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巖 李建旭 張喜琴
【摘要】 目的 比較舒芬太尼與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用于潛伏期分娩鎮痛的效果, 觀察潛伏期舒芬太尼行腰硬聯合分娩鎮痛對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方法 76例無陰道分娩禁忌證和椎管內阻滯禁忌證的足月、單胎、初產、在分娩潛伏期要求鎮痛的產婦, 按產婦意愿分為SF組和F組, 每組38例。SF組產婦潛伏期蛛網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進行分娩鎮痛, F組產婦潛伏期蛛網膜下腔注射芬太尼進行分娩鎮痛。比較兩組產婦生命體征、產程時間、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失敗率、羅哌卡因用量、鎮痛效果、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鎮痛后, 兩組產婦心率(HR)、呼吸頻率(RR)、血壓(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都在正常范圍內。兩組產婦生命體征、產程時間、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失敗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F組產婦羅哌卡因用量為(65±27)mg少于F組的(75±29)m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SF組注藥后達到顯著效果時間為(5.0±2.6)min短于F組的(7.0±2.8)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SF組從注藥后到啟動鎮痛泵時間為(131±37) min長于F組的(86±28)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的鎮痛滿意度均為94.7%(36/38),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產婦的改良Bromage評分0分的占比均為94.7%(36/38);SF組出現2例下肢單側阻滯, F組出現1例兩側阻滯、1例單側阻滯, 兩組產婦下肢運動神經阻滯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F組產婦發生皮膚瘙癢 33 例(86.8%), 與F組的32例(84.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潛伏期蛛網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行腰硬聯合麻醉, 分娩鎮痛具有起效快、鎮痛效果好, 運動神經阻滯程度小、對產婦及新生兒無不良影響的優點。但舒芬太尼起效更快、作用時間更長, 而芬太尼更方便成本更低。
【關鍵詞】 舒芬太尼;芬太尼;羅哌卡因;腰硬聯合麻醉;潛伏期分娩鎮痛;蛛網膜下腔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6.058
為降低產婦的分娩疼痛, 提高分娩質量, 在確保母嬰安全、提高醫療服務質量的前提下行潛伏期分娩鎮痛以達到最大程度地降低產婦產痛, 最小程度地影響母嬰結局的目的, 由此越來越多的產婦與醫務人員偏向于潛伏期分娩鎮痛。本研究比較舒芬太尼與芬太尼腰硬聯合麻醉用于潛伏期分娩鎮痛的效果, 觀察潛伏期舒芬太尼行腰硬聯合分娩鎮痛對產婦及新生兒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初產婦76例, 經產科醫生檢查確定, 均為單胎、無頭盆不稱, 適于陰道分娩, 且無過敏及椎管內麻醉禁忌證。按產婦意愿分為SF組和F組, 每組38例。
1. 2 方法 在分娩進入活躍期前, 產婦要求開始分娩鎮痛。SF組和F組均行腰硬聯合麻醉后接硬膜外鎮痛泵自控鎮痛, 常規硬膜外穿刺成功后, 由腰穿針于蛛網膜下腔注藥, SF組注入舒芬太尼2.5~7.5 μg, F組注入芬太尼15~25 μg, 退針后頭側置入硬膜外導管3 cm, 硬膜外導管接鎮痛泵。當痛覺指數 >5分時由產婦自控給藥, SF組泵內為0.1%羅哌卡因+0.5 μg/ml 舒芬太尼的混合液, F組均用0.1%羅哌卡因+1.5 μg/ml芬太尼的混合液, 兩組維持量均為6~9 ml, 追加5 ml, 鎖定時間 15 min。第二產程停止給藥。所用藥物羅哌卡因均為Astra Zeneca公司生產的鹽酸羅哌卡因;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均為四川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觀察兩組產婦的各項生命體征(HR、RR、BP)。②記錄兩組產婦產程時間(第一產程、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產后出血量、新生兒出生后Apgar評分、羅哌卡因用量以及失敗率等。③疼痛評分采用VAS 評分, 在鎮痛前即刻、蛛網膜下腔給藥后行VAS評分, 鎮痛滿意度(VAS評分0~3分為滿意, 4~5分為基本滿意, 6~10分為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率+基本滿意率)。④觀察下肢運動神經阻滯程度, 采用改良Bromage評分[1]:雙下肢活動不受影響, 行動自如, 0分;雙下肢活動自如, 但存在麻感, 1分;只可達到屈膝與雙腳, 2分;只有雙腳才可活動, 3分;雙下肢難以活動4分。⑤觀察是否出現不良反應, 如皮膚瘙癢、低血壓、胎心率異常、產后尿潴留以及惡心嘔吐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產婦生命體征比較 鎮痛后, SF組HR為(81± 28)次/min、RR為(13±7)次/min、BP為(110±18)/(70± 12)mm Hg;F組HR為 (80±29)次/min、RR為(13±9)次/min、 BP為(109±21)/(71±13)mm Hg。鎮痛后, 兩組產婦HR、RR、 BP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但都在正常范圍內。
2. 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出血量及新生兒Apgar評分、失敗率、羅哌卡因用量比較 SF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5.32± 1.41)h、第二產程時間(1.35±1.29)h、第三產程時間(4.98± 1.33)min、出血量(256±42)ml、新生兒Apgar評分(9.33± 0.79)分、產婦失敗率為13.2%(5/38)與F組的(5.41±1.36)h、(1.47±1.14)h、(5.08±1.24)min、(258±39)ml、(9.41±0.74)分、13.2%(5/38)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SF組產婦羅哌卡因用量為(65±27)mg少于F組的(75±29)mg,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產婦鎮痛效果比較 SF組注藥后達到顯著效果時間為(5.0±2.6)min短于F組的(7.0±2.8)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SF組從注藥后到啟動鎮痛泵時間為(131±37)min長于F組的(86±28)min,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SF組產婦鎮痛滿意20例, 基本滿意16例, 不滿意2例, 鎮痛滿意度為94.7%;F組產婦鎮痛滿意21例, 基本滿意15例, 不滿意2例, 鎮痛滿意度為94.7%;兩組產婦鎮痛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產婦下肢運動神經阻滯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的改良Bromage評分0分的占比均為94.7%(36/38);SF組出現2例 下肢單側阻滯, F組出現1例兩側阻滯, 1例單側阻滯, 兩組產婦下肢運動神經阻滯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 5 兩組產婦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SF組產婦發生皮膚瘙癢33例(86.8%), 與F 組的32例(84.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產婦皮膚瘙癢多為輕度, 且自行消退, 無須特殊處理。兩組產婦惡心嘔吐、低血壓、胎心異常改變、產后尿潴留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潛伏期是由Friedman提出[1], 他將第一產程分成潛伏期和活躍期, 是產婦宮頸軟化變薄的過程, 相對于活躍期疼痛減弱, 但是還是難以忍受。長時間的疼痛對產婦構成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 要想獲得較好的鎮痛效果, 可從潛伏期開始鎮痛。從近年來潛伏期的腰硬聯合麻醉臨床試驗來看, 于潛伏期的腰硬聯合麻醉效果明顯, 且不會對母嬰構成不良影響[2]。潛伏期腰硬聯合分娩鎮痛常用的藥物有局部麻醉類藥物和阿片類藥物[3]。針對分娩鎮痛, 較低濃度的羅哌卡因可將感覺神經阻滯與運動神經阻滯分離的更為明顯, 已廣泛用于腰硬聯合阻滯分娩鎮痛。常用的阿片類藥物芬太尼和舒芬太尼, 藥效發揮更快, 鎮痛更明顯, 持續時間相對較長, 腰硬聯合麻醉的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泛[4, 5]。但是很少有關于舒芬太尼和芬太尼在潛伏期應用進行比較分析, 故本研究選擇舒芬太尼2.5~7.5 μg和芬太尼15~25 μg在潛伏期蛛網膜下腔給藥分娩鎮痛[6], 通過分析兩種藥物的較小劑量分別應用于分娩鎮痛中的效果和對新生兒產生的影響。本研究結果表明, 鎮痛后, 兩組產婦HR、RR、BP水平都在正常范圍內。由此說明鎮痛后的SF與F兩組產婦的分娩疼痛均能夠有效阻斷引起的不良應激反應, 減少產婦的氧耗。兩組的不良反應及對產程、新生兒、分娩結局區別不大;關注較多的瘙癢問題大多為輕度瘙癢, 無需處理自行緩解;SF組分娩鎮痛起效快, 且鎮痛作用持續時間長, 應該是舒芬太尼酯溶性更大的藥理特性決定的, 但舒芬太尼的包裝規格為50 μg/ml, 操作起來比較麻煩, 有誤差的幾率, 價格也相對較貴。芬太尼在起效時間和作用時間有差距但操作簡潔, 價格低廉。
綜上所述, 潛伏期蛛網膜下腔注射舒芬太尼和芬太尼行腰硬聯合麻醉, 分娩鎮痛具有起效快、鎮痛效果好、運動神經阻滯程度小、對產婦及新生兒無不良影響等優點。但舒芬太尼起效更快、作用時間更長, 而芬太尼更方便成本更低。
參考文獻
[1] 連清泉, 姚尚龍. Chestnut產科麻醉學.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6:317-328.
[2] 徐惠芳. 分娩鎮痛及其研究進展. 中華麻醉學雜志, 2001, 21(5): 319-320.
[3] 徐世琴, 沈曉鳳, 趙青松, 等. 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用于分娩潛伏期鎮痛的臨床研究. 中國現代醫學雜志, 2007, 17(23): 2918-2920.
[4] 吳燕云, 劉繼云, 鄔子林, 等. 潛伏期分娩鎮痛可行性研究. 廣州醫藥, 2006, 37(6):43-45.
[5] 雷蔚華, 張玉潔, 康佳麗. 潛伏期應用自控硬膜外加腰硬聯合麻醉用于分娩鎮痛對產程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實用醫學雜志, 2009, 25(1):80-82.
[6] 蔡曉雷, 鐘惠珍, 甘果, 等. 羅哌卡因蛛網膜下隙阻滯分娩鎮痛的劑量-效應關系.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 2009, 14(1): 90-93.
[收稿日期:2018-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