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能夠提高學習的質量,更能讓學習的效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在完成既定教學任務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本文主要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了簡單的探討,希望能夠對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發展起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策略
一、 引言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需要教師從多方面著手,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對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究,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掌握一定的學習技巧,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養成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具體策略
(一) 引導學生養成課前預習課后自主復習的學習習慣
對語文學科教學來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的良好習慣,通過課前自主預習實現對語文新知的初步了解和認識,并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以及自己無法理解的知識內容標記出來,待到課堂上更加針對地展開學習,為語文新知的學習做好充足準備,推動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為學生精心制作預習導學案,讓學生在預習導學案的指引下順利有效地展開和完成課前預習環節,并在持續不斷的堅持下促進學生課前自主預習習慣的養成,這不僅對語文課程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對學生其他學科學習及未來發展都具有積極作用。比如,在講解《鳥的天堂》這一課前,教師就可給學生布置課前自主預習的任務,并為學生制定預習導學案,在導學案當中主要包含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以及學習方法等,并設置一定的問題和任務,使學生在閱讀和分析課文完成問題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有效預習,同時應確保導學案能夠促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和理解課文中所包含的語文知識、內外邏輯關系等,并逐漸讓學生脫離預習導學案,能夠真正實現自主預習,其實掌握正確的語文預習方法切實提升自主學習能力,也應注重培養學生課后自主復習的習慣。通過復習以往知識可以實現“溫故而知新”的目的,其次更加有助于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構建,推動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具體做法為在課后除了完成作業以外,也應對當天所學習的語文知識進行回顧和整理,將重難點知識等記錄到學習筆記當中,在日積月累中通過課后復習實現語文知識的積累,讓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和扎實。
(二) 重視培養學生課堂認真聽講、勤于動腦和動筆的學習習慣
在語文課程學習中,課堂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在課前預習后仍然需要通過課堂的認真聽講和學習來獲取和理解語文知識。教師的“教”固然重要,如果學生不認真聽,那么教師的一切努力也是徒勞的。因此,要求在課堂上學生應養成認真聽講、勤于思考和動手的良好習慣,在課堂學習中應認真傾聽老師以及其他同學的發言,同時動腦思考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逐漸在教師的引導下去主動學習、思考和探究,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從而極大地提高語文課堂學習效率。并且,在語文課堂學習中以及在課外閱讀中,也應引導學生養成勤于動筆的學習習慣,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讓學生在動筆的過程中實現對語文知識的記憶、理解和積累。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專門設置語文學習筆記,將在語文學習以及課外閱讀中所遇到的好詞、好句、優美段落、名人名言警句等摘抄下來,并利用課余時間翻閱、理解和背誦實現語文知識的積累,并且在語文閱讀學習中也應善于動手勤于動筆,將重難點內容和語句等進行標記,并且,也應養成寫日記、讀后感的習慣,久而久之在長期的積累中促進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對學生未來學習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比如,在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時,文中就有這樣的語句“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倒映水中;桂林的真險啊,威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作者熟練地運用排比、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出桂林山“奇”“秀”和“險”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標記生詞和優美段落,而后帶領學生重點賞析該段落和語句,讓學生將其摘錄到筆記當中并背誦,在展開擴寫、仿寫等訓練,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動手動筆和思考的學習習慣,并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多種寫作技巧及修辭手法等,切實實現以讀促寫推動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 引導學生養成善于思考質疑的學習習慣
在教育教學中發現,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動力就是對自己未知事物和領域的探究心理。所以,對小學語文學習來講,教師應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身意識到自主思考和質疑的重要意義,應明確地告知學生老師希望學生能夠提出問題,將自己不能理解和感到困惑的地方大膽地向老師和同學講出來,千萬不要自己得過且過。并且,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應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贊揚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從而激發學生提問積極性,有效培養學生質疑意識和習慣。例如,在講解《和時間賽跑》這篇課文時,就可在帶領學生初讀課文后,讓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們也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文章中是誰在與時間賽跑?”“為什么要與時間賽跑?”“最后輸贏如何?”等等,問題提出后將問題匯總,在組織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實現對課文的學習和理解,極大地提高語文學習效率和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思考質疑習慣的養成和發展。
三、 結束語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其學習的動力,也是能夠引導學生學習的主要途徑,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環境,在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白振華.小學語文學習習慣養成之我見[J].內蒙古教育,2013(24):56.
[2]楊學艷.簡析小學語文閱讀習慣培養的現狀和改進[J].神州旬刊,2016(12):85.
作者簡介:史萍,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和政縣吊灘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