分等情況,很多互聯網+特色小鎮在產業規劃時存在對資源的創新利用挖掘不足、標簽化模仿開發、對創意型產業的探索和引進不足,導致特色小鎮在產業建設上比較片面,多樣性不足。所以提高創意型產業開發,提高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多樣性是關鍵。
三、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模式分析
基于以上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優勢、現狀的分析,并結合我國當前經濟發展形勢和環境,在推動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模式創新,探索更多的產業發展模式上,筆者進行了如下分析研究,以下建議僅供相關從業者參考。
(一)明確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定位
首先,應該明確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的定位,政府和開發商在進行小鎮產業建設前應該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第一,應該研究當前市場對互聯網+特色小鎮產品的需求,考慮大眾心理傾向,根據市場需求制定自身產業創新發展方向。第二,應該重點研究自身初始優勢,避免盲目的商業逐利,而要深入挖掘自身的市場核心競爭力。第三,明確互聯網在特色小鎮發展中的應用,總結更完善的互聯網產業融合方式,利用互聯網做到更好的共享資源合理調配,緩解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中智能化發展問題的阻礙。只有在這樣定位清晰、目標明確的發展中,才能實現特色小鎮產業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要求。
(二)深度挖掘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文化內涵
在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建設中應該注意小鎮傳統文化和傳統民俗與互聯網+建設發展并不沖突,反而利用好,還是非常好的契機。在進行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模式探索中,應該注意現代互聯網技術與小鎮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特色文化的融合,深度挖掘小鎮文化特色,保護小鎮特色文化基因,在資源開發、文化利用、互聯網技術植入中都要做到科學合理,這樣以特色文化為依托的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模式,才是小鎮升級轉型和創新發展的有效途徑[6]。以浙江、江蘇、安徽等地為例,其在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并沒有深度依賴電商、小商品等產業模式,而注重挖掘自身區域人文特色優勢和生態環境優勢,在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上打造了如大唐金香草小鎮等具有徽派特色和風景文化的特色小鎮,除了依托旅游資源,也借助互聯網優勢將小鎮特色進行了網絡化包裝,將旅游文化風景、小鎮特產等商品進行了網絡銷售,并以文化節等角度結合互聯網傳播優勢進行產業模式的多元化發展,很好的實現了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中傳統文化、特色文化與現代科技、互聯網優勢的深度結合,這是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中值得借鑒的優秀發展模式。
(三)產業+金融發展模式的深入研究
在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模式探究中,構建完善的產業經濟發展模式,促進特色小鎮產業與金融產業和互聯網產業形成深度關聯,組成閉環鏈接,才能實現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的穩定推進,為產業創新提供經濟支撐。在特色小鎮產業創新中,產業鏈思維和模式的構建十分重要,這就需要在金融發展、人才建設、市場開發上都做到深度結合和匹配,而產業+金融發展模式的推進能夠促進特色小鎮在發展中實現與周邊資本、市場和人才的互動,在互聯網技術支持下,還能實現金融要素向特色小鎮的匯聚,利用數字化技術進行特色小鎮經濟、金融行業鏈的拓展,可以將小鎮旅游產品、文化產品等進行網絡化銷售,逐漸形成“研發、推廣、營銷、產品體驗”等為一體的產業模式[7]。同時可以加大政府機構在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創新模式金融融資的發展,需要政府對小鎮融資模式進行主導,利用政府與企業合作、本地政府與周邊鄉鎮聯合發展,形成以互聯網為依托的特色小鎮區域經濟鏈,進行群落化、合作化、聯動型的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合作模式開發,挖掘產業亮點的金融開發潛力,實現“一鎮一業”的良性金融與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格局,是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
(四)積極發展創意主導型產業內容
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中,創意主導型產業內容的深度挖掘和發展,也能有效強化特色小鎮產業的競爭力。在互聯網+模式下,創意主導型產業內容的發展能夠幫助特色小鎮打造獨特品牌文化,形成“品牌吸引力”,通過創意產業、互聯網宣傳、小鎮特色產業縱向深度開發,能夠讓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發展借助獨特的品牌優勢獲得消費者和投資方的青睞,最大限度的盤活特色小鎮發展鏈條。例如,某些地區在打造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時將文化創意與互聯網宣傳結合,大力發展當地皮影、陶藝、扎染等手工藝產品,又借助互聯網進行當地文化旅游和創意民間藝術的聯動宣傳,通過網絡3D動畫、小鎮實地活動、引進現代藝術與小鎮特色文化藝術結合的展覽活動促進當地的創意產業開發,這都是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的有效路徑。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創新發展模式的探究中,我們需要在明確小鎮特色定位和優勢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網絡技術、金融發展等融合,形成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鏈,盤活區域產業發展,才能取得互聯網+特色小鎮產業更好的發展前景。
【參考文獻】
[1] 席廣亮, 甄峰, 羅桑扎西,等. 互聯網時代特色小鎮要素流動與產業功能優化[J]. 規劃師, 2018, 34(1).
[2] 張澤君, 隋鳳娟, 張建華,等. "互聯網+"視域下體育特色小鎮發展研究[J]. 河北體育學院學報, 2018(3).
[3] 洪志生, 洪麗明. 特色小鎮眾創平臺運營創新研究[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 19(5):41-47.
[4] 張曼, 徐佑. 基于“互聯網+”旅游特色小鎮發展探討[J]. 現代商貿工業, 2017(28):23-24.
[5] 應瑛, 王晉, 文娜. 公眾眼中的特色小鎮 ——浙江特色小鎮的互聯網大數據分析[J]. 浙江經濟, 2016(8):45-45.
[6] 何鳳超. “互聯網+”助力特色小鎮建設[J]. 智慧中國, 2017(10):90-91.
作者簡介:張震 1997.9.12 ?男 漢族 ?學生 ?本科 ?安徽大學 ?社會與政治學院 ?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
吳張益昕 ?1998.8 女 漢族 安徽省馬鞍山市 本科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 ?社會學專業
王玲玲 ?1997.10.29 ?女 ?回族 ?安徽省合肥市 ?本科 ?安徽大學 ?管理學院 ?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孫恒利 ?1998.9.12 女 漢族 ? ?學生 安徽省淮北市 ?本科 ? 安徽大學 ? ?管理學院 ?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
安徽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81035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