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健 汪興武
摘 要:在財稅改革以及經濟形勢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傳統的本科教育模式所培養出來的財政學人才已經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探索財政學專業教學實踐中所存在的問題,以當前的市場人才需求為導向,不斷研究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中與教學實踐機制的聯動,注重財政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促進課程內容與教學實踐的動態匹配,優化師資隊伍等,培養出真正適應新時代社會需要的財政學人才。
關鍵詞: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6-0144-02
為了適應科技快速發展,知識信息量不斷擴大的形勢,MOOC等教學實踐方式隨之出現并得到深入的發展,與此同時,人才培養方案也加強了對于復合型人才和學生處理事務的相關能力的重視,但在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學實踐都在不斷更新完善的當下,仍然存在財政學畢業生無法適應經濟市場的人才需求,甚至不具備處理相關經濟問題能力的問題出現。因此,面對這樣的“二律背反”現象,我們有必要去思考產生問題的原因是什么?本文著重分析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實踐的聯動機制現象,分析現象背后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對策建議,這也是本文的問題導向與創新之處。
一、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實踐聯動機制研究的必要性
(一)財政學本身的特點分析:財政學專業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
作為一交叉性學科,財政學所涉及的理論性知識抽象宏觀,并且為了適應我國財政學科發展與人才培養的需要,部分高校設立課程在優化整合之后,增加了對于法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知識,更加增添了學科知識整體的綜合性和理論性。財政學專業本身專業的特征要求我們不斷完善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與實踐教學之間的聯動機制,并形成良性互動,幫助財政學人才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二)傳統財政學教學方法無法適應新的市場需求
首先,傳統的財政學教學體系中,大部分以理論基礎學習為核心,實驗教學為輔,財政學屬于應用經濟學,但是相應的實訓課程缺乏。并且一部分基礎設施完善的高校也不重視配套實驗課程的開展,導致畢業生缺乏對應的實踐經驗。其次,部分專業設置不合理,如XXXX大學分設財政專業和稅收專業兩門專業,雖然初期設置不同的基礎課程,但是第二學年專業課存在明顯的趨同現象,明顯表現為財政學專業的課程和稅收專業的課程相似,缺少自己的特色,從而對于財政專業人才的市場適應性較低。最后,課程設置時追求結構完整,導致課程數量繁多而覆蓋面卻有限,實際教學過程中存在學生對課程理解不夠深入的情況。傳統財政學教學方法中的這種不平衡教學模式,迫切需要對財政學人才培養和實踐教學的聯動機制進行研究。
二、當前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聯動機制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時間搭配不當
一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更新和MOOC內容的更新不匹配。由于MOOC本身的錄制以及上傳審核等所需要消耗的時間成本,導致MOOC上傳的內容往往落后于學生上課的進度。完全基于書本內容的視頻教學內容無法真正與財政學專業學習的最前沿知識同步,通過這種途徑獲取知識的學生,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無法勝任相關工作。
二是理論教學與新型教學實踐的時間分配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MOOC作為新型的網絡教育平臺,在短時間內可以調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熱情,但是在未來與人才培養良性聯動的情況下,如今的考試制度和競爭機制會干擾學生在這種新型教學實踐和傳統的教學模式的時間分配,進而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結構搭配不當
一是部分高校在MOOC等實踐教學平臺上存在課程選擇性上傳。各大高校都樂于把自己建設成熟的課程打造成MOOC,而建設完善的課程一般都是基礎課,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課程卻多為拓展課。各大高校往往一擁而上展現自己突出優勢學科作為MOOC上的教學內容,進而忽視了財稅思想史等學科,導致分配在冷門學科的教學資源減少,形成較嚴重的傳統大學教育的兩極分化,進而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二是MOOC的教學評估方面與大學教學考核內容不匹配。MOOC的教學考核主要以單章考核為主,即每一章節學習之后所配套的幾道練習題,且練習題往往是開放式、探索性的問題。而在大學教學考核中,大部分僅僅以一次期末考試成績評判學生學習情況。
(三)評價標準不同
《財政學》教材質量參差不齊,缺少教材的質量標準,導致教學實踐過程中存在內容的混亂。目前雖然各大高校財政學類專業教材總體上能滿足專業人才培養需要,但是教材內容略微滯后于財稅改革進度等問題,且缺乏權威性高質量成果,甚至存在低水平重復建設,教材建設與課程體系建設配套性差等現象也比較嚴重。同時存在部分教材出版內容存在簡單語法問題甚至是簡單重復的現象,嚴重降低了整體財政學教材的質量。
(四)現有師資隊伍建設不到位
一是目前部分高校財政學專業任課教師雖然具備較豐富的理論基礎知識,但對于學生具體實踐工作的指導相對不足,難以達到讓學生真正掌握財政實際業務的水平。而且部分教師本身的實踐教學水平不足,且自身知識體系落后于財稅改革的發展變化,在具體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錯誤引導以及新舊預算法、稅法混淆的問題。
二是復合型教師隊伍缺乏,熟練掌握財政學理論以及相關學科理論如產業政策、貨幣政策等知識的復合型教師較少,在教學過程中將財政學理論與其他學科理論孤立講解,使學生所學知識缺乏立體系統聯系,進而影響了財政學教學的深入開展。
三是部分高校對于教師雖然有在有關行業掛職要求,但對教師的實際能力提高作用不明顯,甚至因為是非硬性要求導致未真正落到實處。教師無法接觸實操性業務,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實務教導,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無法適應市場需求。
三、目前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實踐聯動機制研究的探索實踐
(一)教學實踐的探索
部分高校創新財政學辦學模式,一是加強財政學與其他相關專業聯系。一類為財政學與金融學結合,成立財政金融學院,如中國人民大學。另一類為財政學與管理學結合,成立公共管理學院或財政(公共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如上海財經大學。在財政學專業基礎上增設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專業的有關內容,同時深化了財政學、稅收學專業的有關內容。二是獨立和深化財政學專業方向或子專業,擴建為財稅學院,如中央財經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河北經貿大學等。與此同時,強化案例教學的內容,豐富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例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采用“原理—案例—多媒體”教學模式。首先對于財政學采用“原理—案例”教學,并分別編寫《財政學原理》和《財政學案例》配套素材。而通過多媒體進行財政學教學,可以大大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并且有利于教學內容的標準化以及對教學效果的監督和評估。
(二)人才培養與教學實踐聯動的探索
廣西財經學院由傳統的校內教師講授,改為“校內教師+校外兼職導師+校外實踐”的模式,其中,校外兼職導師來自招標代理機構及政府采購監督管理部門。在此基礎上,財政學(政府采購)方向于2016年順利進入學校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在2015級財政學專業學生中選拔了30名學生進入該專業學習,第一個正規建制的實驗班正式組建。目前,已先后組建2015級、2016級兩個財政學(政府采購)專業卓越人才培養實驗班。
四、促進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與教學實踐的聯動機制具體措施
一是優化MOOC等教學實踐方式的內容。健全對于MOOC課程內容的反饋機制,以學生反饋為基礎及時調整課堂內容,合理增添專業前沿知識要點,擴充課程內容深度廣度,幫助學生擴寬知識范圍,同時能更有效地適應實際操作內容。
二是促進課程內容與教學實踐的動態匹配。第一,推行先基礎后實踐的課程安排,把握課程難度深度的階梯型變化,充分考慮學生的問題以及掌握情況制定對應的講解性內容。第二,推行多樣化的課程內容滿足具體實踐時的動態需求,豐富教學實踐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是注重財政學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優化。專業課程設置上,部分學校應該重新修訂財政學人才培養方案,合理調整基礎理論課程與專業核心課程的課時比例和課程數量,簡化甚至合并重復課程,并適當增加普遍缺少的深層次專業內容作為選修內容進行教學。
四是構建內外部評價機制。第一,建立學生教學評價機制。根據學生反饋進行教材內的修改。第二,是建立同行評價機制。可采取匿名審稿以及出版教材再審定,及時發現教材內容的缺陷。同時,在確認權威性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專業教材體系,在科學的框架下,進行各部分教材內容的革新,在避免內容重復的情況下,也避免了內容空泛深度不夠的問題;建立財政學類專業教材信息庫,利用當下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收集各大高校的專業課教材以及學生指導用書等配套書籍,以電子書籍的形式形成完整的教材信息庫,并且以公開的形式廣泛吸取使用者的反饋,從而不斷提高信息庫質量。
五是優化專業教師隊伍質量,加強教師的交流以及各高校之間的合作。可以建立教師平臺進行討論研究,進行最新財稅改革變化的探討,從而提升教師對于最新政策變化的理解,進而有助于引導學生適應新形勢下的財政學市場需求。完善人才引進機制,考慮增聘企業事業單位財稅實踐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為學生授課,或鼓勵任課教師到財政部門和稅務部門掛職鍛煉,將掛職鍛煉納入職稱評定標準。通過簽訂保密協定,使教師進入實務部門,真正接觸職業實質性操作內容,從而真正熟練掌握財政稅收業務,進而將實踐業務有效地教授給學生。同時,要科學看待MOOC等新型教育實踐的出現,教師要在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和新型教學實踐的進步下,重新定位自己的功能和角色,不斷適應學生學習需求的改變,高校應該引導教師科學學習并應用MOOC等新型教學模式,從而避免因為師資不足或者教學資源分配不均導致的專業差距過大問題。
參考文獻:
[1]韓健,秦朗.OCFC模式下高校財經類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9).
[2]韓健,董洋.多維互動案例教學法在高校財經類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財政監督,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