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子舒
摘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已經給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同時也影響了人們的思維模式,逐漸形成了一種新媒體的社會環境。而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有了新的發展和思路。本文通過分析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特征,來探討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的新模式。
關鍵詞:新媒體 思政教育 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09-0139-02
隨著信息化技術的應用,互聯網的衍生產品也越來越多,這些衍生產品已經逐漸替代了人們傳統的娛樂和學習方式,成為當下熱門而且十分有效的生活內容。大學生是非常獨特的群體,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同時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群體是最先使用互聯網衍生產品的人群。這些新形式的互聯網產品,不僅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同時對學生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有所影響。作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該能夠看清新媒體背景下新生事物對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影響和改變,并能夠通過合理的方式和渠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新媒體對大學生思想價值觀的影響
(1)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和社交方式。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使互聯網不僅成為連接世界的方式,更改變了人們的學習和社交模式。目前互聯網的衍生產品很多,其中也不缺乏教育和學習的內容,有些互聯網企業針對在校學生開發了一系列產品,這些產品在學生范圍內受到廣泛的好評。其次,一些教育工作者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專業技能和思想價值的輸出,這些內容同樣可以作為一種學習資料,使學生主動地去迎合這種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學習模式進行了轉換。另外,新媒體環境下的社交方式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起初這種社交模式進行推廣時,在社會范圍內引起了一些異議,但是學生群體最先接觸并接受,這也成為后期社交網絡廣泛興起的原因。新媒體的發展,使得網絡社交更加透明化和智能化,學生通過先進的社交媒體,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新媒體方式的進步,改變了學生的學習和社交方式,同時也逐漸改變了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
(2)影響了學生對客觀事物的判斷。新媒體環境下,互聯網上信息量巨大,對同一事物的不同觀點也很多。比如在面對社會熱點問題時,互聯網用戶可以自由發表言論,而有些意見領袖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的形式進行點評,這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導輿論的走向。高校大學生屬于年輕群體,在思想和心智上發育還不完全,而此時的大學生又渴望參與社會熱點話題,并且發出自己的聲音,體現自身的價值。但是大學生由于思想上還不成熟,容易受到其他誤導,缺失了獨立思考的意識。而大學生的團體性也非常高,一旦大學生受到不良信息的誘導和煽動,極容易引發群體事件。總而言之,大學生的思想行為意識不強,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對事物客觀的判斷。
(3)提升了學生的自我存在感。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傳播方式,使廣泛的學生群體變得更加的具體和鮮明。有些學生憑借對新媒體的掌握和運營,不僅能夠在互聯網社交空間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可,而且集聚了很高的人氣,甚至成為某個領域的專業人才。新媒體的發展,給大學生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方式來展示自己。新媒體對于當下大學生來說,是一個充分表現自己、深入了解世界的鑰匙,大學生在新媒體環境下更容易實現自身在群體中的存在價值,滿足自己的表現欲望。同時,大多數學生利用新媒體的知識和信息,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思想價值體系。
二、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轉變思政教育理念,使學生主動投入思政教學中。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必須轉變教學理念。當下學生獲得信息的形式很多,大部分學生主動通過互聯網等途徑搜索信息,而教師在課堂上被動的灌輸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的情緒。況且,有時教師所灌輸的理論觀點與互聯網上的一些說法是矛盾的,如果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向學生強制灌輸正確的觀點,更容易導致相反的結果。因此,教師在思政教育中要考慮到這種新媒體的環境背景,對待學生要有一個新的認識。要把每個學生都當作一個思想自由的個體,充分理解和認可學生的價值理念。若是發現他們的主觀認識與教學內容存在沖突,應該以事實來反駁,而非是以教師的權威來壓制。同時,也可以引導學生對新媒體的信息渠道和內容進行正確的分辨和思考,保持對事物客觀思考的能力,才能實現主動形式的思政教學。
(2)發揮新媒體的優勢,拓展思政教學的方式。作為思政教師,對新媒體的大時代背景,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思政教師應該主動融入新媒體的環境,而不是一味地抵制,要善于發現新媒體環境下對思政教師的機遇和挑戰,并且能夠利用新媒體的環境,拓展思政教學的不同方式,引導學生更加自主地進行思政課的學習。比如,目前在社會和高校廣泛流行的微課教學模式,就是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手段來進行專業知識和思想教育的傳播。微課采用視頻錄制的形式,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進行剪短的錄制和后期剪輯,使教師能夠快速地傳授表達思政教育要點,并且通過新媒體方式傳播,能夠在學生群體中造成最大范圍的影響。同時,這種新穎的教學模式也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學生可以反復觀看并且在社交網站上進行傳播,學生可以對視頻的知識和觀點進行反復的推敲和思考,容易強化記憶,使思政課的效果更加明顯。
(3)組織校園主題活動,升華學生的價值理念。對于高校大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課堂教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通過校園和社會相關主題活動的開展,能夠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和價值理念。在新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校園和社會文化活動也有了不同的形式。教師可以利用先進的新媒體的特點,組織一些線上的主題活動。比如可以在校園網內組織主題征文比賽,學生可以通過個人的社交賬號登陸平臺參與。教師在平臺上公布所有的征文內容,通過用戶進行評選,對獲選作者給予一定的獎勵。學生在征文比賽的參與和競爭中,會對征文的主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潛移默化地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其次,還可以通過視頻和音頻等更加形象的內容來進行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利用更多先進的媒體形式,來提高自身的思想價值觀念。這種校園主題活動不僅節省了活動組織的人力物力,同時也能在課余時間,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政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作為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能夠清楚地認識到新媒體的特點和給學生帶來的思想政治觀念的變化,通過適當的方式和合理的途徑,來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培養出思想先進、政治正確的綜合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鐘培陽.新媒體環境下的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探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7,33(1):33-35.
[2]王效勤.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新思考[J].黑河學院學報,2017,8(4):143.
[3]王玉.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7,3(15):20-20.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