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顯泰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 ?情感教學? ?師生關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學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英語教育和綜合發展。從小培養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習慣是及其重要的,而情感教育又在英語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學老師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除了需要完成新課標要求的教學目標外,還需要從如何加強對學生的情感教育方面進行創新,讓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體會到情感方面的變化,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升小學生對英語課程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完善的性格,從而成功地通過情感教育培養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英語表達能力。
情感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某種教學手段,激發、引導學生的情感需求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吸收消化知識。隨著教育的不斷改革,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情感教育在教育進程中有怎樣的價值意義。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情感教育在英語教學中的價值尤其明顯。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成績高低并無太大關系,在排除記憶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這些天生因素之外,對英語的態度和喜歡程度卻是人們在后天培養出來的,這便是情感教育的關鍵內容,而如何充分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把情感教育放入小學英語教學之中,是現在面臨的問題之一。
筆者在和國內的一些小學英語老師進行溝通交流之后發現:目前國內多所小學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以下四種問題:
首先,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存在著學習不認真、不背英語單詞等問題,究其原因,筆者發現多數小學生在英語課堂的學習過程中,無法做到在全程的注意力集中。
其次,小學生在英語學習方法方面,存在著一定的迷茫性和低效性。國內當下多數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并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樣的學習方法,而是盲目地背誦英語單詞和句子,以至于在后續的語法學習過程中,起不到很好的學習效果。
再者,老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善于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方面的引導。例如老師在上課過程中,多是對學生進行課文模式化的講解,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中體會到老師的情感變化,并且一些英語老師不能很好地帶動課堂氛圍。再如一些老師在講英語對話的過程中,無法向學生深刻地表達出對話雙方的情感(開心、難過、喜悅、悲傷等)。
最后,老師在英語課堂中,對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引導不到位。例如一些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地對本節課堂中的課文和英語單詞方面進行講解,而忽略了學生在“課堂參與”方面的引導,這樣不但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利于培養學生對英語文章方面的理解能力。
根據筆者這些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以上四個問題的出現,并不僅僅因為小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的過程中存在問題,還因為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而導致的。
(一)建立師生間的情感交流
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感受,在孩提時期對老師會有種莫名的崇拜感,感覺上這個人能告訴你所有的為什么,其實這是因為孩子們正處在懵懂的學習階段,提別是小學時期,他們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想法,世界觀和價值觀,所以教師的態度決定了孩子們的觀念建立方向。在這個階段,孩子們一旦在老師身上得到鼓勵就會覺得自豪,從而激發起學習的熱情,因為他們想通過努力的學習繼續獲得老師的肯定和夸獎。對英語學習來說,這種態度百利無一害,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不同于數學、物理那樣的邏輯性很強的學科,英語更需要一股學習的熱情而不是死記硬背著語法單詞,畢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英語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自己的鼓勵之詞,這樣不僅能在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對日后的情感教學的進行更有利。
(二)熱愛學生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奧秘就是熱愛學生。”“愛”是一切事物的開始,工作是這樣學習也是如此。老師只有熱愛教學這個職業,才會很好的去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上英語這門課程。教師要不斷的去了解學生、不斷的去鼓勵贊美學生,這樣才能讓他們更有信心更努力的去學習。要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了尊重,才會有融洽和諧,孩子們沒有了緊張的情緒,才會放松自己,課堂上的氛圍才會漸漸活躍起來,孩子們會踴躍去發言,使他們無拘無束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教師的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溫暖的話語,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感情教學中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教師的授課心境
一個教師的感染力應表現在課堂的言行舉止上。因此,在英語課堂上教學中,教師的情緒和心情也是授課中的總要一項。教師在愉悅的心情中講課時,臉上的笑容也會上揚,語言的魅力也會大大提升,從而激發上課的熱情,開闊授課的思路,使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更氛圍更濃烈。反之,如果教師在心情壓抑心有顧慮的狀態下講課,會直接導致教學質量的下降,出現語無倫次,思路閉塞的情況,從而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致使課堂秩序混亂,出現不聽課,交頭接耳的現象發生。
因此,教師在走進教室門的那一刻,就應該拋掉那些與課堂無關的事情,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以最的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進而影響學生感染他們,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四)利用教學模式的創新
小學英語課堂的教學方式也需要老師進行不斷的創新和優化對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從而提高小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習感情,有效提升英語教學的效率。教師在教學中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并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就某個生活中的情景,讓學生在課堂進行演練,通過實際情況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了解,把課堂的只是運用到生活中,加強孩子口語方面的能力。
(五)有效運用多媒體設備,帶動學生的積極性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廣泛應用多媒體設備,它能把課程內容通過圖片、視頻、以及聲音等形式表現出來,能激發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深厚興趣和積極性。通過多媒體代替傳統書籍,學生不僅可以輕松掌握這門課程,還可以提升課堂的效率,學生還可以跟著視頻共同朗讀,對英語的發音進行有效的練習,隨時可以糾正錯誤的發音。
(六)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小學生進行有效的理解和引導,所以,對于和學生之間的互相溝通和交流要更加的重視。通過了解學生的需求以及在學習中的困難,在日常生活中對學生給予幫助,在學生對問題回答錯誤的時候,不要嚴厲批評,要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并進行不斷的鼓勵,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樣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在英語課堂中,學生也能足夠的和教師進行互動。
(七)在英語教學中融入文化教育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生各方面的素養,引導小學生在英語中學到其他文化。比如,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對小學生講解語言國家的文化,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習興趣,也能讓學生學到新的知識,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特點,還要重視語言學習的規律,營造更加愉悅的課堂氣氛,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促使最大程度消除學生的消極情緒。
(八)創建愉悅的學習環境
只有在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帶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所以,目前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就是對愉悅學習環境的創建,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并勇于對教學內容提出意見。教師在授課中,可以用扮演各種角色的方式,和同學們進行邊游戲邊學習的互動,使英語知識點更加形象化,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也能使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有所提高,同時,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記憶。教師還可以采取競技游戲模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英語單詞的比拼,不僅使英語課堂更加的豐富,還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背會單詞。
(九)實施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增強團隊意識,還可以取長補短,并通過團隊合作和互相討論,學到更多的英語知識點,同時,教師應對學生小組進行監督,隨時糾正錯誤的英語知識,從而大幅度提高了英語的教學質量。
(十)采用“讀寫結合”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
在新課改背景下,傳統的應試教育已經被素質教育所替代,因此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教育模式促進小學生的綜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內多數小學所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小學英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英語聽寫課堂來實現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尤其是對一些英語單詞、詞組和語句的提問和聽寫,從而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更具有情感性。
目前,在我國的英語教學中,教師除了要創造愉悅的學習環境,傳授學生們對英語的知識外,還需要把情感教育和英語教學進行有效的結合,并重視學生對情感的需求,為學生學習英語的良好氛圍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天剛,潘曉蘭.小學英語教學特點及面臨的挑戰[J].中國新通信,2018,(01).
[2]鄒廣庶.簡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現代交際,2018,(01).
(作者單位:蘭陵縣第三小學)